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0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西觀察使缺,泌擬緯,帝曰:『是朕為君報德者乎?黃門 要地,獨不留議事耶』?」對曰:「浙西賦入尤劇,緯清而忠, 能惠養民,故請遣之。」制可。初,州縣有韓滉時罰錢未 入者十八萬緡,府史請裒為進奉,緯上疏願蠲以紓 民,詔聽之。貞元十年,加御史大夫,兼諸道鹽鐵轉運 使。裴延齡以諸道負錢四百萬緡獻為羨錢以圖寵, 緯奏「此諸州經費。」大忤延齡意,改檢校工部尚書。卒, 年七十一,贈太子少保。緯居官以清白稱,然好用刻 深吏督察其下,條約苛碎,人不聊云。

樊澤

按《唐書》本傳,「澤字安時,河中人。少孤,依外家,客河朔。 相衛節度使薛嵩表為堯山令,舉賢良方士。次潼關, 雨淖,困不能前,有熊執易者,同舍逆旅,哀之,輟所乘 馬,傾褚以濟,自罷所舉。是歲澤上第,楊炎善之,擢左 補闕。澤有武力,喜兵法,議者謂其有將帥器。嘗召對 延英,德宗嘆其論兵與我意合。累遷山南東道司馬」, 就拜節度使。每射獵,諸將憚其材武,數與李希烈确 禽剽將張嘉瑜、杜文朝、梁俊之等,賊氣沮縮,遂取唐、 隋二州。貞元三年,為荊南節度使。會山南東道嗣曹 王皋卒,軍亂,剽居人,以澤威惠著襄、漢間。復徙山南 東道,加檢校尚書右僕射。十四年卒,年五十七,贈司 空,諡曰《成。訃》至帝,為撤宴廢朝。

劉昌

按《唐書》本傳,「昌字公明,汴州開封人。善騎射。天寶末, 從河南防禦使張介然討安祿山,授易州遂城府左 果毅。史朝義兵圍宋州,城中食盡且降,昌說刺史李 岑曰:『李光弼在河陽,江淮足兵,埶必來援。今廩麴尚 多,若屑以食,可支二十日則救至』。岑聽之,昌乃破鎧 登城,以忠義諭賊,賊畏不敢攻。俄而光弼援軍至,賊」 夜潰。光弼聞其謀,召置軍中,將用之。會光弼卒,還為 宋州牙門將。李靈耀以汴州反,刺史李僧惠欲應之。 昌請見,陳逆順計,且泣。僧惠悟,即馳奏請自將討賊, 故靈耀失助,不得逞。汴州平,李忠臣疾僧惠功,殺之, 昌遁去。劉元佐領宣武節度使,擢昌左廂兵馬使。李 納反,以偏師收考城,充行營諸軍馬「步都虞候。」元佐 攻濮州,以昌攝刺史。李希烈取汴,元佐別將高翼提 精卒守襄邑。城陷,翼赴水死,江淮大震。昌以兵三千 守寧陵,希烈眾五萬攻之,昌掘壍以遏地道,相拒凡 四十餘日,賊數敗,乃解圍去。更攻陳州,昌從元佐以 浙西兵三萬救之,西去陣五十里。昌薄其軍,大戰破 之,禽賊將翟曜。希烈奔還蔡州,加檢校工部尚書,累 實封一百戶。貞元三年入朝,詔以宣武兵八千北出 五原,士卒有逗留沮事者,斬三百人乃行,舉軍慴伏。 尋授京西行營節度使。歲餘,改四鎮、北廷行營,兼涇 原節度。七年,城平涼,開地二百里,扼彈箏峽,又西築 保定,扞青石嶺,凡七城二堡,旬日就。以功檢校尚書 右僕射,累封南川郡王。十四年,歸化堡軍亂,逐大將 張國誠,詔昌經略。昌至堡,誅數百人,復使國誠統之。 昌在邊凡十五年,身率下墾田,三年而軍有羨食,兵 械銳新,邊障妥寧。及感疾,詔赴京師,未行卒,年六十 五。贈司空。初,城平涼,當劫盟後,將士骸骨不藏,昌始 命瘞之。夕,夢若詣昌厚謝者,昌具以聞,德宗下詔哀 痛,出衣數百稱,官為賽具,斂以棺槥,分建二冢,大將 曰「旌義冢」,士曰「懷忠冢」,葬淺水原,詔翰林學士為《銘》 識其所。昌盛陳兵衛,具牢醴,率諸將素服臨之,邊兵 莫不感泣。

程日華

按《唐書》本傳:日華,定州安喜人,始名華,德宗以其有 功,益曰日華。父元皓,為安祿山帳下,偽署定州刺史, 故日華籍本軍,為張孝忠牙將。滄,故成德部州也。孝 忠絕李惟岳,德宗以滄畀義武。前刺史李固烈與惟 岳姻屬,即牢守。孝忠令日華往諭之,固烈請還𢘆州。 既治裝,悉帑以行,軍中怒曰:「馬瘠,士飢死,刺史不棄 毫髮卹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遂共殺固烈,屠 其家。日華驚匿床下,將士迎出之曰:「暴吾軍者已死, 何畏而亡!」共逼領州。孝忠亦以日華寬厚,遂假以刺 史。朱滔叛兵屯河間,以故滄、定道阻不相聞。滔及王 武俊皆招日華,不納,即攻之,日華乘城自固。參軍事 李宇謀曰:「城久圍,府兵不為援。今州十縣瀕海,有魚 鹽利自給,此軍本號橫海,將軍能絕《易》定歸天子,自 為一州,敕甲訓兵,利則出,無利則守,可亢盜喉襟。君 能用僕計,請至京師為天子言之。」日華謂然,乃遣宇 西。帝果大喜,拜御史中丞、滄州刺史。復置橫海軍,即 以為使,時建中三年也。拜檢校工部尚書。詔滄歲饋 義武錢十二萬緡,糧數萬斛,以宇為判官。武俊欲得 滄,遣人說日華歸己,日華紿曰:「敝邑為賊攻,力屈則 下之。願假騎二百以抗賊,賊退,請以地授公。」武俊喜, 歸之馬,日華留馬謝其使。武俊大怒,與滔方睦,懼有 怨,乃止。久之,武俊歸命,日華乃還馬,以珍幣厚謝,復 結好,武俊亦釋然。貞元二年卒,贈兵部尚書。

張茂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