人物考/卷十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四 人物考
卷十五
作者:權晙
卷十六

蔭仕上[编辑]

趙狷 平簡公[编辑]

趙狷從犬,初名平壤人。仕麗朝,至知申事。入我朝,擢拜戶曹典書,不受。

公初諱。自在童年,孝親敬長,勤學修禮。與圃隱鄭公夢周相友善,及長,爲鄭公所薦,進踐歷華貫,出入經幄,官至知申事。

季政衰,國事日非,公知兄有撥反志,嘗掩涕謂曰:「我家豈非國之喬木耶?國存當存,國亡當亡。且達可,國之柱石,一言一事若或求異於達可,是害國事,速國亡也。」其言甚激切,松堂知其志不可奪,乃議於朝,故使出按嶺南。及竣事還,朝謀咸曰:「一邦弊瘼,幾盡革袪,今遽爾還朝,效必不究。」又使公出按,自此之後,公迹未嘗安於朝。至嶺南樓,有詩云云。未及還,運遂訖,公痛哭皇皇入頭流山中。太祖大王多其節而惜其才,擢戶曹典書,以書召之,公遂辭不受,其答略曰:「願採松山之薇,不願爲聖人之氓也。」仍改名曰,字曰從犬,蓋國亡不死,有類於犬有戀主之義。

頭流轉至淸溪淸溪忠肅公遊憩之處,而其有影堂故也。或登高而嘻,或臨流而歌。每陟最高石峯,望松京而痛哭,溪樹山雲亦爲之慘慘寡色。當痛哭時,則陰雲一道自松岳,連亘於淸溪,時人異之,皆以爲忠誠所感,因指其峯曰望京臺。其後有望京臺歌流傳於世,而不知誰作也。

太祖定鼎于漢陽,一日與從十數騎駕幸淸溪,御于奉影堂,使勸公出。時公牢臥西房,以衾韜面,終無應命之意。撫衾曰:「自我不見已數歲矣,兄弟孔懷,能不依依?」公從衾中答曰:「國破家亡,無父無君,焉知兄弟?」曰:「君名已在勳軸,何謂無君?」公答曰:「勳軸名下,其有簽署否?」憮然良久曰:「吾豈累汝哉?吾兄弟六人在世相依者,唯吾若爾,吾不忍見汝取禍於目前。聞君改名以,書諸勳軸,執此追究,吾心可質。」因出告太祖曰:「臣弟作性堅隘,雖誅不變,臣無奈何。」太祖曰:「今不欲見我者,意在不臣事我。然與我有舊,不可以賓主之禮相見乎?」承命復入,披衾挽手而起,及其出也。

太祖避于仗殿之後,蓋弟爲賓主,兄爲君臣,禮貌有不便故也。太祖與公相揖分坐,謂公曰:「若佐寡躬以致治,則豈非生靈之福也?」公熟視良久曰:「能記北面臣事麗朝之事乎?」仍及前事,語多不諱。太祖笑而容貸,大加賞歎曰:「趙狷志操堅如金石,有不可奪。」仍揮鞭敎曰:「淸溪一面,爲趙狷封之,築石室於其間,以褒貞節。」今之圓通洞有石築,卽其址也。公以爲新主所命,非舊臣之所居,卽移住于楊州松山。時或往松都,彷徨于竹橋畔月臺之墟,歎城郭之非是,愴禾黍之離披,歔欷躑躅,不忍捨去,觀者遊民莫不爲之於悒。公之自號松山,蓋取松不凋、山不移之意,亦以松岳志不忘也。

公又戒曰:「吾子弟勿復科業,以報麗朝世事之恩。吾死,題其墓曰:『高麗按廉使。』毋曰:『朝鮮開國功臣平城府院君也。』」及公之逝,太祖聞訃痛甚,葬于遁村李集丘壟,蓋遁村麗朝忠臣,遁世保節,與公出處略相似故也。

趙溫 良節公[编辑]

趙溫□□漢陽人。策開國、定社、佐命三勳,封漢川府院君,官至左贊成。

公考襄烈公仁璧,實我太祖大王婿也。末,知國命有歸,乃老襄陽,守臣節以終,襄陽人立廟祀之。

良節贊三大功皆以義適,勳功所致散諸窮族,草屋數間,未容旋馬。食無異味,坐不重茵,年幾八帙,終始如一。良敬卽公弟右議政也。良節旣卒,其子構室,請良敬落之,良敬至視庭除,不坐而出曰:「伯氏居宅不設階級,若曹不追趾先人儉德,乃爲石砌,吾不復入汝室矣。」諸姪懼壞之。

公以開國元功位躋極品,家門隆赫,而一切以淸約自律,蕭然如寒士。至公四世孫靜菴先生,倡明道學,爲東方儒宗,配食夫子廟庭,其亦種德之所由來歟!趙復陽撰墓表。

韓繼美 文襄公[编辑]

韓繼美公甫淸州人。永樂辛丑生。蔭仕,歷承旨、戶參、三道安集都巡察使、吏判、贊成,策佐翼、敵愾、佐理三勳,官至領中樞。

公容貌魁偉,氣宇寬弘,寡於言笑。及至應接,和氣藹然,人無賢愚,咸得懽心。

辛巳,上以平安黃海江原等道居民流轉,以公爲安集都巡察使。公犯霧露,歷險阻,度川谷以居民,辨土地以樹藝,築堤灌漑,歲仍大稔。奏以牧場馬、市牛、官鑄鎡基。未數年,三道荒穢,變爲阡陌,流民自復,不募而至者數萬。公巡撫五載,民忘遷徙之勞,公馬所首,稚耋常懽呼擁道。

丁亥,爲平安道水軍節度使、兼寧邊大都護府使。是年,李施愛咸吉道,稱兵搆亂,上命諸將往討。大軍踰鐵嶺以進,使公領本道兵赴以掎角。賊臣康純位居公上,悉奪公麾下精銳士以行,公略無慍色,自選騎六千,踰串嶺達高原。時方霖潦,溪壑百折,士卒魚貫成隊,公束雨具於馬尾,躬先勞勩,比到北靑,軍無後先皆至。軍中訛言賊來,陣驚,公安坐不動曰:「豈有斥候未報而賊先至者乎?」已而果然。賊平奏凱,策敵愾功臣。金守溫撰墓碑。

鄭眉壽 昭平公[编辑]

鄭眉壽耆叟海州人。□□□□生。蔭仕,歷掌令、承旨、監司、戶參、工判,官至贊成。策靖國功,海平府院君正德壬申卒。

公考諱文宗敬惠公主,爲寧陽尉世廟初坐罪,携公主謫光州而生公。寧陽之死,公主被召還京師,公年七歲,隨公主入內。姿相端凝,氣度夙成,上憐之,命侍宣陵潛邸,或累月不出。

公陞刑曹正郞,以錯命鞫于禁府。律官據律文八議條,皇家袒免以上親之語,不欲論公以議親,將瑣公項。其言曰:「律文稱皇家,蓋指當代,先王不與也。其稱袒免,蓋同姓之親,異姓不與也。」公在獄上疏,略曰:「律文稱皇家,通指一代而言,稱袒免,同姓無服之親,其曰以上者,兼指異姓有服之親也。若只言當代,律文何以通稱皇家?其曰皇家,則先王有服之親,亦與議親明矣。」疏入,議于大臣,皆曰當,遂下禮曹定法。

甲子,公判義禁府事。時殺戮無厭,大小惴惴,公監詔獄,臨斷必流涕。士類賴公營救,危而復全,卒至達官者有之,其餘全活甚多。金守溫撰墓碑。

黃致身 胡安公[编辑]

黃致身孟忠之子。長水人。洪武丁丑生。蔭仕,歷翊贊、少尹、承旨、觀察使、戶判,官至判中樞。成化甲辰卒,年八十八。

公生而魁偉,年甫五六,騎牛李先生見之曰:「眞英物也。」稍長,能課學不懈,太宗大王聞之,謂翼成曰:「卿之子自力於爲學,可無愧董生之下帷。」因錫名。後以其名不類昆季,改賜今名。

京畿觀察使。舊例進供之物,不分土宜,責辦於民。公進白于朝,隨其所産以進,民便之。

壬申,以賀聖節使赴。自祖宗來,累請《宋史》于大明而未遂,至是更付奏以請,公果得秘府一本以還。世祖時在潛邸,白魯山告于宗廟,錫公鞍具馬。

公自少有射譽。一日,習兵出獵,矢貫獸,而着于枯槎,不可拔,軍吏歎服。

公之弟烈成公,令從者竊摘園柹以歸,邀公共嘗,公歎其美。及還,園實之鮮紅者盡矣,方知見紿,其相與歡謔,多此類。金宗直撰墓碑。

李季男 翼平公[编辑]

