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9 (1700-1725).djvu/7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四百七十六卷目錄

 汝寧府部藝文一

  汝潁士優劣論       漢孔融

  風俗通序          應劭

  孫叔敖碑文        王廷壽

  平淮西碑         唐韓愈

  平淮蔡碑文        段文昌

  知蔡州謝表       宋歐陽修

  蔡州再致仕表        前人

  折變當隨土地之宜論     劉敞

  司馬溫公神道碑記      蘇軾

  告狄梁公文         秦觀

  告李太尉文         前人

  汝水漲溢記         前人

  汝陽祖氏先塋芝記      前人

  上蔡先生祠堂記       朱熹

  廣豐陂記          黃降

  重修文廟記        趙日升

  司馬溫公廟碑記      葉裕之

  孔子新廟碑記      元馬祖常

  石田山房記         前人

  涑水書院記         王緯

職方典第四百七十六卷

汝寧府部藝文一

《汝潁士優劣論》
漢·孔融

融以汝南士勝,潁川士陳長文難融答之曰:「汝南戴 子高親止千乘萬騎,與光武皇帝共於道中。潁川士 雖抗志,未有頡頏天子者也。」汝南許子伯與其友人 共說世俗將壞,因夜舉聲號哭。潁川雖憂時,未有能 哭世者也。汝南府許掾教太守鄧晨圖開稻陂數萬 頃,累世獲其功,夜有火光之瑞。韓元長雖好地理,未 有成功見效,如許掾者也;汝南張元伯,身死之後,見 夢范巨卿,潁川士雖有奇異,未有能神而靈者也;汝 南應世叔,讀書五行俱下,潁川士雖多聰明,未有能 離婁並照者也;汝南李洪,為太尉掾弟殺人當死,洪 自劾詣闕,乞代弟命,便飲酖而死,弟用得全;潁川士 雖尚節義,未有能殺身成仁如洪者也。汝南翟子威 為東郡太守,始舉義兵以討王莽,潁川士雖疾惡,未 有能破家為國者也;汝南袁公著為甲科郎,上書欲 治梁、冀,潁川士雖慕忠讜,未有能投命直言者也。

《風俗通序》
應劭

昔仲尼沒而微言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重遭戰國, 約從連衡,好惡殊心,真偽紛爭。故《春秋》分為五,《詩》分 為四。《易》有數家之傳,並以諸子百家之言,紛然散亂, 莫知所從。漢興,儒者競復比誼會意,為之章句,家有 五六,皆析文便辭,彌以馳遠。綴文之士,雜襲龍鱗,訓 注說難,轉相陵高,積如丘山,可謂繁富者矣。而至於 俗間行語,眾所共傳,積非習貫,莫能原察。今王室大 壞,九州幅裂,亂靡有定,民生無幾,私懼後進,益以迷 昧,聊以不才,舉爾所知,方以類聚,凡一十卷,謂之《風 俗通義》。言通於流俗之過謬,而事該之於義理也。風 者,天氣有寒煖,地形有險易,水泉有美惡,草木有剛 柔也。俗者,含血之類,像之而生,故言語歌謳異聲,鼓 舞動作殊形,或直或邪,或善或淫也。聖人作而均齊 之,咸歸於正。聖人廢則還其本俗。《尚書》:天子巡狩,至 於岱宗,覲諸侯,見百年,命太史陳詩,以觀民風俗。《孝 經》曰:「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傳》曰:「百里不同風,千里不 同俗,戶異政,人殊服。」由此言之,為政之要,辨風正俗, 最其上也。周秦嘗以八月歲,遣輶軒之使求異代方 言,還奏籍之,藏於祕室。及嬴氏之亡,遺脫漏棄,無見 之者。蜀人嚴君平有千餘言,林閭翁孺子有梗概之 法,揚雄好之,天下孝廉衛卒交會,周章質問,以次注 續,二十七年爾乃治正,凡九千字。其所發明,猶未若 《爾雅》之宏麗也。張竦以為「懸諸日月不刊之書,余實 頑闇」,無能述演,豈敢比隆於斯人哉?顧惟述作之功, 故聊光啟之耳。昔為齊王畫者,王問:畫孰最難最易? 曰:「犬馬最難,鬼魅最易。」犬馬旦暮在人之前,不類,不 可類之,故難;鬼魅無形,無形者不見,故易。今俗語雖 云浮淺,然賢愚所共咨論,有似犬馬,其為難矣。併綜 事宜於今者,孔子稱「幸,苟有過,人必知之。」俾諸明哲, 幸詳覽焉。

《孫叔敖碑文》
王廷壽

楚相孫君,諱饒,字叔敖,本吳縣人也。六國時,期思屬 楚,楚都南郢。南郢即南郡江陵縣也。君受純靈之精, 懷絕世之才,有大賢次賢之質。少見枝首蛇,歸告母 泣曰:「吾將死矣。」母詰其故,曰:「吾聞見枝首蛇者死,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