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9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十三種。既成,詔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李昉、戶部員外 郎知制誥王祐、左司員外郎知制誥扈蒙詳覆畢,上 之。昉等序之曰:「《三墳》之書,農預其一,《百藥》既辨,本草 序其錄。舊經三卷,世」所流傳,《名醫別錄》,互為編纂。至 梁陶弘景乃以《別錄》參其《本經》,朱墨雜書,時謂明白。 而又考彼功用,為之注釋,列為七卷,南國行焉。逮乎 有唐,別加參校,增藥餘八百味,添注為二十卷。《本經》 漏切則補之,陶氏誤說則證之。然而載歷年祀,又踰 四百,「朱」字墨字,無本得同,舊註新註,其文互闕。非聖 主撫大統之運,永無疆之休,其何以改而正之哉?乃 命盡考傳誤,刊為定本,類例非允,從而革焉。至如筆 頭灰,兔毫也,而在草部,今移附《兔頭骨》之下;半天河, 地漿,皆水也,亦在草部,今移附「土石類」之間;「敗鼓皮」, 移附於獸名;「梧桐淚」,改從於木類;紫礦,亦木也,自玉 石品而改焉;伏翼,實禽也,由蟲魚部而移焉。橘柚附 於果實,食鹽附於光鹽,生薑、乾薑,同歸一類。至於雞 腸、蘩蔞、陸英蒴藋,以類相似,從而附之。仍採陳藏器 《拾遺》、李含光《音義》,或窮源於別本,或傳效於醫家,參 而較之,辨其臧否。至如「突屈白,舊說灰類,今是木根; 天麻根解似赤箭,今又全異。去非取是,特立新條,自 餘刊正,不可悉數。」下採眾議,定為印板。乃以「白」字為 神農所說,「墨」字為名醫所傳。唐附、「今附」,各加顯注。詳 其解釋,審其形性。證謬誤而辨之者,署為《今注》;考文 意而述之者,又為今按。義既判定,理亦詳明。今以新 舊藥合九百八十四種,并《目錄》二十一卷,廣頒天下, 傳而行焉。翰後加檢校工部員外郎,太平興國四年, 命為翰林醫官使,再加檢校戶部郎中。雍熙二年,滑 州劉遇疾,詔翰馳往視之。翰還言「疾必瘳」,既而即死, 坐責受和州團練副使。端拱初,起為尚藥奉御。淳化 元年,復為醫官使。卒,年七十二。

趙自化

按《宋史》本傳:「自化本德州平原人。高祖嘗為景州刺 史,後舉家陷契丹。父知喦脫身南歸,寓居洛陽,習經 方名藥之術,又以授二子自正。自化,周顯德中偕來 京師,悉以醫術稱。知喦卒,自正試方技,補翰林醫學。 會秦國長公主疾,有薦自化診候者,疾愈,表為醫學, 再加尚藥奉御。淳化五年,授醫官副使。時召陳州隱」 士萬適至,館於自化家。會以適補慎縣主簿,適素彊 力無疾,詔下日,自化怪其色變,為《切脈》曰:「君將死矣。」 不數日,適果卒。至道中,有布衣鄭元輔者,嘗依自化 之姻吏部令史張崇敏家,元輔時從自化丐索無所 得,心銜之。乃詣檢上書,告自化漏泄禁中,語及指斥, 非所宜言等事。太宗初甚駭,命王繼恩就御史府鞫 之,皆無狀,斬元輔於都市。自化坐交遊非類,黜為郢 州團練副使。未幾,復舊職。咸平三年,加正使。景德初, 雍王元份洎晉國長公主並上言自化藥餌有功,請 加使秩,領遙郡。上以自化居太醫之長,不當復為請, 求令樞密院召自化戒之。雍王薨,坐診治無狀,降為 副使。二年,復舊官。是冬卒,年五十七。遺表以所撰《四 時養頤錄》為獻,真宗改名《調膳攝生圖》,仍為製序。自 化頗善為篇什。其貶郢州也,有《漢沔詩集》五卷,宋白、 李若拙為之序。又嘗纘自古以方技至貴仕者為《名 醫顯秩傳》三卷。

沙門洪蘊

按《宋史》本傳:「沙門洪蘊,本姓藍,潭州長沙人。母翁初 以無子,專誦佛經,既而有娠,生洪蘊。年十三,詣郡之 開福寺沙門智己求出家,習方技之書。後遊京師,以 醫術知名。太祖召見,賜紫方袍,號廣利大師。太平興 國中,詔購醫方,洪蘊錄古方數十以獻。真宗在蜀邸, 洪蘊嘗以方藥謁見。咸平初,補右街首座,累轉左街」 副僧錄。洪蘊尢工診切,每先歲時言人生死無不應, 湯劑精至,貴戚大臣有疾者,多詔遣診療。景德元年 卒,年六十八。又有廬山僧法堅,亦以善醫著名,久遊 京師,嘗賜紫方袍,號廣濟大師,後還山。景德二年,以 雍王元份久被疾,召赴闕,至則元份已薨,法堅復歸 山而卒。

王懷隱 陳昭遇

按《宋史》本傳:「懷隱,宋州睢陽人。初為道士,住京城建 隆觀,善醫診。太宗尹京,懷隱以湯劑祇事。太平興國 初,詔歸俗,命為尚藥奉御,三遷至翰林醫官使。三年, 吳越遣子惟濬入朝,惟濬被疾,詔懷隱視之。初,太宗 在藩邸,暇日多留意醫術,藏名方千餘首,皆嘗有驗 者。至是,詔翰林醫官院各具家傳經驗方以獻,又萬」 餘首。命懷隱與副使王祐、鄭奇、醫官陳昭遇參對編 類,每部以隋太醫令巢元《方病源候論》冠其首,而方 藥次之,成一百卷。太宗御製序,賜名曰《太平聖惠方》, 仍令鏤板頒行天下,諸州各置醫博士掌之。懷隱後 數年卒。昭遇本嶺南人,醫術尤精驗。初為醫官,領溫 水主簿,後加光祿寺丞,賜金紫。

馮文智

按《宋史》本傳:「文智,并州人。世以方技為業。太平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