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9 (1700-1725).djvu/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三彎河 在州南六十里。源出應山縣界,流經東北,合溮水入淮。

九渡河 在州南六十里。《水經注》云:「水出雞翅山,磎澗瀠委,沿溯九渡矣。」 其猶零陽之九渡水,故亦謂之九渡,又曰九曲河。

臥牛河 在州南二十五里。合下梁河入溮。雙河 ,在州東南二十五里九渡河與臥牛河相匯處。

黃土河 在州西南七十里。界連隨州應山,為溮水之源。昔為西關,梁武帝謂「通西關以臨賊壘」 ,指此。

楊柳河 在州西南四十里。源出應山縣界,一名「楊龍河」 ,流入溮河。

清澌澗 在州西南四十五里。合翁家河入溮。黑龍潭 在州西數里,與溮河通。

臺湖 在州東三十五里。

車輞湖 在州北四十里。

馮家湖 在州北六十里。

楊家湖 在州北六十里。

蔡家湖 在州南三十里。

羅山縣

羅山 在羅山縣南一百里。隋以此名縣。小羅山 在縣南十里,一名「龍山」 ,其形如印,有石類瑪瑙。舊建南嶽廟,峰巒環抱,為一邑之勝地。

獨山 ,在縣南五十里。突兀直上,不連他山。蘼蕪山 ,在縣西南七十里。

掘山 ,在縣南八十里。有水四面縈迴。

鵲山 在縣南九十里。山水秀麗,一邑奇觀。舊傳有鵲群棲其上,風雨將至,鵲必先噪,人常以為候。

飜車山 在縣南一百四十里。三爪山 ,在縣南一百六十里。三峰聳出,形如指爪。

仙花山 ,在縣南一百八十里。昔有仙花一株,其色如瓊,開月餘方落。

雞籠山 ,在縣南一百九十里。昔有雞在巖穴間,羽毛鮮麗異常,居人呼為「趙官家雞。」

仙居山 ,在縣南二百三十里。昔有人居此,仙去。

子路山 ,在縣西南四十五里,上有子路祠。大確山 ,在縣南七十九里。

小確山 ,在縣西南七十里。

黃神山 ,在縣西南九十里。下有唐南羅州遺址。

六斗山 ,在縣西南一百三十里。六峰並峙,形類南斗,故名。

紅山 在縣西南一百四十里,土色皆赤。靈山 ,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方輿勝覽》云:「靈山視眾山最高,每有雲氣覆頂,天必雨。」 驗之信然。下有白馬洞,相傳白馬常出洞,人逐之,忽不見。

鳳凰嘴山 :在縣北三十里。

牛頭山 在縣東三十里。

老君山 ,在縣東一百八十里。俗傳老君曾停車於此。

牢山 ,在縣東南九十里。層巒疊翠,勢極崇峻。淮水 ,在縣西北二十里。

小黃河 在縣南門外。源出靈山,縈遶縣城,東流合於竹竿河。水色純黃,故名。

子路河 在縣西南六十里。世傳「子路宿石門,道經於此。」

天磨河 ,在縣西南一百七十里。

金關河 在縣西六十里。

濼清河 在縣北三十里。即濼米澗,下流入淮。月兒灣河 ,在縣東北三十里,源出掘山,流入淮。

竹竿河 在縣東北三十里。源出掘山,北流入淮。

馬寨河 在縣西南五里,入小黃河。

羊馬河 在縣西南三十里。發源莽張店,入竹竿河。

龍潭 在縣東五里。上有龍王廟,禱雨必應。西湖 在縣西南二百三十里,灌田百餘頃。武昌湖 在縣西五十里,灌田三百餘頃。大乘寺泉 蓄水灌田,其利甚溥。

靈山寺泉 有二,一在絕頂,一在僧寺,相傳有龍潛於中。

黑龍池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彌陀寺前。淵深莫測,投以石,訇然有聲,謂有黑龍潛其中,禱雨輒應。池之東有茶園,名「龍池。」 茶池之西,眾嶺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