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1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李懋檜

按《明外史》本傳:「懋檜,字克蒼,安溪人。萬曆八年進士。 除六安知州,入為刑部員外郎。十四年三月,帝方憂 旱,命所司條上便宜。懋檜及他部郎劉復初等爭言 皇貴妃及恭妃冊封事,章一日並上。帝怒,欲加重譴, 言者猶不已。閣臣擬加禁遏,陰慰解帝意。居數日,帝 亦霽威,諸疏皆留中。而懋檜疏又有『保聖躬、節內供』」、 御近習,開言路,議蠲賑、慎刑罰、重舉刺、限田制七事, 亦寢不行。明年,給事中邵庶因論誠意伯劉世延剌 及建言諸臣。懋檜上言:「我祖宗之制,諸司百執事皆 許直言無隱,蓋將以明目達聰,慮至深遠也。庶因世 延條奏波及,言者欲概絕之,防人之口,甚於防川。庶 豈不聞斯語哉?今天下民窮財殫,所」在饑饉,山陝、河 南,婦子仳離,僵仆滿道,疾苦危急之狀,蓋有鄭俠所 不能圖者,陛下不得聞且見也。邇者雷擊日壇,星墜 如斗,天變示儆於上,畿輦之間,子弒父,僕弒主,人情 乖離於下庶以為海內盡無可言,群臣盡可依違淟 涊,默默固位已乎?夫在廷之臣,其為言官者十僅二 三。言官不必皆智,不為言官者不必皆愚也。無論往 事,即如邇歲馮保、張居正交通亂政,其連章保留,頌 功詡德若陳三謨、曾士楚者,並出臺垣。而請劍引裾 杖謫以去者,非庶僚則新進書生也。果若庶言,天下 幸無事則可,脫有不虞之變,陛下何從而知?庶復以 堂上官禁止司屬為得計。伏睹《大明律》,「百工技藝之 人,若有可言之事,直至御前奏聞,但有阻遏者斬。」《大 明會典》及《皇祖臥碑》亦屢言之。百工技藝之人,有言 尚不敢阻,況諸司百執事乎?庶言一出,志士解體。善 言日壅,主上不得聞其過,群下無所獻其忠,禍天下 必自庶始。陛下必欲重百官越職之禁,不若嚴言官 失職之罰。當言不言,坐以負君誤國之罪。「輕則記過, 重則褫官。科道當遷,一視其章奏多寡得失為殿最, 則言官無不直言,庶官無事可言。出位之禁無庸,太 平之效自致矣。」帝責其沽名,命貶一秩。科道合救,不 允。庶偕同列胡時麟、梅國樓、郭顯忠復交章論劾,乃 再降一秩,為湖廣按察司經歷。歷禮部主事。以憂歸。 屢薦不起。家居二十年,始起故官。進南京兵部郎中。 天啟初,終太僕少卿。

丁元薦

按《明外史》本傳:「元薦字長孺,長興人。父應詔,江西僉 事。元薦舉萬曆十四年進士,請告歸。家居八年,始謁 選,為中書舍人。甫期月,上封事萬言,極陳時弊。言今 日事勢可寒心者三:饑民思亂也,武備積弛也,日本 封貢也。可浩歎者七:征斂苛急也,賞罰不明也,忠賢 廢錮也,輔臣妒嫉也,議論滋多也,士習敗壞也,褒功 恤忠,未備也。坐視而不可救藥者二,則紀綱人心也。」 所言輔臣,專斥首輔王錫爵,元薦座主也。二十七年, 京察,元薦家居,坐浮躁論調。閱十有二年,起廣東按 察司經歷,移禮部主事。甫抵官,值京察事竣,尚書孫 丕揚力清邪黨,反為其黨所攻。副都御史許弘綱故 共掌察,見群小橫甚,畏之,累疏請竣察典,語頗示異, 群小藉以攻。丕揚察疏猶未下,人情杌隉,慮事中變, 然無敢言者。元薦乃上言弘綱持議不宜前卻,并盡 發諸人隱狀。黨人惡之,交章論劾無虛日。元薦復再 疏辨晰,竟不安其身而去。其後邪黨愈熾,正人屏斥 殆盡,至有以《六經》亂天下語入鄉試策問者。元薦家 居,不勝憤,復馳疏闕下,極詆亂政之叛高皇,邪說之 叛孔子者。疏雖不報,黨人益惡之。四十五年京察,遂 復以不謹削籍。天啟初,大起遺佚,元薦格於例,獨不 召。至四年,廷臣交訟其冤。起刑部檢校,歷尚寶少卿。 明年,朝事大變,復削其籍。元薦初學於許孚遠,已從 顧憲成遊。慷慨負氣,遇事奮前,屢躓無少挫。通籍四 十年,前後服官不滿一載。同郡沈㴶召入閣,邀一見, 謝不往。嘗過高攀龍所,給事中魏大中至,攀龍請與 交歡。辭曰:「吾老矣,不能涉嫌要津。」遽別去。當東林、浙 黨之分,浙黨所彈射東林者,李三才之次,則元薦與 于玉立。

于玉立

按《明外史丁元薦傳》:「玉立字中甫,金壇人。萬曆十一 年進士。除刑部主事,進員外郎。二十年七月,疏陳時 政闕失,言『陛下寵幸貴妃,宴逸無度,恣行威怒,鞭笞 群下,宮人奄豎無辜,死者千人。夫人懷必死之心,而 使處肘腋房闥間。倘因利乘便,甘心一逞,可不寒心! 田義本一奸豎,陛下寵信不疑。邇者奏牘或下或留, 推舉或用或否,道路籍籍,咸謂義簸弄其間。蓋義以 陛下為城社,而外廷之憸邪,又以義為城社,黨合謀 連,其禍難量。且陛下一惑於嬖倖,而數年以來,問安 視膳,郊廟朝講,一切不行。至邊烽四起,禍亂成形,猶 不足以動憂危之情,奪晏安之習。是君身之不脩,未 有甚於今日者矣。夫宮庭震驚,而陛下若罔聞,何以 解兩宮之憂?深拱禁中,開夤緣之隙,致邪孽侵權,而 陛下未察其奸,何以杜旁落之漸?萬國欽輩未嘗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