李季男子傑平昌人。正統戊辰生。蔭補參奉,歷掌令、承旨、監司、大憲、吏判,策靖國功,官至判中樞。正德戊申卒。

公爲豐德郡守,有鄕豪歷官守令,退居郡下,冒占官堤。公疾其橫,命還官籍,豪忿恚,經入廳事,辭色俱厲。公溫言以解,與之坐,命卒捽下囚之,報監司,窮治其惡。自是武於鄕者,皆莫敢肆。佔畢金宗直聞公行治,亟薦于成宗曰:「某非特百里之才,宜速擢用。」秩滿,垂橐而還,民願留,不得,有去後思。申用漑撰墓碑。

金定卿 威靖公[编辑]

金定卿□□安山人。至正乙酉生。歷三軍節制、吏曹典書。再使天朝。策佐命功,蓮城君,官至崇政。永樂己亥卒。

公忠信節儉,雅負韜略,喜觀《素書》,常誦白圭,爲國之誠,老而彌篤。李宜顯撰墓表。

權瑊 襄平公[编辑]

權瑊次玉安東人。永樂癸卯生。中司馬。補監察,歷持平、承旨、大憲、觀察使、吏・兵判,策翊戴、佐理二勳,官至崇政。成化丁未卒。行狀。

李塤 安昭公[编辑]

李塤和伯韓山人。宣德己酉生。蔭仕,歷參議、監司、判尹、參贊,策佐理功,官至判義禁。辛丑卒。墓表。

韓繼純 襄平公[编辑]

韓繼純粹翁淸州人。宣德辛亥生。蔭仕,歷洗馬、承旨、吏判,策翊戴、佐理二勳,官至崇政,淸平君成化丙午卒。

公長身玉立,風彩凝俊,內外閥閱,身享富貴,而無驕慢之色。每臨事,處之怡然,不露圭角,故人一見,皆知其爲長者也。金紐撰墓碑。

鄭崇祖[编辑]

鄭崇祖孝叔,號三省齋麟趾父。河東人。正統壬戌生。蔭仕,歷司諫、吏參、戶判、觀察使,策佐理功。弘治癸亥卒。

公首尾奉公四十餘年,忠勤不懈。旣而年益高,以河南君、奉朝賀家居,不以生産爲意,專以絲竹文雅自娛。日邀客飮,無何,醉輒談經史賦詩,辯若懸河。曠然處富貴中,而不爲富貴所累也。金安國撰墓誌。

許徽[编辑]

許徽徽之陽川人。隆慶戊辰生。蔭仕,歷同中樞、刑判,官至判中樞。孝廟癸巳卒。

丙子,移廣州牧。前年,虜將僭號,虜使來,朝廷却之,街閭少年執瓦礫共逐之。公憂之曰:「虜方强而由我速禍,不出一年,當有大寇。南漢爲王城捍蔽,務蓄積器械,增築南城堡樓,以備臨城之寇。」冬,虜果大來,上急出幸南漢城中,受圍四十餘日,士無飢色,蓄積有餘。上嘉之,特進資憲,陞廣州府尹。戊寅,入爲刑曹判書,寵賜之甚厚,常號之曰「圍城中主人」。

公以判中樞乞暇,修省先墓,上賢之,賜饒奠加厚之至。明年二月卒,壽八十五。

公年高位崇而愈恭謹,雖親戚卑幼,不衣冠不見。俸入旣饒,必班諸宗族、隣里之貧者,好儉素,居處如布韋士。許穆撰墓碑。

成㮨 靖惠公[编辑]

成㮨子喬,號梅邊鼎翁之孫。昌寧人。萬曆丙戌生。蔭歷都正、同敦寧,官至崇政。肅宗庚申卒。年九十五。

公爲楊根郡守,有一民以悖語詬前倅,公到任,卽杖斃之。人曰:「公之仁乃出此乎?」公笑曰:「誅不仁,所以爲仁也。」

公天賦和厚,言重而行謹,見者知其爲醇善君子人也。朴世采撰墓碑。

南誾 剛武公[编辑]

南誾□□宜寧人。恭愍甲午生。蔭仕,歷三司右尹、軍簿典書、開城尹、密直副使,策開國勳,宜城君洪武戊寅,卒于芳蕃之難。

天性豪邁,不拘束,好奇計。初,補社稷壇直,時三陟寇熾,難其守。公自薦知郡事,以十餘騎擊走之,始知名,召授右職。

威化島之役,贊我太祖回軍,錄功賜土田。壬申,開國策勳第一,封宜城君。戊寅,歿于芳蕃之難,葬龍仁世宗三年,太宗時爲太上皇,召群臣,下敎曰:「南誾功大,太祖在天之靈,豈不欲配食廟庭?後雖有罪,前功不可廢。」群臣敬承敎如禮,先命祭告于家,諡曰剛武,錫以墓田。南九萬撰墓表。

奇虔 貞武公[编辑]

奇虔□□幸州人。以布衣擢拜持平,歷戶・刑曹參、大憲、觀察使,官至判中樞。

公天資英發,學業精粹。家在靑坡萬里峴,常徒步往來泮宮,必誦《中庸》、《大學》。

古者婦人出入無蓋頭,公創新制以進,世至今用之。

延安府有産鮒大池,前守喜食鮒,弊及民人,以鮒魚冢嘲之。公爲此府曰:「烏可以口腹傷廉?」遂絶不食,州人大悅。

濟州舊俗,不葬其親,死輒委之壑。公未上任,先飭州使備棺槨,敎以斂葬,州之葬其親,自公始。一日夢見三百餘人拜庭下叩謝曰:「賴公之惠,得免暴骸,無以報恩,公應於今年,生育賢孫。」先是,公之子三人皆無嗣,果是歲。公之子掌令諱生子曰,官至應敎。之五子曰,持平;,應敎。之孫,承旨;又其孫江華府使。之子大鼎,掌令。之孫孝謹,皆伯君。之子大升,大司諫。服齋先生大升高峯先生,皆以道德文章,冠冕士林。服齋之子大恒,判尹。又其孫自獻,今領議政,吁亦盛矣!

公自魯山朝休官杜門,謝絶人事,手抄《四書》、《三經》、《左傳》、《綱目》。光廟潛邸時,三訪公於私第,公托以靑盲。光廟一日持針擬刺,公瞪視不目逃,竟不能起公,而亦免於禍。李廷龜撰墓碑。

韓斯文 恭簡公[编辑]

韓斯文子藝淸州人。正統丙寅生。十七蔭仕,歷洗馬、執義、承旨,襲封西川君開城留守、大司憲、觀察使,策靖國功臣,官至工判。正德丁卯卒。

公未弱冠,氣宇已老成,恭謹寡言,動遵規度,識者知其爲遠大。

丙辰,拜開城留守。古都,民物蕃夥,詞訟劇雜,又多富商大賈,非公淸有幹能者,鮮副人望。公廉淨簡嚴,務祛積弊,用法平允,闔一境莫不服其淸而懷其惠,至今談公之美不離口。申用漑撰墓碑。

具壽永[编辑]

具壽永眉叔致寬從子,綾城人。景泰丙子生。蔭仕,歷副護軍、同中樞、判尹、監司、判敦寧,策靖國功,綾川府院君,官至輔國、領經筵。嘉靖癸未卒。

永膺大君世廟之親弟也,寵眷無比。其得病也,上憂憫,欲慰其志,爲其女廣擇婿。公年十二,膺其選,上問其名,公對以兒名壽永。上曰:「壽永之名,於義無害。」遂以兒名,特授宣略將軍副護軍,卽令公持官敎,隨中使謁於大君。上友愛大君,餘波之及,光寵如此。

上選宗室儀賓輪直闕內,成廟在潛邸,亦預其中。公侍從出入,相得甚懽。成廟卽位,公參原從功臣。癸巳,丁外憂。服闋,拜僉知中樞府事。上引見于便殿曰:「喜卿無事終制。追思昔日共遊,如在目前。」仍賜御衣。

甲寅,旱甚,上命公禱雨于慶會池邊。公三日露立,果大雨。上賜宮醞、御衣,以褒其勤。

公富極一時,貴窮戚里,而柔遜謙抑,略無驕傲之色。又不好奢靡,於聲色、遊田,淡如也。墓誌。

康復誠[编辑]

