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2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陣,數萬成列者乎?」

《宋史五行志》:「至道六年十一月,襄州民劉士家生木, 有文如魚龍鳳鶴之狀。」

《玉海》:「咸平三年十一月五日,上御崇政殿,閱捧日天 武右廂第一指揮使教戰,前列騎士,步卒次之。舉赤 旗則騎進,青旗則步進。弓弩齊發,矢下如雨,復以金 鼓節其進退,擢射御超倫者遞補軍職。」

《宋史·禮志》:「真宗咸平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御龍圖閣 曲宴,詔近臣觀太宗草行飛白篆籀,八分書及畫。」 《玉海》:「咸平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庚寅,校獵近郊,至 棘店頓,宴從臣。」

《宋史天文志》:「景德三年十一月,周伯星復見,在氐。自 是常以十一月長見東方。」

《玉海》:「景德四年十一月十八日雪,宴近臣於中書館 閣於崇文院。帝作瑞雪五言詩,令館閣即席和進。 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一日,幸曲阜縣,謁文宣王廟。 禮畢,於殿西序召見孔氏子孫,撫諭問宣尼墳隴所 在,令子孫前至孔林,以林木擁道,降輿乘馬,至墓設 奠,再拜,退坐北序,與從臣閱碑版。詔追諡曰元聖文 宣王。」

《宋史禮志》: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詔「天慶 節聽京城燃燈一晝夜。」

《玉海》:「大中祥符三年十一月三日,召輔臣至龍圖閣 觀銅渾儀。其制為天輪二,一平一側,各分三百六十 一度。又為黃赤道立管於側輪中,以測日月星辰行 度皆無差。」

十一月,庚子,陝州言寶鼎縣河清,遣官往祭,群臣稱 賀。

大中祥符四年十一月丁丑,出占城國所獻師子,命 近臣視之。上作七言詩,預觀者咸賦。又作《長歌》,命近 臣屬和。

《宋會要》:大中祥符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詔加上「東 嶽淑明后、南嶽景明后,西嶽肅明后,北嶽靖明后、中 嶽正明后」之號。

《玉海》:「大中祥符七年十一月十日,御乾元門觀酺者 五日。是日,近臣咸與宴京畿父老於樓下,賜錦袍茶 絹。日有五色暈,慶雲見。」

《宋史五行志》:「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通州軍言,醴泉 出汶山下,有疾者飲之皆愈。」

《玉海》:「大中祥符九年十一月壬寅,甘露降玉清昭應 宮太初殿檜柏,上作歌,群臣皆和。甲辰,降會靈觀柏 木,上作七言六韻詩,群臣咸和。」

天禧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召近臣至太清樓觀太宗 御書及聖製群書,賜宴樓下,上作《太清樓閱書歌》詩 二首。

天聖六年十一月癸卯,益州獻異花,似桃,四出。上異 之,目為「太平瑞聖花。」

天聖九年十一月十日癸未,翰林侍講學士孫奭知 兗州,賜近臣、館閣官餞於瑞聖園,帝作七言詩寵其 行,詔近臣皆賦。

景祐四年,詔禮部貢舉,舉人到,以十一月二十五日 為限。先是,崇政說書賈昌朝言:「舉人有親戚在本貫 守官及隨侍遠地,並發解官之親戚,令轉運司差官 類試,每十人解三人,其距本貫二千里內者,令歸赴 秋試。」學士丁度等議,謂二千里內舉人赴試不及,故 有是詔。

寶元二年十一月二日己丑,遣內侍就輔臣第賜御 飛白書各一軸。輔臣張士遜等入謝,奏曰:「陛下萬幾 之煩,翰墨不倦,神筆奇奧,曠古未有。」上曰:「朕聽政之 暇,無所用心,以此自娛耳。」

康定元年十一月十日,加封「四瀆。」

《燕翼詒謀錄》:慶曆元年十一月郊祀赦文,功臣不限 品數。詔「私門立戟,文武臣僚許立家廟,已賜門戟給 官修建。」

《玉海》:慶曆三年十一月壬辰,五星皆東方,占曰:「中國 安寧。」

慶曆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獵城南之東韓邨。初至 玉津園,降輦乘馬,分騎士四千為左右翼,節以旌鼓, 合圍場徑十餘里,部隊相屬。上按轡中道,親挾弓矢, 而屢獲禽。至棘店,御帳殿,召父老,問以「子孫供養幾 何,土地種植宜否」,慰勞久之。詔免所過民田租。獵城 南,還,次近郊,遣衛士更奏技於前,皆兩兩相當,掉鞅 挾槊,以相決勝。謂輔臣曰:「此可以觀才勇也。」

慶曆八年十一月癸亥,賜王貽永、李用和笏頭、金帶。 故事,非二府文臣不賜,惟張耆在密院兼侍中嘗賜 之。

嘉祐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置在京都水監,以呂景 初判監,罷河渠司。

《天中記》:嘉祐八年冬十一月,京師有道人遊卜於市, 莫知所從來,貌體古怪,不與常類,飲酒無筭,未嘗覺 醉。都人士異之,相與諠傳。好事者潛圖其狀。後近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