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1 (1700-1725).djvu/1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中廄聚太僕之馬,而所輸之府輒有導行之財。調廣 民困,費多獻少,姦吏因其利,百姓受其敝。又阿媚之 臣,好獻其私,容諂姑息,自此而進。」舊典選舉,委任三 府,三府有選,參議掾屬,咨其行狀,度其器能,受試任 用,責以成功。若無可察,然後付之尚書。尚書舉劾,請 下廷尉覆案虛實,行其誅罰。今但任尚書,或復敕用。 如是,三公得免選舉之負,尚書亦復不坐,責賞無歸, 豈肯空自苦勞「乎!夫立言無顯過之咎,明鏡無見玼 之尤。如惡立言以記過,則不當學也;不欲明鏡之見 玼,則不當照也。願陛下詳思臣言,不以記過見玼為 責。」書奏不省。中平元年,黃巾賊起,帝問強所宜施行, 強欲先誅左右貪濁者,大赦黨人,料簡刺史、二千石 能否。帝納之,乃先赦黨人,於是諸常侍人人求退,又 各自徵還宗親子弟在州郡者,中常侍趙忠、夏惲等 遂共搆強,云與黨人共議。朝廷數讀《霍光傳》,強兄弟 所在,並皆貪穢。帝不悅,使中黃門持兵召強。強聞帝 召,怒曰:「吾死,亂起矣。丈夫欲盡忠國家,豈能對獄吏 乎!」遂自殺。忠、惲復譖曰:「強見召,未知所問,而就外草 自屏,有姦明審。」遂收捕宗親,沒入財產焉。

趙苞

按《河間府志》:「苞字威豪,甘陵東武城人。從兄忠為中 常侍,苞深恥其門族宦官名,誓不與忠交通。初仕州 郡,舉孝廉,再遷廣陵令。視事三年,政教清明。郡表其 狀,遷遼西太守,抗厲威嚴,名振邊俗。以到官明年,遣 使迎母及妻於垂。當到郡,道經柳城,值鮮卑萬餘人 入塞寇鈔,苞母及妻子遂為所劫質,載以擊郡。苞率」 步騎二萬與賊對陣,賊出母以示苞,苞悲號謂母曰: 「為子無狀,欲以微祿奉養朝夕,不圖為母作禍。昔為 母子,今為王臣,義不得顧私恩,毀忠節。惟當萬死,無 以塞罪。」母遙謂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顧以虧忠 義!昔王陵母對漢使,伏劍以固其志,爾其勉之!」苞即 時進戰,賊悉摧破,其母、妻皆為所害。苞殯殮母畢,自 陳歸葬。靈帝遣策弔慰,封鄃侯。苞葬訖,謂鄉人曰:「食 祿而避難,非忠也;殺母以全義,非孝也。如是,有何面 目立於天下。」遂嘔血而死。

王允子葢景定 宋翼 王宏

按《後漢書》本傳:「允字子師,太原祁人也。世仕州郡,為 冠蓋。同郡郭林宗嘗見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 王佐才也』。遂與定交。年十九為郡吏。時小黃門晉陽 趙津貪橫放恣,為一縣巨患,允討捕殺之。而津兄弟 諂事宦官,因緣譖訴。桓帝震怒,徵太守劉瓆下獄死。 允送喪還平原,終畢三年,然後歸家。復還仕郡。人有」 路佛者,少無名行,而太守王球召以補吏,允犯顏固 爭,球怒,收允,欲殺之。刺史鄧盛聞而馳傳,辟為別駕 從事,允由是知名,而路佛以之廢棄。允少好大節,有 志於立功,常習誦經傳,朝夕試馳射。三公並辟,以司 徒高第,為侍御史。中平元年,黃巾賊起,特選拜豫州 刺史,辟荀爽、孔融等為從事。上除禁黨,討擊黃巾別 帥,大破之。與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等受 降數十萬於賊中得中常侍張讓賓客書疏,與黃巾 交通。允具發其姦,以狀聞。靈帝責怒讓,讓叩頭陳謝, 竟不能罪之。而讓懷挾忿怨,以事中允。明年遂傳下 獄。會赦還,復刺史。旬日間,復以它罪被捕。司徒楊賜 以允素高,不欲使更楚辱,乃遣客謝之曰:「君以張讓 之事,故一月再徵,凶慝難量,幸為深計。」又諸從事好 氣決者,共流涕奉藥而進之。允厲聲曰:「吾為人臣,獲 罪於君,當伏大辟以謝天下,豈有乳藥求死乎!」投杯 而起,出就檻車。既至廷尉,左右皆促其事,朝臣莫不 歎息。大將軍何進、太尉袁隗、司徒楊賜共上疏請之 曰:「夫內視反聽,則忠臣竭誠;寬賢矜能,則義士厲節。 是以孝文納馮唐之說,晉悼宥魏絳之罪。允以特選 受命,誅逆撫順,曾未期月,州境澄清。方欲列其庸勳, 請加爵賞,而以奉事不當,當肆大戮,責輕罰重,有虧 眾望。臣等備位宰相,不敢寢默,誠以允宜蒙三槐之 聽,以昭忠貞之心。」書奏,得以減死論。是冬,大赦,而允 獨不在宥。三公咸復為言,至明年乃得解釋。是時宦 者橫暴,睚眥觸死,允懼不免,乃變易名姓,轉側河內、 陳留間。及帝崩,乃奔喪京師。時大將軍何進欲誅宦 官,召允與謀事,請為從事中郎,轉河南尹。獻帝即位, 拜太僕,再遷守尚書令。初平元年,代楊彪為司徒,守 尚書令如故。及董卓遷都關中,允悉收斂蘭臺石室 圖書祕緯,要者以從。既至長安,皆分別條上。又集漢 朝舊事所當施用者,一皆奏之,經籍具存,允有力焉。 時董卓尚留洛陽,朝政大小,悉委之於允。允矯情屈 意,每相承附,卓亦推心,不生乖疑,故得扶持王室於 危亂之中,臣主內外,莫不倚恃焉。允見卓禍毒方深, 篡逆已兆,密與司隸校尉黃琬、尚書鄭公業等謀共 誅之,乃上護羌校尉楊瓚行左將軍事,執金吾士孫 瑞為南陽太守,並將兵出武關道,以討袁術為名,實 欲分路征卓而後拔。天子還洛陽,卓疑而留之。允乃 引內瑞為僕射,瓚為尚書。二年,卓還長安,錄入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