康復誠明之,號竹磵信川人。嘉靖庚戌生。己卯中司馬,蔭仕,歷承旨,官至知中樞。崇禎甲戌卒。

公天資粹明,博覽群書,閑於禮法,濟以經術。平居矮屋數間,藜或不糂,而不營訾産,與姊氏析籍,惟瘦田、疲僕自與。

公與張旅軒徐樂齋諸公膺六條薦,擢拜長水縣。未幾,超換金堤郡,有驟陞之議,拜禮賓判官,仍兼本縣,亦異數也。

公移星州,聞變,調兵食,馳赴扞衛,爲一道先。仁祖大嘉之,特賜馬以褒,以「氷玉自規,盡心奉公」爲諭。姜栢年撰墓碣。

趙仁沃 忠靖公[编辑]

趙仁沃君啓漢陽人。至正丁亥生。蔭仕,歷左代言,策開國勳,漢山君,官至吏判。洪武丙子卒。配享太祖廟庭。

辛禑戊辰,太祖威化島,擧義旋師,公有大功,賜田宅。太祖興運開國,與一二大臣首唱大義,合辭推戴,拜中樞府事、漢山君,策佐命功。太祖嘗謂群臣曰:「若無南誾趙仁沃,焉能成此大業?」庚午,公遷典法判書,建白革私田、禁婦女上寺,遂爲永制。

壬申十月,奉使,與盧崇鄭道傳等同赴京師。明年三月,還至平壤三湘,泛舟大同江三峯賦《江之水詞》,以自見其意。公援筆書跋,辭甚典麗,三峯大加稱歎。公才訥而風采偉麗,矜嚴莊重,人莫敢平視。無妄言,喜怒不形,其操履之高堅,有過人者。

甲戌,遘疾纏綿三歲,太祖醫問不絶,命禱于神祗,令地師改遷考妣墓以冀其瘳。

庚寅七月,太祖祔宗廟,以公開國功大,與李和李之蘭趙浚同享于庭。鄭麟趾撰墓碑。

呂稱 靖平公[编辑]

呂稱仲父,號樗谷咸陽人。蔭仕,江原觀察使、兵曹典書、東北面都巡問察理使・兼都兵馬節制使、開城留後,官至知議禁府事。

有巡問時敎書在,略曰:「惟卿端方有守,剛直不回。鍊達於理,而令望寔多;緣飾以文,而華聞夙播。剖符宣化,杖節觀風。肆以承樞之秩,遂參議政之司,歷試煩劇,屢彰績用,不辱使命,專對他邦。是用換以巡問之權,指以節制之略。」

世宗五年,有致祭文曰:「頃以遲暮閑休于家。」《譜牒》曰:「公以開城留後,退休本府後西江壓海亭而卒。」南九萬撰墓碣。

辛均 胡夷公[编辑]

辛均敬和鷲城人。洪武丙子生。蔭仕,歷禮賓尹,官至漢城府尹。成化乙酉卒。

李氏,春秋八十餘,尙康强,公事母盡孝。睦於宗族,世居鎭川治東,廣植周垣,兄弟姊妹皆聚居其內。善於棋奕,雖素負其技者,對公皆下,抵向必以其器隨。晩年尤好賓客,置酒開會,無虛日。家累鉅萬,錢穀之多,當世無與垺者。

成化乙酉,以知中樞致仕,大起居宅于皇城坊,以琴酒自娛。金守溫撰墓碑。

李升忠[编辑]

李升忠□□龍仁人。洪武戊寅生。蔭仕,歷司僕少尹、工參。成化辛丑卒,年八十四。墓表。

韓㠖 恭悼公[编辑]

韓㠖□□繼美之子,淸州人。正統癸亥生。中司馬,蔭仕,歷兵曹參知,策佐理功,官至資憲。成化乙巳卒。

公家世奕葉,蟬聯戚畹,而無綺紈之習。自少喜與諸生遊翰墨,涉獵經史,筆法入妙。

公仕歷所至,皆勤謹奉公,特承恩眷,常侍輦轂。癸卯春,貞熹王后上仙,成宗命公爲守陵官。嘗賜御札云:「陵上諸事,專恃賢卿。」其倚重如此。幷墓碣。

金友臣 胡簡公[编辑]

金友臣待聘延安人。永樂甲辰生。中司馬,蔭仕,歷戶議,官至知中樞。正德庚午卒,年八十七。

公外補通津縣宰,時子爲弘文校理,乞覲暇,成廟特賜宮醞榮之。

丙午,公守丹陽成廟下書問公治效,監司以最聞,特加通政,降褒敎曰:「爾以甘盤之舊,久勞于外,今聞政平訟理,甚有聲績,特加一資賞之。」

成廟恤刑,慮議讞失當,分鞫案朝臣,詳覆以啓。公敷對明允,成廟嘉之,解御衣以賜,命銓曹擬文班,遂拜戶曹參議。

公性廉平簡質,小心自卑,不致服飾,家屢空晏如,居官以淸愼聞。外王父觀察公善隷法,嘗書魏徵《十漸疏》,公寶藏之。一日,付子曰:「汝際遇聖明,侍經幄,職在論思,惟鄭公可師。汝當惕然思齊,嘉言儻論,朝夕敷陳,庶無負外王父繕寫貽後之意。」時爲直提學,退將疏軸幷箚上之,陳戒頗切。成廟嘉賞,御書奬之曰:「爾父勸汝以魏相自許,爾又勸予以同治,可謂『父愛其子,臣愛其君』也。」其蒙聖眷如此。

三子俱擢甲科,頭眼相望,顯揚華要。嘗欲設榮親宴,公謂:「榮耀吾深懼。」却不受。至暮年,每遇佳辰俗節,諸子上壽,盛集親屬。公髭髮皤然,歡娛嬉笑,無異少壯,諸孫長幼列侍左右,聞者欽慕以爲斯世罕比。申用漑撰墓碑。

韓偉 恭平公[编辑]

韓偉宏父淸州人,之孫。成化乙酉生。蔭仕,歷參議、承旨、右尹,官至知中樞、淸原君正德辛未卒。

公生長綺紈,位列二品,而不以富貴加人。平生不畜姬妾,居官淸以勤。戒子弟義方,毋累祖先。申用漑撰墓誌。

李德演[编辑]

李德演潤伯韓山人。嘉靖丙申生。官至同中樞,襲封韓興君萬曆丙子卒。

辛酉,爲文化都護府使。時嬖倖益恣,朝政大亂,公恥之,居一年辭歸。移鐵原數月,咄咄曰:「白首而尙爲吏?」卽棄官歸。

公有西湖別業,曰二水亭,每漁釣自娛。

公簡重寡言,不喜紛華。歷典八邑,未嘗營立産業。座右書「安分守靜」四字以自省。許穆撰墓誌。

權愰[编辑]

權愰思瑩,號耻庵安東人。嘉靖癸卯生。中司馬,蔭仕,官至知中樞。崇禎辛巳卒,年九十九。

光海政亂,杜門謝事,與參判公、判書公昕夕相對,談笑甚適。至仁祖改玉,公年已八十矣,陞資賜緋。癸卯,諸公卿耉碩倣洛社故事,爲耆老會。而公齒最高,顔最韶,有詩有圖,人皆艶誦。

議政公旣以孝旌,公又以孝趾,親在而色養,親歿而居先墓下,朔望必展省。待人敦愨,雖親不狎,礪志廉白,累官益貧。

麻田有死囚十數人,賴公論雪,終得解。及丙子亂,挈家入江都,城陷,士女雲委於津頭,庶幾一葦。忽有人索公於沸鬧中,掖而前,家人隨之,至隈奧,有艤船。詢之,曰:「某等卽之囚也。賴公全首領,誓以死報,故來此候耳。」

辛巳十月,以微疾終于正寢,享年九十九歲。是夜月黑,有異光晃然起於屋宇,治事者不燃燈,至數日乃已。李瑞雨撰墓碣。

李義傳[编辑]

李義傳宜仲元翼之子,完山人。隆慶戊辰生。蔭仕,官至資憲,襲封完善君,奉朝賀。仁祖丁亥卒。

公相國文忠公之子。有至性,事文忠必先意戒飭。三十,始仕,前後領邑十一,四縣、五郡、二伯。相國戒之曰:「廉則公,公則明。爲政以仁民愛物爲心,號令平賞罰無私則民服,人心散則萬事皆非。昔高皇帝約束,令群臣大小各盡其職,范文正以日之所爲,不稱其食爲戒,當勉之。」公從相國訓戒,所至皆有聲績,以政淸聞。

