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8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增廣生員,如漢唐之盛,亦徒侈當時之觀美,卒不能 究大道之歸,以復隆古明倫之盛。至宋河南二程夫 子出,始有以接孟氏千載不傳之統,於是發明「性即 理也」,以見道之大原出於天,表章《大學》《中庸》,相表裏 為學之次第,造道之閫奧。次讀《論語》《孟子》《周子》,以「剛 柔善惡中焉而已矣」,謂為師之道,張子教人,必欲變 化氣質,復天地之性。至朱子會萃周、程、張子諸人,而 愬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魯、鄒之道,註釋《大學》《語》《孟》《中 庸》為講學之本,又集《小學》為大學之根基,以至《詩》《易》 既有傳義,諸經亦發其大旨。《資治通鑑綱目》則理一 天人,義兼巨細,由是教人之法大備。雖所入之塗各 異,而其要歸皆本於明道、明倫,如唐、虞三代之教然。 當是時,雖與同志講論往復,極為明備,然屢為狂言 所扼,竟莫能施其教於學政,達其道於天下。逮我皇 明,統一萬方,道隆千古。內建國子監,外設府州縣學, 而師弟子之所以講習《小學》《四書》,諸經史之義理,皆 本於周、程、張、朱之說,以求堯舜以來千古聖賢之道, 而前季訓詁詞章,異端功利、偏曲支離諸說,皆不能 有雜乎其間。由是濂、洛、關、閩之學得以備明,學政盛 行於天下,而大有以復古昔明道、明倫之盛。今平陽 郡學,人才風化所關,姜守知為政之先務,而新化理 政,事神育才,咸有作為。今為師、為生徒者,其必盡思 聖朝建學之意,相與篤志,講明正學而無怠。庶幾人 材所出有實用,而風化之美亦延及於支屬。所謂「明 倫」者將不為虛語。斯於姜守之興學與有稱焉。於是 乎書。

《遊龍門山記》
薛瑄

出河津縣西郭門西地,三十里抵龍門下。東西皆層 巒危峰,橫出天漢。大河自西北山峽出來,至是山斷 河出,兩壁儼立相望,神禹疏鑿之勞,於此為大。由東 南麓,穴巖搆木桴虛,駕木為棧道,盤曲而上。瀕河有 寬平地可二三畝,多石少土。中有禹廟,宮曰「明德」,制 極弘麗。進謁亭下,悚肅思德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 根負土石,突走連結,枝葉疏密交蔭,皮幹蒼勁偃蹇, 形狀毅然,若壯夫離立,相持不相下。宮門西南一石 峰,危出半流,步石蹬,登絕頂。頂有「臨思閣」,以風高不 可《木甃,甓》石為之。倚閣門俯視大河,奔湍,三面觸激 石峰,疑若搖振。北顧巨峽丹岸青壁,生雲走霧,開闔 晦明,倏忽萬變。西則連山,宛宛而去,「東視大山,巍然 與天浮。南望洪濤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煙村霧 樹,風帆浪舸,渺茫出沒。太華、潼關、雍、豫諸山,彷彿見 之,蓋天下之奇觀也。下蹬道石峰,東穿石崖,橫豎施 木,憑空為樓。樓心穴板,上置井床轆轤,懸繘汲河,憑 欄檻,涼風飄瀟,若列禦寇馭氣在空中立也。復自水 樓北道出後百餘步」,至石谷,下視窈然。東距山,西臨 河谷,南北崖相去尋尺,上橫老槎為橋,蹐步以度。谷 北二百舉武小祠,扁曰「后土。」北山陡起,下與河際,遂 窮。祠東有石龕,窿然若大屋,懸石參差,若人形,若鳥 翼,若獸吻,若肝肺,若疣贅,若懸鼎,若編磬,若璞未鑿, 若礦未爐,其狀莫窮。懸泉滴石上,鏘然有聲。龕下石 縱橫羅列,偃者側者、立者,若床若几若屏,可席可憑 可倚,雲氣陰陰,雖盛暑不知煩燠,但凄然寒肌,不可 久處。復自槎橋道,由明德宮,左歷石梯,上東南山,有 道院,地勢與臨思閣相高下,亦可以眺望河山之勝。 遂自石梯下棧道,臨流觀渡,並東山而歸。時宣德元 年丙午夏五月二十五日。同遊者楊景端也。

《恩賜紫金山記》
呂乾健

曲沃南數里許,有紫金山,峰高嶺峻,為邑巨屏。山間 一區,林叢可廬,泉甘草美,蔚然清秀。遙望之,有蓬島 仙屋之趣。元末時,邑西關廂郝公修已卜築於茲,耽 玩山林,怡情翰墨。丙辰,以明經擢天下第一,尋授戶 科給事中。犯顏諫諍,無忝《骨骾》。且慈祥樂施,至以常 俸賑給軍士。時都下皇城役作,公與督焉。民苦無水, 往往有至死者。公求羅鎮撫井,被叱,公將自縊。忽上 微行詰公,公以鎮撫事對。上怒,命公為刑部監斬官 而勦。鎮撫役民萬億,得水而濟者,公之力也。後官至 刑部郎中,年老乞骸骨,允歸。負囊步履,道路間關,觀 者苦之,而公怡如,略不介意。上疑其有私,詔回驗之, 止攜俸一錠而已。既放復驗,則前金稍減矣。詰之,則 曰:為旬日路費故也。上悅曰:「真廉官也。」乃以操持清 介、明刑弼教褒焉。隨賜公所居紫金山。其山東至大 水峪,西至照殿峪,南至石門界溝,北至沙坡,為養老 計。且命子孫世守之,賦其稅五斗焉。噫嘻!國法森嚴, 群臣多以奸貪被斥,獨公忠廉,故荷眷殊深。萬曆辛 巳歲,邑令沈公承均田,命丈及此,詢賜山之由,矍然 曰:「君命不可違,公德不可晦也。」即給符於其後。蓋為 異時貪暴者虞耳,故立石以記之。

《鹽池問對》
呂子固

正德戊辰秋,逸人逾河西遊,登梁山之巔,觀秦川之 勝,下歷宜川,歸息坂底。有羽士接延起,問曰:「先生世 居河東之解,解有鹽池,其形何似?」逸人曰:「近在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