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7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沃,多丘陵原岡。厥植多竹,多松柏於。近水多蒲蕖蕙 芷。厥獸多熊,多麝麇麋。厥鳥多鷖鵲鵬鵠。山水重疊, 氣色秀潤,不假御桴舟,馳驚瀾,而坐」見江山。又風俗 富腴,人情舒閑,耕者漁者,或旁山趾,或臨水涘,與野 物雜居,不識𩰚爭。樂君長於治劇,至是法令罕任,收 志靜慮而已。一日得廳背露地,誅叢薄,發石礫,成為 潔壤,迺作是室,以納休燕。林木逶邃,左右迴合。前有 池,縱廣裁百尺,水色溶漾,風去如鑑,飛梁跨越,渴虹 下飲。池中有亭,曰「凝碧」,後倚山曲折而上,凡數十步。 脅間有亭曰「凌雲」,周旋環視,群峰插天,相連無間,噫 不出戶庭,而所得之景,如遊千萬里外。思水則臨前 池,思山則登後亭。登臨既倦,於是止而憩,偃而寐,起 而吟,詠以笑,圖書琴瑟,玩好古器,莫不具在,熙熙融 融,不知景物之怡乎性也。娛燕如此,命名曰「燕堂。」堂 東西五楹,南北五椽,任材之質,不以藻畫。自始興工 至畢,凡二十日。明道二年冬日記。

《河南志序》
司馬光

《周官》有職方土訓誦之職,掌道四方九州之事物,以 詔王知其利害。後世學者為書以述地里,亦其遺法 也。唐麗正殿直學士韋述為《兩京記》。近故龍圖閣直 學士宋君敏求,字次道,演之為《河南長安誌》。凡其廢 興遷徙,及宮室、城郭、坊市、第舍、縣鎮、鄉里、山川、津梁、 亭驛、廟寺、陵墓之名數,與古先之遺迹,人物之俊秀, 守令之良能,花卉之殊尢,無不備載。考諸韋《記》,其詳 不啻十餘倍,開編燦然,如指諸掌,真博物之書也。次 道性嗜學,先正宣獻公蓄書三萬卷,次道自毀齒至 於白首從事其間,未嘗一日捨置,故其見聞博洽,當 時罕倫。又嫻習國家故事,公私有疑,咸往質焉。又喜 著書,如《唐書》《仁宗實錄》《國史會要》《集注》《史記》之類,與 眾共之,或專修而未成者,皆不計外。其手自纂述已 成者,凡四百五十卷。蓋昔人所著,未有若此其多也。 次道既沒,太尉潞公留守西京,其子慶曾等奉《河南 志》以請於公曰:「先人昔嘗佐此府,敘其事尤詳,惜其 傳於世者甚鮮,願因公刻印以廣之。豈徒先人蒙不 朽之賜於泉壤,抑亦使四方之人未嘗至洛者得之 如遊處已熟,後世聞今日洛都之盛者得之如身逢 目睹也。幸公留意。」公從之,且令光為之序。《光於次道》 友人也,烏敢以固陋而辭?

《洛陽耆英會序》
前人

昔白樂天在洛,與高年者八人遊,時慕之,為《九老圖》, 傳於世。宋興,洛中諸公繼而為之者凡再矣,皆圖形 普明僧舍。普明,樂天之故第也。元豐中,潞國文公留 守西都,韓國富公納政在里第,其餘士大夫以老自 逸於洛者,於時為多。潞公謂韓公曰:「凡所為慕於樂 天者,以其志趣高逸也,奚必數與地之襲焉?」一旦,悉 集士大夫老而賢者,於韓公之第,置酒相樂,賓主凡 十有一人。既而圖形妙覺僧舍,時人謂之洛陽耆英 會。孔子曰:「好賢如緇衣。」取其敝,又改為「樂善無厭也。」 二公寅亮三朝,為國元老,入贊萬機,出綏四方。上則 固社稷,奠宗廟;下則熙百工,和萬民。天子腹心,股肱 耳目,天下所取安,所取平,其勳業閎大顯榮,豈樂天 所能庶幾?然猶慕樂天所為,汲汲如恐弗及,豈非樂 善無厭者與?又洛中舊俗,燕私相聚,尚齒不尚官,自 樂天之會已然,復行之,斯乃風化之本,可頌也。宣徽 王公方留守北都,聞之,以書請於潞公曰:「某亦家洛, 位與年不居,數客之後,顧以官守,不得執巵酒在坐 席,良以為恨。願寓名其間,幸無我遺。」其為諸公嘉羡 如此。光未及七十,用狄監、盧尹故事,亦預於會。潞公 命光序其事,不敢辭。時五年正月壬辰。端明殿學士、 大中大夫、提舉崇福宮司馬光序。

《獨樂園記》
前人

《孟子》曰:「獨樂樂,不如與人樂樂;與少樂樂,不若與眾 樂樂。」此王公大人之樂,非貧賤所及也。孔子曰:「飯蔬 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顏子一簞食,一 瓢飲,不改其樂。此聖賢之樂,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鷦 鷯巢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各盡其分而 安之,此乃迂叟之所樂也。熙寧四年,迂叟始家洛。六 年,買田二十畝,於尊賢坊北,闢以為園,其中為堂,聚 書五十卷,命之曰「讀書堂。」堂南有屋一區,引水北流, 貫於宇下,中央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為五派,注沼 中,狀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階,懸注庭下,狀若象 鼻。自是分為二渠,繞庭四隅,會於西北而出,命之曰 「弄水軒。」堂北為沼,中央有島,島上植竹園周三丈,狀 若玉玦,攬結其杪,如漁人之廬,命之曰「釣魚庵。」沼北 橫屋六楹,厚其墉茨,以禦烈日。開戶東出,南北置軒 牖,以延涼颸。前後多植美竹,為清暑之所,命之曰「種 竹齋。」沼東治地為百有二十畦,雜蒔竹藥,辨其名物 而揭之。畦北植竹,方徑丈,狀若棋局,屈其杪交相掩 以為屋。植竹於其前,夾道如步廊,皆以蔓藥覆之,四 周植木藥為藩,爰命之曰「采藥圃。」圃南為六欄,芍藥、 牡丹、雜花各居其二,每種只植兩本,識其名而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