楊根郡守,蒼石李公嘗過郡歎曰:「淸氣襲人。」爲鐵原,當仁祖五年。黑漢攻陷兩西,元師斂兵入府,會諸將計事。公整戎卒,嚴斥候,調兵食,府中晏然。

每治郡無事,手不釋卷曰:「先事而治,民不煩而事自省。」博於古事,論議多警人。

相國每稱秀泉鼓琴,咸川擊磬。公蓋得於相國。而知音律之變,於樂多通,相國卒後,終身不復鼓琴。

世傳「益寧君八十餘,秀泉君八十七,靑杞君八十三,咸川君八十四,先相國八十八,公八十。又長男守約七十九,頃年以老去倉守,凡壽考七世二百七十餘年」云。許穆撰墓表。

鄭孝俊 齊順公[编辑]

鄭孝俊孝于海州人。萬曆丁丑生。中司馬,蔭仕,官至知敦寧,襲封海豐君顯廟乙巳卒,年八十九。

晩擧司馬,時凶黨謀廢母后,公與魚夢濂鄭澤雷等抗疏。又與朴安悌諸人入泮宮,逐凶論者,仍疏請竄爾瞻爾瞻壁記公姓名欲奇中,公薄遊北關以避之。

公得嗣雖晩,不以慈而廢敎,諸子亦皆有儁才,十餘年間,連捷科第,四子一孫幷揚淸躔,搢紳咸歎艶之。壬寅,季子亦登第,大宗伯金壽恒與諸大臣合辭陳啓曰:「國朝五子登科者罕有。今同知敦寧鄭孝俊以耆艾之臣,有醇深之訓,子弼善、承旨、司諫、掌令、新及第俱以文登科,使一時拭目,宜膺特典。」時俱入侍。上顧而使之年,對曰:「臣父年,今八十有七。」上嘉歎良久,命超一階,歲餼米五石,人益榮之。公愈挹損,飭諸子曰:「吾父子私分已過矣。國恩難報,先業易墜,爾宜以忠孝勉之。」諸子爲養,迭守近甸,問候擊鮮數,輒戒之曰:「毋或以親故而溷汝爲也。」其享福祿,謹敎導,有萬石之風。

每懸弧之辰,與同庚諸公置酒相過。諸公皆耆賢龎德,鬚眉皓白,方其鼓缶驩甚,公能永言而和之,諸子朝服上壽,觀者靡不慕悅。

公年踰耋而益聰明,少時所製,逸於兵火,能追記錄之。對人譚舊事,纚纚可聽。

公內行純至,八十後,遇先忌,必齋肅行祭,躬而不攝。群從之貧不克祭者,必自行之,周恤窮族,費不偫餘,皆出於孝友而推之。姜栢年撰墓碑。

申橃[编辑]

申橃濟伯高靈人。嘉靖癸未生。蔭仕,官至同知中樞。萬曆丙辰卒,年九十四。

公厖厚恭謹,言行不違。不毁之年,居戚如前喪。遇忌日,必躬奠。或不能自行,猶冠帶正坐,以俟終禮。

其去稷山也,聞邑民治石欲碑,遣人擊碎。旣去,民更用它石立之曰:「公雖不喜,吾等受賜多矣,終不可忘也。」

平生不事服食修鍊,而寡欲省慮,能享遐考。嘗倣香山故事,修九老會。一日,邀集社中諸老曰:「神氣覺日損,人事無常,思欲從容。」至第三日,起居無少變,已而就枕,若熟寐者然,撼之已瞑矣。金尙憲撰墓碣。

宋柟壽[编辑]

宋柟壽靈老恩津人。嘉靖丁酉生。蔭仕,官至林川郡守。天啓丙寅卒。

有雅操,平生無疾言遽色。家於南山下,有軒扁曰賞心,左右圖書,焚香正坐,於世累泊如也。及還鄕,重修雙淸舊業,雜植松菊梅竹,嘯詠其間。申欽撰墓碣。

趙公瑾[编辑]

趙公瑾懷甫漢陽人。嘉靖丁未生。蔭仕,官至同中樞。仁廟己巳卒。

萬曆壬辰,穆廟西幸,都城魚爛,公以社稷齋郞直齋室,政院以命召公,使聽禮曹指揮。判書權克智附耳言:「廟議決去,廟社官其各以職從事唯勤。」都提調李山海令廟社官奉主詣掌樂院簒嚴已。公馳至家,辭廟,屬長子曰:「今行吾必死。」出其左股割瘢,視之曰:「汝收吾骨也,以此識之。」語訖,還詣掌樂院,太廟郞當奉廟主者遷他職,公仍攝其職。天未明,車駕出城,公奉廟社先焉。時月晦天黑,大雨如注,至沙峴始得整列而行。然人心波潰,輦夫多道亡。公哀感吐肝鬲,喩一行,抽私僕,補其缺,跋前躓後,得至開城府。太廟官踵至者二,命權厝廟社主,蓋迮也。公抗言曰:「社稷爲重,君次之,古之制也。安有國君而無社稷者乎?列聖位多,無恙陪奉實難,社稷唯四主耳,吾當以死奉之。」群議以爲:「宗社一體,不可獨奉社稷。」公欲上請,而事遽未果,遂偕太廟官,乘夜密厝于穆淸殿後。咸欲仍此散去,公慨然曰:「承命而來,無復命而去,臣子事歟?況玆事出於惶急,上必悔是哉!吾見奉還之命且至矣,如吾等去,廟社主處,誰復知之?吾則有死不去。」無何,宗廟提調尹自新、禮曹參議李廷立自行在承奉還之命,到平山。公與社令權憘爲奉廟社廻,未及開城堇十里許,有傳船四十艘已抵後西江。一行錯愕,議將退去,公正色曰:「奉命之臣,何敢畏死?況此去穆淸殿堇十里,西江之距松京四十里而遙,其勢賊必後我。假令賊逼,將使廟社主任其淪沒乎?如諸公能,吾不能。」遂投袂而起,諸公不得已而從之。尹自新行且顧曰:「今日之事,善由趙參奉,不善亦由趙參奉。」馳入穆淸殿,亟奉廟社,復命于平壤。陞副率,記勞也。李廷立嘗語人曰:「吾於靑石洞趙某之爲人,雖使吾屈膝百拜,不辭也。」

寧邊宣廟決渡之策,策光海爲世子,以廟社主付焉。分大小朝,且命專除拜刑賞。然唯承口敎,未有敎書及寶。公以分朝假注書入見大臣,告之故,大臣但唯唯。公卽跪于路馬首,上攬轡問:「汝爲誰?欲言速言之。」公曰:「今殿下以宗社之重付世子,敎書及寶不下,除拜刑賞,將安憑恃?願殿下熟思之。」上曰:「事急,念不及此。」其後敎書及寶及臺諫麇至,始成分朝體面云。

公天植至孝。八歲,妣柳氏歿,號慕哀痛如成人。壬午,參判公疾革,公割股和藥以進,及卒,勺水不入口者三日。

鷄鳴,衣冠謁祠堂,退而危坐終日。訓子弟,御童僕,皆法《居家雜儀》,不失尺寸。介子介婦不敢與宗子抗,閨門之內斬如也。嘗抄古人至言明訓,授子孫曰:「如欲觀聖賢言,行《六經》、《四書》在,《小學》、《近思錄》在,吾何贅焉?但念生壓煩心是懼,此錄未必無補於吾子孫日省之地也。」

公律己方嚴,而待交遊,懇懇誠信。居官莅民,極慈祥仁恕。歷典五六邑,屋不加椽,田不益畝,殮無厚衣衾。趙絅撰墓碑。

李麟奇[编辑]

李麟奇仁瑞,號松溪嘉靖己酉生。中司馬。蔭仕,歷軍器副正,策靖社功,官至同中樞。仁廟辛未卒。贈左贊成、靑陵君

公玉立秀爽。甫齔,已自矩步端視。稍長授學,神解超詣,見人讀書,輒已成誦。所作歌詩,聲譽斐蔚,以不入世俗眼。積薪公車,四十一始中司馬。宣廟覽其券曰:「詩不當如是耶?」

甲子,叛,公少子靑興君重老奮擊死之。公深痛,解官歸。亡何,上章論事,上愍念靑興忠節,而嘉公不忘憂國,命有司旌擢,除軍器副正。公陳疏以格爲解,下敎優勉,賜酒食、文豹,命該司特與解由,蓋異數也。

