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9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軍,命總禁兵,與多祚王同皎請太子至元武門,斬關 入,及長生殿,白武后曰:「諸將誅逆臣,易之。」昌宗恐漏 大謀,不敢豫奏,頓首請歸。死后病臥,顧湛曰:「我於而 父子不薄,亦豫是邪?」中宗復位,封多祚遼陽郡王,食 實戶八百;子承訓為衛尉少卿,湛遷大將軍、趙國公, 食實戶五百。帝祠太廟,特詔多祚與相王登輿夾侍。 監察御史王覿謂多祚:「彝人,雖有功,不宜共輿輦。」帝 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復言。」崔元暉等得罪,多祚畏禍 及,故陽厚韋氏。節愍太子誅武三思,多祚與成王千 里率兵先至元武樓下,具言所以誅三思狀,按兵不 戰。宮闈令楊思勗方侍帝,即挺刀斬其婿羽林中郎 將野呼利兵因沮潰,多祚為其下所殺,二子亦見害, 籍沒其家。景雲初,追復官爵,并宥家屬。

楊元琰

按《唐書桓彥範傳》:「楊元琰者,字溫,虢州。」鄉人,漢太 尉震十八代孫。生數歲未言,相者視曰:「語遲者神定, 必為重器。」及長,秀眉,美鬚髯,崇肩博頤。居父喪七日 不食。服除,補梓州參軍、平棘令,課第一,御史府表其 政,璽書褒厲。再擢永寧軍副使,忤用事者,免。載初中, 為安南副都護,三徙為荊府長史,五遷州刺史,咸有 風績。初,張柬之代為荊州,共乘艫江中私語外家革 命,元琰悲涕慷慨,志在王室。柬之執政,故引為右羽 林將軍,謂曰:「江上之言,君叵忘之,今可以勉。」乃與李 多祚等定計斬二張,進雲麾將軍,封弘農郡公,實封 戶五百,賜鐵券,恕十死。敬暉等為武三思所構,元琰 知禍未已,乃詭計請祝髮事浮屠,悉還官封,中宗不 許。暉聞尚戲曰:「胡頭應祝」以「多鬣似胡云。」元琰曰:「功 成不退,懼亡,我不空言。」暉感之,然已不及計。暉等死, 獨元琰全。再遷衛尉卿,又上官封,願追寵其親,帝哀 憐,贈越州都督長史。李多祚死太子難,元琰坐厚善 繫獄,蕭至忠救之免。睿宗立,數上書乞骸骨,不聽。四 遷刑部尚書,封魏國公,徙太子賓客。詔設位東宮,太 子為拜。俄致仕。開元六年卒,時年七十九,諡曰忠。生 平無留蓄,中外食,其家常數十人。臨終,敕諸子薄葬。

張知謇

按《唐書》本傳,「『知謇,字匪躬,幽州方城人,徙家岐。兄弟 五人,知元、知晦、知泰、知默,皆明經高第,曉吏治,清介 有守,公卿爭為引重。調露時,知謇監察御史裏行,知 默左臺侍御史。知謇歷十一州刺史,所蒞有威嚴,武 后降璽書存問。萬歲通天中,自德州刺史入計,后奇 其貌,詔工圖之,稱其兄弟容而才,謂之兩絕』。又門皆」 列戟,白雀巢其庭。后數寵賜。知泰歷益州長史、中臺 左丞,兵部侍郎,封陳留縣公。中宗在房州,禁察苛嚴, 知謇與董元質、崔敬嗣繼為刺史,供儗保戴不少弛。 帝復位,拜知謇左衛將軍,加雲麾將軍,封范陽郡公。 知泰御史臺大夫,加銀青光祿大夫,封漁陽郡公。伯 仲華首同貴,時以為榮。知泰忤武三思,故出為并州 刺史、天兵軍使,終魏州刺史,諡曰定。知謇歷東都副 留守、左右羽林大將軍、同華州刺史,大理卿致仕,年 八十,開元時卒。知謇敏且亮,惡請謁,求進士或不才 冒位,視之若讎。每敕子孫「經不明,不得舉家法可稱」 云。

李湛

按《唐書李多祚傳》:「湛者,義府最幼子,字興宗,沈厚有 度。六歲,授周王府文學,累遷右散騎常侍,襲河間郡 公。武后徙上陽宮,留湛宿衛。頃之,復為右散騎常侍, 賜鐵券。三思惡之,貶果州刺史。歷洺、絳二州,累遷右 領軍大將軍。開元十年卒,贈幽州都督。」初,義府以立 武后故得宰相,而湛為中興功臣,世不以其父惡為 貶云。

姜晈

按《唐書·姜謨傳》:「謨子確,確子晈,長安中為尚衣奉御。 元宗在藩邸,晈識其有非常度,委心焉。及即位,自潤 州長史召授殿中少監,出入臥內,陪燕私,詔許捨敬, 坐與妃嬪連榻,間擊毬鬥雞,呼之不名也。賜宮女廐 馬及它珍物,前後不勝計。帝在殿庭翫一嘉樹,晈盛 贊之,帝遽令徙植其家。後將誅竇懷貞等,晈與密議」, 以功進殿中監、楚國公,食封四百戶。議者譏短晈任 遇太過。帝以其藩邸舊,思有以宣布之,乃下詔曰:「殿 中監、楚國公晈,往事朕於藩國,雖彭祖同書,子陵共 學,不過也。朕常遊長楊、鄠、杜間,晈於時奉侍,數謂朕 曰:『相王必登天位,王且儲副』。朕叱而後止。復言於朕 兄弟近戚,語聞太上皇,太上皇奏之。」中宗遣嗣虢王 邕等鞫問,晈一意保護,罔或貳言。宗楚客、紀處納等 請投晈炎荒,中宗特詔貶潤州長史。專以忠力戴朕, 謂天且有命,故履危蹈囏而無變焉。朕既即位,又參 誅姦臣,將厚以光寵。每所撝遜,造膝匪躬,舉多規益, 而悠悠之談,醜正惡直,天下之人,皆未及識晈之功, 何見之異也?昔漢昭「帝之任霍光,魏祖之明程昱,朕 之不德,庶幾於此。且否當其悔,則必滅乃否;泰至於 亨,則所酬未補,豈流言之聽而厚德之忘哉?乃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