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9 (1700-1725).djvu/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懿不至。衡拜中書左丞,日於右相安童前稱譽恭懿 之賢,丞相以聞。十年,詔遣使召之,以疾不起。十一年, 太子下教中書,俾如漢惠聘四皓者,以聘恭懿。丞相 遣郎中張元智為書致命,乃至京師。既入見,世祖遣 國王和童勞其遠來,繼又親詢其鄉里族氏,師承子 姓,無不周悉。十二年正月二日,帝御香殿,以大軍南 征,使久不至,命筮之,其言祕。侍讀學士徒單公履請 設取士科,詔與恭懿議之。恭懿言:「《明詔》有謂士不治 經學,孔、孟之道,日為賦詩空文,斯言誠萬世治安之 本。今欲取士,宜敕有司舉有行檢通經史之士,使無 投牒自售,試以經義、論策。夫既從事實學,則士風還 淳,民俗趨厚,國家得才矣。」奏入,帝善之。會北征,恭懿 遂歸田里。十六年,詔安西王相敦遣赴闕入見,詔於 太史院改曆。十七年二月,進奏曰:「臣等遍考自漢以 來,曆書四十餘家,精思推筭,舊儀難用,而新者未備。 故日行盈縮,月行遲疾,五行周天,其詳皆未精察。今 權以新儀木表與舊儀所測相較,得今歲冬至晷景 及日躔所在,與列舍分度之差,大都北極之高下,晝 夜刻長短,參以古制,創立新法,推筭成《辛巳曆》,雖或 未精,然比之前改曆者附會元曆,更日立法,全踵故 習,顧亦無愧。然必每歲測驗修改,積三十年,庶盡其 法,可使如三代日官,世專其職,測驗良久,無改歲之 事矣。」又《合朔議》曰:「日行歷四時一周,謂之一歲;月踰 一周,復與日合,謂之一月。」言一月之始,日月相合,故 謂合朔。自秦廢曆紀,漢太初止,用平朔法,大小相間, 或有二大者,故日食多在晦日或二日,測驗時刻亦 鮮中。宋何承天測驗四十餘年,進《元嘉曆》,始以月行 遲速定小餘,以正朔望,使食必在朔,名「定朔法」,有三 大二小時以異舊法罷之。梁虞𠠎造《大同曆》,隋劉焯 造《皇極曆》,皆用定朔,為時所阻。唐傅仁均造《戊寅曆》, 定朔始得行。貞觀十九年四月頻大,人皆異之,竟改 從平朔。李淳風造《麟德曆》,雖不用平朔,遇四大則避 人言,以平朔間之,又希合當世為進朔法,使無元日 之食。至一行造《大衍曆》,謂「天事誠密,四大、二小何傷」, 誠為確論。「然亦循常不改。臣等更造新曆,一依前賢 定論推筭,皆改從實。今十九年曆,自八月後四月併 大實,日月合朔之數也。」詳見《郭守敬傳》。是日,方列跪, 未讀奏,帝命許衡及恭懿起曰:「卿二老,毋自勞也。」授 集賢學士,兼太史院事。十八年辭歸。二十年,以太子 賓客召。二十二年,以昭文館學士領太史院事召,二 十九年,以議中書省事召,皆不行。三十一年,卒,年七 十。

齊履謙

按《元史》本傳:「履謙,字伯恆。父義,善筭術。履謙生六歲, 從父至京師。七歲讀書,一過即能記憶。年十一,教以 推步星曆,盡曉其法。十三從師,聞聖賢之學,自是以 窮理為務,非洙、泗、伊、洛之書不讀。至元十六年,初立 太史局,改治新曆,履謙補星曆生,同輩皆司天臺官 子太史王恂問以筭數,莫能對,履謙獨隨問隨答,恂」 大奇之。新曆既成,復預修《曆經》《曆議》。二十九年,授星 曆教授。都城刻漏,舊以木為之,其形如碑,故名「碑漏。」 內設曲筒,鑄銅為丸,自碑首轉行而下,鳴鐃以為節。 其漏經久廢壞,晨昏失度。大德元年,中書俾履謙視 之,因見刻漏旁有宋舊銅壺四,於是按圖考定蓮花、 寶山等漏制,命工改作。又請重建鼓樓,增置更鼓并 守漏卒,當時遵用之。二年,遷保章正始,專曆官之政。 三年八月朔,時加已,依曆日食二分有奇,至其時不 食,眾皆懼。履謙曰:「當食不食,在古有之。矧時近午,陽 盛陰微,宜當食不食。」遂考唐開元以來當食不食者 凡十事以聞。六年六月朔,時加戌,依曆日食五十七 秒。眾以涉交既淺,且復近濁,欲匿不報。履謙曰:「吾所 掌者,常數也,其食與否,則係於天,獨以狀聞。」及其時 果食,眾嘗爭沒日,不能決。履謙曰:「氣本十五日,而間 有十六日,餘分之積也。故曆法以所積之日命為沒 日,不出本氣者為是。」眾服其議。七年八月戊申夜,地 大震,詔問致災之由及弭災之道。履謙按《春秋》言地 為陰「而主靜,妻道、臣道、子道也。三者失其道,則地為 之勿寧。弭之之道,大臣當反躬責己,去專制之威,以 答天變,不可徒為禳禱也。」時成宗寢疾,宰臣有專威 福者,故履謙言及之。九年冬,始立南郊,祀昊天上帝, 履謙攝司天臺官。舊制,享祀,司天雖掌時刻,無鐘鼓 更漏,往往至旦始行事。履謙白宰執,請用鐘鼓更漏, 俾早晏有節。從之。至大二年,太常請修社稷壇及浚 太廟庭中井,或以歲君所直,欲止其役。履謙曰:「國家 以四海為家,歲君豈專在是。」三年,陞授時郎、秋官正, 兼領冬官正事。四年,仁宗即位,嘉尚儒術,臺臣言履 謙有學行,可教國學子弟。擢國子監丞,改授奉直大 夫、國子司業,與吳澄並命,時號得人。每五鼓人學,風 雨寒暑未嘗少怠,其教養有法,諸生皆畏服。未幾,復 以履謙僉太史院事。皇慶二年春,彗星出東井,履謙 奏「宜增修善政,以答天意」,因陳時務八事。仁宗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