公峻潔自表,而中寔和易。燕語談笑,使人亹亹傾聽。嗜書,鮮所不窺。其詩羽翼少陳,行草倣懷素。興至泚筆,書所爲詩,奇逸飛動。時時自歌,音節淸高,若聽金石聲。至於琴、棋、射、御,咸得其詣。中歲,喜《司馬法》,頗自負,雖號知公者,其經緯之足以周世,則罕有能悉。蓋其揜於藝也。

公性骯髒,秉志確然,不獨於重相權倖不枉屈,卽世所謂最賢者,不肯以一刺輕通。牛溪先生嘗語人曰:「李某,吾聞其佳而未見也。」後先生以吏部召至京,門人之習於公者,欲與俱往。公曰:「固吾願也。第今則不可,它日當拜於溪上。」先生聞而益賢之。金尙憲撰墓碣。

鄭孝成[编辑]

鄭孝成述初,號休休子□□人。嘉靖庚申生。中司馬,蔭仕,官至公淸道觀察使。仁廟丁丑,卒于江都

尹氏任身九朔,而參判公亡。公旣生,尹夫人奉以告靈筵,其夜夢先公來命名。

丁卯,守朔寧郡。其冬,尹夫人下世,公三年哭不絶聲,以鉅孝發聞,事具《三綱行實》。

丙子,公卒于江都。時烈焰燔廬舍俱盡,獨公所處室幸全,殆默護者存焉。李敏求撰墓碣。

金光燧[编辑]

金光燧明仲安東人。萬曆甲戌生。蔭仕,官至同中樞。顯廟甲辰卒。

公孝友寬厚,仁于九族,信于朋友,自髫至耋,持是道不變。莅七邑,恪謹如一日。姜栢年撰墓碣。

朴煥[编辑]

朴煥汝述,號守愚潘南人。萬曆辛巳生。蔭仕,官至同中樞。顯廟辛亥卒。

丁卯,建虜東創,上幸江都,列邑瓦解。公以麟蹄縣監獨沿監司檄,收諸邑兵,往屬于副元帥,一軍倚以爲重。

戊寅,陞金溝縣。縣有民年堇齠齔,誤斧繼父脚,方伯欲置極律。公爭之不得,乃曰:「昔賢有置手版歸,不以殺人媚上司者,吾何獨不然?」民得不死。

有病馬被家僮瞞賣,公招其人悉告以實。

長老謂:「公端雅貞介,如古松在壑,風霜不能折。牧使公英敏發越,如利劍出硎,金石無堅。」

朴葵[编辑]

朴葵潘南人。平度公子。歷判通禮、刑・戶・吏議、禮・戶・刑參、黃海平安慶尙監司。

觀察嶺南。民有上言:「如意珠在智異山,迎之,旱可致雨。」公啓珠,乃拳大水精,無他異事,遂寢。朴泰輔撰墓表。

許惟禮 孝莊公[编辑]

許惟禮陽川人。歷司饔別坐,特賜精忠敵愾功臣,陞同樞,封吉城君

質仁而操確,篤於孝親,常以義烈自許。

世祖朝,李施愛叛。公聞其父參判公陷賊,挺身請行,上壯其忠勇許之。公馳赴賊陣,乘其醉睡,斬首以徇。捷奏,上嘉其功,璽書褒美曰:「旣脫父於將亡,且敵予之所愾,夷險一節,忠孝兩全。」

曾孫、五世孫大成,壬辰亂,從鄭文孚倡義膊賊,勒名於大捷碑。玄孫、五世孫誠一,甲子變,從吳博討逆著功。崔錫鼎撰墓碣。

李蓄[编辑]

李蓄潤甫韓山人。牧隱曾孫。建文戊子生。十六,授啓聖殿直。歷主簿、廣州判官、監察、典農少尹、全羅經歷、掌令、知司諫院事,陞僉樞、兼知兵曹事、吏議、黃海監司。癸巳卒。李承召撰墓誌。

洪興[编辑]

洪興士傑南陽人。益城府院君弟。二十司馬,歷官洗馬、監察、縣監、持平、掌令、刑議、承旨,陞嘉善,忠淸監司、開城留守、戶參、大憲、左尹。弘治辛酉卒。

爲留守,耕夫聞雉雊曰:「汝亦喜明府來耶?澤將及汝矣。」穆淸殿兩陵祭官,例以近邑守宰塡差,長湍坡州倅謝病不行,因有宰相過其境也。公馳啓曰:「兩邑倅爲私廢公。」命皆罷黜,賞賜公。

爲戶參,諸道皆歉,獨慶尙稍稔,監司請加賦,下宰相議。公獨奮然曰:「百姓足,君誰與不足?」固執不可,上特減一分。

公美鬚髥,有風儀。成宗嘗謂唐陽君洪常曰:「予欲遣汝叔父朝京師,中朝人見之,必以謂東國有如許宰相矣。」洪貴達撰墓碣。

李云秬[编辑]

李云秬述祖星山人。贊成諿子。景泰乙亥生。癸卯,司馬兩試。歷官參奉、殿中、持平、五道敬差官,陞通政、牧使,陞嘉善、知敦寧。嘉靖乙酉卒。墓誌。

韓叔昌[编辑]

韓叔昌熙卿淸州人。左議政曾孫。弱冠,筮仕,授宣傳官,歷監察、僉正、副正,策靖國功,陞折衝,戶議、都正、牧使、判決事,陞嘉善,封西平君嘉靖丁酉卒。贈工判。

正德丙寅,隨舅朴元宗,翊戴中廟,策勳,時年二十九。金安國撰碣銘。

李順長[编辑]

李順長和甫延安人。延城府院君石亨孫。己亥生。補蔭職,不仕。以大耋陞嘉善。己巳卒,年九十一。李廷龜撰墓表。

權常[编辑]

權常吉哉安東人。永嘉府院君九世孫。正德三年生。戊子進士,薦授文昭殿參奉、縣監、副正、正,陞通政、嘉善。己丑卒,年八十二。

生有異質。七歲,丁外艱,號哭如成人,執朝夕之奠,見母夫人血泣,輒以袖抆而止之。

公於奉親,左右就養,所命能具,必置陪鼎,親執匙箸。朝夕在側,愉色婉容,每夜親定衽席,在視寒燠。夫人嘗有不安節,公不解帶、不擧匙者月餘,沐浴祈天,乞以身代。及喪,公年當異粻,猶封墓不籍除,具奠不代人。廬墓,日再展省,絶菜果、鹽醬,唯疎食水飮,終身行朝夕上食。告廟乃行,出告反面,遠近國忌皆不敢食肉,至七十猶然。

凡大燕饗、大朝請,許乘軒出入,皤皤黃耉,天下模楷,士大夫過其閭者咸式之。李恒福撰碑銘。

權恂[编辑]

權恂彦忱,自號雙泉安東人。領議政子。嘉靖丙申生。歷官監役、都事,陞通政,牧使、五衛將,陞嘉善,同樞。丙午卒。參宣武從勳。贈贊成。

壬辰之亂,公弟幸州。賊拔柵爭入,公親督一隊,手石迎擊,勢如飛礮,賊遂退。捷聞,宣祖識之曰:「權慄有兄,亦如是矣。」特陞通政。

丁酉再難,以沈游擊接伴使往來西路者三,又隨李摠兵再往嶺南島山之役,摠兵戰死,送喪至義州。朝廷錄伴臣勞,陞嘉善。金尙憲撰墓誌。

李惟侃[编辑]

李惟侃剛仲恭靖大王六世孫。嘉靖庚戌生。四十司馬。歷官監役、縣監、平壤府判官、僉正、副正、正、僉樞、都正、同樞。甲戌卒,年八十五。

季子景奭爲承旨,內出黃柑,下敎曰:「聞有老親,故特賜。」公上箋陳謝,又敎曰:「卿年高,二子皆可用,予用念之。」金尙憲撰墓誌。

金昌一[编辑]

金昌一亨吉,號四寒。歷官別提、都事、副率、衛率、縣監、司禦、郡守、僉正、同樞。仁祖辛未卒,年八十四。

宣祖召用儒學,累拜齋郞,皆不就。己丑獄,南溪之死,禍急,親戚莫顧,公解衣以殮。戊午,大妃廢,李相國恒福竄北邊,公往見,不言窮厄,相與戲劇而去。

丁卯之亂,公在原州原州士大夫謀擧兵勤王,相謂曰:「金公長者,賢而有大節。」推以爲將,時公年八十。賊退,特拜匠作監僉正,不就。許穆撰墓碣。

朴漉[编辑]

