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9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蔡家埠口橋 在縣西南十二里,即子路問津處。

東作橋 、「南薰橋 」 、「西成橋 」 、「北拱橋 」 在縣四門外。俱知縣劉伯生建。

確山縣

迎恩橋 在縣北門外

利涉橋 在縣北三里,明崇王建。

駱駝橋 在縣北十里

上塘橋 在縣北三十五里。

義丘橋 在縣北四十里,跨黃酉河。

楊村橋 在縣西北十里。

竹溝橋 在縣西六十里竹溝鎮。

獅子橋 在縣南三十五里。

孔家橋 在縣西一里,跨孔家河。

陶莊橋 在縣東三十里。

毛城橋 在縣東南四十里。

豹溪橋 在縣西北

韓莊橋 在縣東北四十五里。

新蔡縣

惠民橋 、「湖莊橋 」 、沈岡橋 ,並在縣東。「來儀橋 」 、白龍橋 ,並在縣南。

磚橋 、「戚橋 」 、李莊橋 並在縣西。

賈家橋 、三里港橋 並在縣北。

西平縣

狀元橋 在縣東北。明萬曆二十四年,知縣李孟春建。

四城門橋 舊為木橋。明萬曆二十三年,知縣李孟春改建石橋,往來稱便。

迎恩橋 在縣北門外,跨汝河,舊為木橋。明萬曆元年,光州通判龔良相署縣事,改建石橋。知縣李孟春重修。

柏亭橋 在縣西門外。舊為木橋。明萬曆十一年,知縣張啟改建石橋。

重渠橋 在縣東南二十里,跨留堰河。元大德間,知縣李丕作建。明正德間,鄉民張幹易以石而高大之。

大石橋 在縣西六十里。

楊家橋 在縣西六十五里。舊為木橋。明萬曆六年,鄉民樊廷弼改建石橋。

泥河石橋 在縣北八里許。

遂平縣

沙河橋 在縣南門外,跨沙河,舊為板橋。明萬曆間,義官祝有本易石重建。

大石洋橋 在縣北五里,跨石洋河。明嘉靖五年,知縣詹文慶建。

小石洋橋 在縣北四里。

橫山橋 在縣西三十里,知縣劉良寀建。張郭橋 在縣西十五里。舊為木橋,知縣徐世隆始甃以石。

太平橋 ,在嵖岈山東北。葛河橋 ,在縣西二十里。

王家橋 在縣西北七十里。

昇仙橋 在縣東北,馬丹陽飛昇處。

真陽縣

南三里橋 在縣南

北三里橋 在縣北

西巖店石橋 在縣東七十里。

龍王港石橋 在縣東七十里。

杭陂港橋 在縣東六十里。

板橋 在縣南三十里。今易以石。

閭河橋 在縣南二十五里。

義濟橋 在縣南二十五里。

永濟橋 在縣北二十三里。明正德四年,知縣郭仲辰建。

光州

鎮淮橋 在州治前。元監郡王家奴建,久廢。跨潢橋 。明天順七年,知州彭述以舟為浮橋,數歲輒易。成化十九年,知府錢鉞重修。今廢,舊址尚存。

鎮潢橋 在南北兩城之中。明萬曆辛亥以前,皆從跨潢橋舊址。北舟橫渡,水漲則棹舟溯流以濟,每多覆溺。郡丞越應賓署州事,經始建橋,知州陳錫爵繼之。及州判陳伯龍採石鳩工,為長橋九空,民不病涉。歲久,橋圮其半。順治十七年,知州莊泰弘請於本府知府金鎮,檄同屬邑重修。

謝靈橋 在州城西二里。元至順間,知州王彥和建。明景泰三年,知州余濬重修。即宋知州王霆與金人戰處。

亞港橋 在州東北二十里。

高橋 在州東二里許。明嘉靖間,散官鄭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