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8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間,置僧會司,并「興國」 、「崇福」 、「安靖」 三寺入焉。清涼寺 ,在小水鎮東山上。寺在萬山環抱之中,莊嚴宏麗,為梵宮勝境。

大雲寺 :在冷泉鎮。寺鎖重關之中,雲山幽麗,騷人每棲止焉。

雲峰寺 在楊家塢

惠濟寺 在北街

蟠龍庵 在水頭鎮西嶽廟後。

瑞雲觀 在縣東南五十里。金建,名修真觀。元至順年修。明洪武間改今額,置道會司。

《梧桐庵 》在梧桐村。

蒲縣

龍興寺 在縣北五里下軍村。金泰和二年建。明洪武間,併「興國」 、「清涼」 二寺入焉。

雲峰寺 在翠屏山半,久毀。

勝果寺 縣東南

蒙古寺 「縣西北四十里古縣村。」

準提庵 :一在西關,同知冀亦式建。一在洛陽村,生員賀友韓建。

朝元觀 在縣北關。元時建,規制宏大,久廢。有《葛蘭詩》。

九天氏廟 在縣西二十里。

蒲州

景福寺 ,在州南二十里六營山。有。

御書「景福寺」扁額。

棲巖寺 在州東二十五里中條山上。後周建德中建。初名「靈居」 ,隋仁壽初改今額。後併白塔寺入焉。有宋薛俅詩。

萬固寺 在州東南十五里中條山麓。唐大中八年建。初名「建元」 ,後改今額。明洪武間并白石、《讚嘆》《竹溪》《雲蓋》《淨土》五寺入焉。

普救寺 在州東五里,舊名西永清院。五代漢乾祐元年,招討使郭威督諸軍討河東賊李守貞。周歲城未下,召院僧善問之,對曰:「將軍若發善心,城必克矣。」 威折箭為誓。翌日城破,不戮一人,遂改曰普救。後并廣化、旌勳、藏海、乾明四寺入焉。有狀元呂柟詩。

下方寺 ,在州東南一百里觀後村,宋崇寧元年建。後併禪院、靈延、上方、麻谷四寺入焉。廣化寺 ,在州東門外,元泰定年建,見《一統志》。開元寺 ,在州東關薰風巷東,後併廣慧、普濟、淨業、善慶、湖北五寺入焉。寺內舊有唐侍中渾瑊、丞相杜黃裳像。

護國寺 ,在州北三十里黃龍鎮,後併《鐵佛》《西遊》《水月》《聖壽》四寺入焉。

華巖寺 在州東十五里任楊村北。年久傾圮,郡人賈允醇捐資僧通付募化重修,施茶濟眾。慶雲觀 在州東二十里張華村。元泰定元年建,後併道靖、祐聖、遠塵、復真、「摩雲」 五觀入焉。龍祥觀 在州東南王莊里棲巖山下。郡紳王謙建。後併靈應觀、冷雲庵入焉。

永樂純陽宮 在州南一百二十里南張村。唐為呂公祠,又為觀。元中統三年重建,改為宮。後併法逸、玉泉、棲霞、長春、通元、峽石六觀入焉。寥陽宮 在州治西南隅明遠坊。元至元四年建。其下院在城南十五里韓陽鎮,後併元都、丹陽、太虛、廣孝、棲雲五觀入焉。

玉陽觀 在州東

臨晉縣

延祚寺 ,在縣南七十里。宮殿極壯麗,元至元十一年建。

西閣聖壽寺 在縣西北五里,唐裴寂墓側。藥師院 在縣東北甘泉坊,唐天寶中建。觀音閣 在縣南六十里石佛寺南。地形高聳,樹林叢密,一方之勝。

靈峰觀 在縣南七十里五老山靈峰下。本名「無相」 ,隋開皇中更名「遊仙」 ,唐貞觀中更名「大明」 ,貞元中更今名。即羅真人修煉處。

又元觀 在縣西虞鄉里,唐貞觀二年建。丹陽觀 ,在縣東南中條山王官谷內,即司空圖隱處,金大定三年建。

通真觀 ,在縣內東南隅。元泰定年建。有呂純陽題詠。又大沖觀,在吳閻村。聚雲觀,在壽貴村。莊武觀,在樊橋鎮。

道清觀 在方山下,侯憨子昇仙處。相傳觀旁有硃砂洞,以大石方二丈餘覆壓洞口,石色皆赤,內有一井,水常滿。又傳竹成林,水自溢,凡三次昇一仙云。

榮河縣

大覺寺 在縣北三十里王村。唐垂拱初建。明洪武間置僧會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