朴漉子澄,號醉軒翁潘南人。左議政六代孫。嘉靖壬寅生。歷官參奉、察訪、都事,陞通政、嘉善。崇禎壬申卒,年九十一。朴瀰撰墓表。

韓會一[编辑]

韓會一亨甫淸州人。西平府院君浚謙子。萬曆庚辰生。歷官監役、僉正、縣監、郡守、牧使、都正、兼內乘・知敦寧・左尹。壬午卒。

甲子,從駕勞陞資。丁丑,入衛山城,功錫卿秩。申翊聖撰墓碣。

金尙宓[编辑]

金尙宓仲靜安東人。右議政尙容弟。隆慶癸酉生。十九司馬。歷官奉事、司評、庶尹、僉正、副正、判決事、戶・刑議、都正、縣監、郡守、府使、牧使、府尹,陞嘉善。崇禎壬辰卒。金昌協撰墓誌。

韓德及[编辑]

韓德及得之淸州人。淸平府院君應寅子。弱冠,以寢郞司馬。歷官奉事、金吾郞、翊衛、內乘、庶尹、僉正、縣監、郡守、牧使。以功臣冢嫡,陪祭盟壇,陞通政。用優老恩,加嘉善,同敦寧。顯廟庚子卒,年八十四。宋時烈撰碑銘。

徐元履[编辑]

徐元履德基,號華谷達城人。右議政景雨子。萬曆丙申生。仁祖丁卯,生員,歷官洗馬、副率、大君師傅、翊衛、郡守、進善、掌令、正、執義、承旨、工・戶議、江原慶尙咸鏡監司、江華留守、右尹、戶參。壬寅卒。

己卯,侍孝宗館,律己方正,不以窮約自懈,孝宗深加敬重。

顯宗在東宮,別置講官,於是擢拜進善。

居留時,造大銃五百,分置要害。罷公私漁箭,以儲柵材,修傳燈城。

新建萬壽殿,上疏曰:「先儒有言曰:『防意如城。』此心與宮墻俱退乎?」前後封章,眷眷於天人感應之妙、人君致治之道,以及朝廷得失、生民困窮,近百餘言。孝宗大加稱賞,命寫一通置之座側。徐文重撰墓誌。

兪懋曾[编辑]

兪懋曾汝省杞溪人。左議政孫。萬曆庚辰生。歷官參奉、別提、縣監,陞通政,僉樞,陞嘉善,襲封杞安君。己亥卒,年八十。

丙子,扈駕南漢。丁丑,駕還,除參奉。丙戌,參盟會,用忠穆勳,超通政階。兪棨撰墓碣。

李淀[编辑]

李淀老泉慶州人。忠武公守一子。光海壬子進士,薦授金吾郞,歷官縣監、郡守、庶尹、僉正、府使、牧使、判決事,陞嘉善,襲封慶林君顯廟戊申卒,年八十。贈贊成。宋時烈撰墓碣。

金光燦[编辑]

金光燦思晦,自號雲水居士安東人。左議政尙憲子。仁廟丁卯生員。歷官洗馬、司禦、縣監,陞通政,工議、牧使,陞嘉善,同樞。戊申卒。宋時烈撰墓碣。

崔後亮[编辑]

崔後亮漢卿,號靜修齋完山人。領議政鳴吉子。萬曆丙辰生。辛卯生員。歷官監役、侍直、佐郞、勳都、郡守、僉正,陞通政,府使,陞嘉善,襲封完陵君,左尹。癸酉卒。

丁丑,以相臣子質。戊寅,還白文忠公曰:「議和與斥和,事雖角立,心皆爲國。雖然,城下之盟,匪幸伊辱,在大人不必以存國爲多,在淸陰不必以誤事爲咎。惟當祛疑阻,通書問,深明和事之不得已,亦奬淸議之不可無,使彼此之間心事洞然。何可提論得失,與之相貳哉?」南九萬撰墓碣。

趙逢源[编辑]

趙逢源士達,號坡西咸安人。萬曆戊申生。薦授敎官,歷官都事、縣監、郡守,陞通政,僉樞,陞嘉善,同樞。辛未卒,年八十四。金昌翕撰墓碣。

李慣[编辑]

李慣仲習延平人。延城君時昉子。天啓甲子生。辛卯進士。歷官別檢、正郞、均田郞、府使、勳都、牧使,陞通政,慶州府尹、判決事、刑議、忠淸兵使、戶議,陞左、右尹,摠戎使、工參。壬辰卒。南九萬撰碑銘。

李震白[编辑]

李震白太素恭靖大王八世孫。天啓壬戌生。丁酉司馬,歷官金吾郞、水曹、縣令。丁亥卒,年八十六。南九萬撰墓碣。

魚史衡[编辑]

魚史衡子平咸從人。崇禎後丁亥生。歷官監役、莊陵復位都監別工作、都事、縣令、郡守、僉正、府使、副正,陞通政,僉樞、曹司、衛將、都正,陞嘉善,同敦寧、判決事、右尹。癸卯卒。贈領議政。魚有鳳撰墓誌。

禹伏龍[编辑]

禹伏龍見吉,號懼菴丹陽人。嘉靖丁未生。癸酉司馬,薦拜參奉、縣監、持平、安東府使、江原忠淸監司。癸丑卒。

丁卯,國恤,有司議儒生服只用白衣冠,公抗言曰:「吾等曾被以寧之化,烏可無服?」遂製衰三年,識者是之。

太學大課試,三公、六曹堂上坐明倫堂,諸生拜庭下爲禮。公獨揖曰:「非君父之前,而士可庭拜乎?」首相洪忍齋使宗伯問之,對曰:「昔我莊憲大王時,首相臨雍,令諸生拜下。其後趙靜菴以爲非禮釐之,至仇視士林,遂復拜禮,小儒平生所嫉者也。」左相盧穌齋頷之,仍與諸宰議,定揖禮。

己丑,出宰龍宮。壬辰亂作,公召父老子弟,激以忠義,得兵三千餘人,直當衝,與戰數十合,寇不得進,龍宮獨全。趙絅撰碑銘。

元斗樞[编辑]

元斗樞子中原州人。左議政斗杓弟。萬曆甲辰生。仁祖特除主簿,歷官縣監、司禦、庶尹、正、府使、牧使,陞通政,廣州府尹。癸卯卒。贈贊成。

光海幽廢大妃,公年堇二十,從父兄密贊靖社大計。比勘勳,幷錄鐵券,公固辭。仁祖只命超授六品,除主簿。

丙子,聞上出城之報,大慟曰:「人紀掃地盡矣。」遂決意不仕,取《四子》、《五經》、《近思錄》等書,溫繹誦讀,未嘗小輟。朴世采撰墓碣。

李萬稷[编辑]

李萬稷子長韓山人。牧隱十一世孫。甲午生。己卯進士。歷官參奉、別檢、監察、佐郞、縣令、郡守、牧使、惠郞、府使、府尹,陞通政,江原監司、判決事、刑議。丁未卒。李宜顯撰墓碣。

徐彌性[编辑]

徐彌性子常達城人。洪武癸亥生。定宗己卯生壯。宣德辛亥卒。贈純忠補祚功臣、達川府院君徐宗泰撰墓表。

趙之周[编辑]

趙之周文甫漢陽人。正統戊申生。歷官仁壽府丞、直長、監察、縣令、府使、牧使,陞通政,刑議。弘治壬子卒。金馹孫撰墓碣。

南忻[编辑]

南忻樂天宜寧人。左議政孫。景泰辛未生。歷官參奉、直長、監察、內乘、僉正、承旨。壬子卒。墓表。

申復淳[编辑]

申復淳淳之高靈人。領議政叔舟孫。天順甲申生。歷官都事、監察、司評、典簿、僉正、副正、正,陞通政,工議、府使、牧使。辛丑卒。申光漢撰墓碣。

申瀚[编辑]

申瀚仲容高靈人。左議政用漑子。壬寅生。丁卯,授宣傳官,秋司馬。歷官主簿、佐郞、令、僉正、郡守、府使、副正、正、牧使、通禮,陞通政,判決事。蘇世讓撰墓碣。

李時珤[编辑]

李時珤倍價全州人。宣德癸丑生。歷官文昭殿直、直長、監察、縣監、衛率、副正,陞折衝,府使、牧使、判決事。弘治壬子卒。李陸撰墓碣。

朴墉[编辑]

朴墉仲保潘南人。議政曾孫。成化戊子生。乙卯司馬。歷官別提、都事、佐郞、縣令、典籤、副正,陞折衝。嘉靖甲申卒。贈右議政,加贈領議政、錦城府院君

公在殷栗,邑人夢公挾少女,攀龍升天。未幾,中廟爲儲宮,妙選淑德,遂膺六禮之聘。鄭士龍撰碑銘。

金成輝[编辑]

金成輝立夫光州人。左議政國光玄孫。嘉靖乙未生。壬辰之亂,補軍餉。拜刑議。崇禎己巳卒。金長生撰墓碣。

柳雲龍[编辑]

柳雲龍應見豐山人。贈領議政仲郢子。嘉靖己亥生。歷官別坐、都事。選廉謹。縣監、僉正、郡守,陞通政,牧使。辛丑卒。李植撰墓碣。

姜璿[编辑]

姜璿子美晉陽人。嘉靖癸亥生。庚寅進士。歷官永崇殿參奉、奉事、司評,陞通政。孝廟庚辰卒。

壬辰,車駕西狩,奉廟社主於永崇殿,以公爲宗廟奉事。及駕幸順安,公陪廟社諸主及《故事》三卷、《笏記》三帖。天兵克復,大駕還住定州,公言于提調,始具要輿、扇仗迎之。

初,公以各室金玉寶授平安監司,令瘞深山,永崇殿晬容非公所職,欲偕廟主而奉,方伯不許。至是,金玉寶得全,而晬容失於兵火。

乙亥,朝廷得文宗影幀,不甚諦也。將遷于江都,公於壬辰間竊識之,上疏請奉瞻而卞之。任相元撰墓碣。

宋瑄[编辑]

宋瑄仲懷礪山人。嘉靖二十三年生。歷官監役,選廉謹,主簿、縣監、翊衛、正郞、郡守、僉正、府使,陞通政。崇禎二年卒,年八十六。許穆撰墓碣。

趙遴[编辑]

趙遴仲謙橫城人。壬寅生。戊辰司馬,薦拜別坐,歷官監察、縣監。仁廟丁卯卒,年八十六。

金孝元李敬中同里居而同年生,髫齕皆不凡,里中語曰:「白玉無塵,雪月交輝,春風解氷。」公作竹牌,刻「信」字三判之,各佩其一,約曰:「失此則是失信,當絶。」他日失之,公草絶交書責之。

甲寅,廢母議起,遂買舟載琴書,携鶴以行,入望如仙。到蟾江,以獨樂名其室,居焉。

癸亥,薦爲掌樂僉正。登對請罷女樂以瞽史代,引喩古禮,辭意懇切,上爲之動容。鄭經世撰墓碣。

鄭希慶[编辑]

鄭希慶善餘迎日人。

孝性出天。母病疽,口吮舌舐,或祝天,乞以身代。其母竟瘳,人謂孝感。

鄕人擧公孝行,以徹于朝,而未蒙旌典,竟以優老秩卒。宋時烈撰墓表。

閔晉亮[编辑]

閔晉亮明允驪興人。壬寅生。判書聖徽子。仁祖乙亥進士,歷官參奉、禁都、縣監、僉知、衛將。崇禎辛亥卒。

仁祖丙戌,盜起湖西。公爲石城倅,甚有追捕勞,上嘉賜通政階。時朝廷合恩津連山尼城三縣,別置恩山縣監。時議以爲撫禦新舊,無踰公者,遂移拜之。

成川時,虜使命壽,我人也。恚怒公,令軍卒拘致於前。公卽叱退軍卒,直入平立,瞋視。命壽愕曰:「是誰也?」對者曰:「尙書某之子。」命壽曰:「是嘗幾殺我者,其子復如是。」終不敢加以僇辱,聞者皆驚。

坡州栗谷祠廟,久而頹圮,公改而新之。

最好詩,簿領倥傯之中,不廢吟哦。有所編《唐詩類選》刊行焉。宋時烈撰墓碣。

李有謙[编辑]

李有謙受益牛峯人。歷官縣監、衛率、判官、府使,陞通政,判決事、工・戶議。癸卯卒。

仁祖反正,擧遺逸學行之士,公起諸生,除縣監。

始公從風玉趙公守倫學,得聞牛溪緖餘,又事沙溪,所與遊皆一時名流。

光海朝,風玉罹禍死,親舊莫敢視,公親執絞衾,襲殮如禮。又與同志抗疏極論母不可讎,仍自錮于荒野。

丙子,江都陷。先是,公結士友爲義旅,入見分司,責其玩嬉。及遇賊,闔門殉節,賊射公,不中。

大丘時,率邑子講《家禮》、《心經》,行鄕飮酒禮,設耆老宴。宋時烈撰碑銘。

李河岳[编辑]

李河岳汝壽龍仁人。庚戌生。癸酉進士,歷官參奉、縣監、牧使,陞通政。丁巳卒。

金相將變通民役,欲委公以詳定,謝不往。俄以報恩縣監爲道臣所委,竟商量其法,裁闊狹,稱輕重,湖西甚賴。宋時烈撰墓碣。

金壽仁[编辑]

金壽仁元甫安東人。右議政尙容孫。萬曆戊申生。歷官監役,監造玉冊,勞陞主簿。牧使、防禦使,陞通政。庚子卒。

丙子,虜入寇,直擣京城。時公爲祥原縣監,倡率軍民行至兎山,見元帥金自點無意遮截,據義嚴責。自點慙乃曰:「君若先擊,吾當繼援。」時公手下兵僅數百,衝擊殺數十虜,而自點背前約不救。公慨然謂從人曰:「若毋從我!我欲獨爲搏戰而死。」乘虜後突出,奮劍擊倒數人,虜陣亂。公躍馬貫陣,忽中流矢,拔鏃,血涌如泉,而公意氣自若,收散卒,馳赴大軍。

孝廟有大志,聞公有勇智,召接便殿,疇咨方略。仍親彎强弩,故不盡絃,使公挽。公立開而不費力,上大奇之,特除牧,仍賜甲冑。李宜顯撰墓碣。

韓壽遠[编辑]

韓壽遠子耉淸州人。淸寧君德及子。壬寅生。崇禎癸酉,司馬兩試。歷官監役、監察、縣監、郡守、牧使。己酉卒。贈參判。

外祖沙溪金公長生敎之,其所奬礪,異於諸子孫。安城時,有挾左道以惑人者,公杖殺之。

乙亥,與館學諸生上疏請以栗谷牛溪從祀文廟,不許。邪議間發,公不樂赴擧,除齋郞,亦不就。

公爲江華經歷,孝廟引見問以事,公請:「種木摩尼山,十年後可以作柵,又多設大砲,則可制對岸賊兵。」上善之,卽命施行。宋時烈撰墓碣。

奉珩[编辑]

奉珩而白萬曆丙申生。朝廷以壽錫爵通政。辛酉卒,年八十六。南九萬撰墓碣。

朴之屛[编辑]

朴之屛汝璋密陽人。萬曆辛丑生。歷官參奉、奉事。以大耋陞折衝。甲子卒,年八十四。

甲子,變,父榮臣豐川府使兵敗被執,奮罵不屈而死,賊將李守白榮臣頭。朝廷旌其閭曰忠臣之門,贈至兵判。公後杖殺守白,提其頭,請命禁門。仁廟甚誼之,然慮後弊,欲施償命。大臣吳允謙等引韓文公《復讎議》、張瑝成景雋故事,以爲情有可原,上從其議,止配義城李宜顯撰墓誌。

元梓[编辑]

元梓汝直原州人。萬曆戊午生。用優老典陞僉樞。丁亥卒,年九十。李宜顯撰墓碣。

朴䎩[编辑]

朴䎩子治羅州人。左議政孫。己未生。歷官正郞、庶尹、掌令、執義、郡守、牧使。弘治丁巳卒。柳洵撰墓表。

梁淑[编辑]

梁淑子澄南原人。吏判誠之孫。成化辛卯生,薦補別提,歷監察、正、郡守、府使、牧使,陞正三品。嘉靖戊子卒。金安國撰墓碣。

朴應川[编辑]

朴應川渾仲潘南人。贈領議政子。癸卯,進士。薦爲王子師傅。歷官縣監、郡守、府使、牧使、僉正、副正、正。辛巳卒。

嘗戒子弟曰:「汝曹不必廣外交,外交廣則淆僞生而敦樸散。」李恒福撰墓碣。

李詠道[编辑]

李詠道聖與,號東巖眞寶人。文純公孫。嘉靖己未生。歷官參奉、奉事、正郞、縣監、郡守、府使、僉正、副正、正、牧使。辛未卒。贈承旨。

宋公言愼奉使嶺南,復命,上曰:「南中有何事?」對曰:「故儒臣某之子某死,而其二子皆哀毁死,有少子某纍然居廬而哭,亦不忍見也。」上爲之歎息,仍命俟其服闋,官之不次。許穆撰墓碣。

李更生[编辑]

李更生叔向全州人。萬曆乙酉生。癸亥,直拜縣監。歷郡守、府使、牧使。仁廟丙戌卒。贈承旨。

靑雲君沈命世密以反正之謀告之,公曰:「言旣入吾耳,雖不從當死,毋寧其死義乎?」沈公仍紹介而見長陵,一謁而不復往焉曰:「是當爲吾君,而求親於側微,庸非希恩者乎?」長陵聞而賢之。長陵登大寶,卽遁居廣陵。三遣使招之,力辭不赴。

奸兇議廢母,公抗疏言母妃不可廢,李元翼不可誅。任相元撰墓表。

李緯國[编辑]

李緯國台彦宣朝丁酉生。光海戊午,用功臣嗣,補察訪。仁廟朝,錄原從,陞六。縣監、郡守、僉正、府使、牧使。癸丑卒。

光海政亂,作《北風歌》,以刺群小。

爾瞻凶邪,公憤惋,挾弓矢,俟爾瞻之退朝,而一矢殪之。會有搜盜者且及公,狼狽走逃江外。

丁卯,和議成。公上疏曰:「天朝正朔,不可改;夷狄禽獸,不可和。殿下爲生靈忍受今日之辱,臣請赴虜陣,以效一死。不然,斬臣頭懸諸闕下,以快主和臣之心。」朴世堂撰行狀。

申湸[编辑]

申湸湸之,號湖隱高靈人。承旨應榘子。萬曆丙申生。歷官監役、判官、縣監、翊衛、郡守、府使、牧使、正。崇禎癸卯卒。朴世采撰碑銘。

安璿[编辑]

安璿國珍順興人。景泰庚申生。歷官錄事、參奉、監察、佐郞、持平、郡守、掌令、僉正、副正。弘治十一年卒。洪貴達撰墓誌。

郭𧺝[编辑]

郭𧺝泰靜玄風人。庚寅生。戊午司馬,薦授別提,歷察訪、縣監、郡守、副正。壬辰卒。李厚慶撰行狀。

朴惺[编辑]

朴惺德凝,號大菴密陽人。己酉生。以才行卓異,除王子師傅。歷佐郞、縣監、衛率、郡守、副正、相禮、府使。丙午卒。

晩年,酷好《論語》,額所居堂曰學顔齋,東寮爲四勿,西寮爲博約,讀書其中。

性至孝,事母夫人二十年,極其色養,鷄鳴必候寢食。及歿,勺飮不入口屢日,小祥始食麥,三年未嘗食稻與漿。

初與鄭仁弘相善,及見其爲憲長,專事搏擊,以書規之。及仁弘南溟跋文,詆斥退溪先生,曰:「世豈有侮辱先正之爲君子者乎?」遂作書卞之。金世濂撰墓碣。

金必振[编辑]

金必振大玉慶州人。左議政命元曾孫。仁祖乙亥生。孝宗八年進士。歷官別檢、佐郞、縣監、郡守、僉正、府使。辛未卒。朴世堂撰墓誌。

趙顯期[编辑]

趙顯期金昌翕撰集序。

李興稷[编辑]

李興稷子安韓山人。天啓辛酉生。庚寅司馬,歷官參奉、都事、縣監、郡守、府使。甲戌卒。李宜顯撰墓表。

金永銖[编辑]

金永銖積翁安東人。正統丙寅生。歷官都事、監察、判官、縣令、僉正、掌令、奉禮、郡守,陞正三品。壬戌卒。成俔撰墓碣。

羅良佐[编辑]

羅良佐顯道安定人。萬甲孫。崇禎戊寅生。薦除參奉、敎官、縣監、佐郞、典簿、郡守、掌令。庚寅卒。

己巳,姊婿金公壽恒、妹婿李君師命俱罹極禍。公旣收李君之喪,又單騎馳千里,訣別金公於謫所,護其孤寡而歸,聞者感歎焉。尹拯撰墓誌。

申汝柱[编辑]

申汝柱士直高靈人。左議政用漑子。弘治壬戌生。歷官察訪、監察、縣監、僉正、判官。戊午卒。

加平判官時,衙廨火,公將奉廟主,直入烈焰中,遂至不救。事聞旌閭,錄其子孫。尹根壽撰墓碣。

韓濩[编辑]

韓濩景洪,號石峯。郡守大基五代孫。癸卯生。二十五進士,歷官別提、監察、判官、正郞、典簿、司禦、郡守、縣令。乙巳卒。原從功。贈戶議。

生於松都,日者占之曰:「玉兔生東,高洛陽之紙價,是兒必以善書名。」少長,夢王右軍授以所書者再,由是臨帖,若有神助。

石峯旣以名筆擅一時,朝廷於迎擯詔使,奏請天朝,必盛選詞翰。壬申林塘鄭相之行,壬午栗谷之行,辛丑不佞之行及辛巳、癸巳奏請使之行,石峯皆與焉。天朝李提督如松麻貴北海滕季達琉球使梁燦皆要筆跡以去,故石峯之書遍於天下。弇州王世貞筆談稱石峯書,如怒猊抉石,渴驥奔川,翰林朱之蕃來我國曰:「石峰當與王右軍顔眞卿相優劣。」

御書「醉裏乾坤,筆奪造化」八字賜之。李廷龜撰墓碣。

李安眞[编辑]

李安眞葆汝德水人。左議政曾孫。丙子生。丙午,司馬兩試。癸亥,擢授縣監。歷佐郞、僉正、郡守。庚辰卒。

癸丑,公率館學生三百人,伏闕抗疏請斬偉卿等三人,以正綱常之罪。光海大怒,削儒籍禁錮。李植撰墓表。

宋致中[编辑]

宋致中正吾礪山人。萬曆辛酉生。壬子司馬。歷官察訪、主簿、僉正、縣監、郡守。癸未卒。贈承旨。

公與李尙馨等陳疏,痛斥廢母論。遂廢擧,約同志六人,放浪湖山,號七狂崔錫鼎撰墓誌。

任濬[编辑]

任濬伯深西河人。戊申生。崇禎癸酉,中司馬。歷官參奉、都事、縣監、監察、正郞、僉正、郡守。乙卯卒。

長風山下,讀諸大家,發爲文辭,尤善九章之術。顯廟在東宮,欲問望海法,宋公時烈以公應命,因事不克赴召。金參判始振家儲算書,亡其簡,倩公追補。朴世采撰墓誌。

朴光前[编辑]

朴光前顯哉,號竹川珍原人。歷官參奉、王子師傅、監察、縣監、正、翊衛。贈承旨。

公及河洛爲師傅。每講,務多,公務精。上考王子所讀曰:「多則不精,當從朴師傅。」

壬辰之難,同任公啓英倡義兵討賊。李縡撰墓碣。

李燦[编辑]

李燦仲明驪州人。萬曆乙亥生。歷官司禦、主簿、縣監、正郞。甲午卒。

少多病,治仁廟驛召,至卽除職。李敏求撰墓碣。

金克亨[编辑]

金克亨泰叔,號沙川淸風人。萬曆乙巳生。司馬,薦除參奉,歷敎官、副率、衛率、縣監。崇禎癸卯卒。贈戶參。

朴潛冶知誡上疏請正大院君禰禮,廷議群爭不決。公以謂此事實關父子大倫,義不可自諉於布衣,上疏極論。朴世采撰墓碣。

金盛後[编辑]

金盛後仲裕,號蕉窓安東人。乙未生。司馬,歷官參奉、主簿、縣監、司評、正郞。癸巳卒。李宜顯撰墓誌。

成孝元[编辑]

成孝元伯一昌寧人。弘治丁巳生。壬午生員,歷官敎官、主簿、縣令。辛亥卒。行狀。

李𡹘[编辑]

李𡹘景瞻延安人。文康公石亨曾孫。嘉靖戊子生。己酉司馬,薦拜別坐、都事、縣監、司禦、縣令。癸巳卒。贈贊成,加贈領議政。

金公居臺閣,專事激濁。尹元衡乘時起獄,下理受栲。公日詣獄,手傳藥治之。

宣廟初,公率多士抗疏請褒贈己卯諸賢,宣廟許之。申欽撰碑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