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1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人之行,豈避堯舜哉?」鮑叔曰:「敢問君之行?」桓公曰:「昔

者吾圍譚三年,得而不自與者,仁也;吾北伐孤竹,划 令支而反者,武也;吾為葵丘之會,以偃天下之兵者, 文也;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國,寡人不受者,義也;然 則文武仁義,寡人盡有之矣。寡人之行,豈避堯舜哉?」 鮑叔曰:「『君直言,臣直對。昔者公子糾在上位而不讓, 非仁也;背太公之言而侵魯境,非義也;壇場之上,詘 於一劍,非武也;姪娣不離懷衽,非文也。凡為不善遍 於物,不自知者,無天禍,必有人害。天處甚高,其聽甚 下,除君過言,天且聞之』。桓公曰:『寡人有過乎?幸記之, 是社稷之福也。子不幸教,幾有大罪』」,以辱社稷。 《新序》:虞、虢皆小國也。虞有夏陽之阻塞,虞、虢共守之, 晉不能禽也。故晉獻公欲伐虞、虢,荀息曰:「君胡不以 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公曰:『此晉國之寶 也。彼受吾璧,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之所 以事大國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受吾幣而 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置之外府;取之中廄,置之 外廄。」公曰:「宮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也!」荀息曰:「宮之奇 知固知矣,雖然,其為人也,通心而懦,又少長於君。通 心則其言之略,懦則不能強諫,少長於君,則君輕之。 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後,中知以上, 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之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 宮之奇諫曰:「晉之使者,其幣重,其辭卑,必不便於虞。 《語》曰:『唇亡則齒寒矣』。故虞、虢之相救,非相為賜也。今 日亡虢而明日亡虞矣。」公不聽,遂受其幣而借之道 旋歸。四年,反取虞。荀息牽馬抱璧而前曰:「臣之謀如 何?」獻公曰:「璧則猶是,而吾馬之齒加長矣。」晉獻公用 荀息之謀而禽虞,虞不用宮之奇謀而亡,故荀息非 霸王之佐,戰國兼并之臣也。若宮之奇,則可謂忠臣 之謀也。

《說苑》:晉文公時,翟人有封狐文豹之皮者。文公喟然 嘆曰:「封狐文豹者何罪哉?以其皮為罪也。」大夫欒枝 曰:「地廣而不平,財聚而不散,獨非狐豹之罪乎?」文公 曰:「善哉,說之。」欒枝曰:「地廣而不平,人將平之;財聚而 不散,人將爭之。」於是列地以分民,散財以賑貧。 晉靈公造九層臺,費用千億,謂左右曰:「敢有諫者斬!」 孫息乃諫曰:「臣能累十三搏棋,加九雞子其上。」公曰: 「吾少學,未嘗見也,子為寡人作之。」孫息即以棋子置 其下,加九雞子其上,左右慴懼,公扶伏,氣息不續,曰: 「危哉,危哉!」孫息曰:「臣謂是不危也,復有危此者!」公曰: 「願見之。」孫息曰:「九層之臺,三年不成,男不得耕,女不 得織,國用空虛,戶口減少,吏民叛亡,鄰國謀議,將興 兵。社稷一滅,君何所望?」公曰:「寡人之過,乃至於此!」即 壞九層之臺,

楚莊王立為君,三年不聽朝,乃令於國曰:「寡人惡為 人臣而遽諫其君者,今寡人有國家,立社稷,有諫則 死無赦。」蘇從曰:「處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祿,愛其死而 不諫其君,則非忠臣也。」乃入諫。莊王立鼓鐘之間,左 伏楊姬,右擁越姬,左裯衽,右朝服,曰:「吾鼓鐘之不暇, 何諫之聽?」《蘇從》曰:「臣聞之,好道者多資,好樂者多迷, 好道者多糧,好樂者多亡。荊國亡無日矣,死,臣敢以 告王。」王曰:「善。」左執蘇從手,右抽陰刀,刎鐘鼓之懸。明 日,授蘇從為相。

楚莊王欲伐陽夏,師久而不罷,群臣欲諫而莫敢。莊 王獵於雲夢,椒舉進諫曰:「王所以多得獸者,馬也,而 王國亡,王之馬豈可得哉?」莊王曰:「善。《不穀》知詘強國 之可以長諸侯也,知得地之可以為富也,而忘吾民 之不用也。」明日,飲諸大夫酒,以椒舉為上客,罷《陽夏》 之師。

《新序》:楚人有善相人,所言無遺策,聞於國,莊王見而 問於情,對曰:「臣非能相人,能觀人之交也,主明臣賢, 左右多忠,主有失,皆敢分爭正諫,如此者國日安,主 日尊,天下日富,此之謂吉主也。」莊王曰:「善。」

《說苑》:齊景公遊於海上而樂之,六月不歸。令左右曰: 「敢有先言歸者,致死不赦!」顏燭趨進諫曰:「君樂治海 上而六月不歸,彼倘有治國者,君且安得樂此海也?」 景公援戟將斫之。顏燭趨進,撫衣待之曰:「君奚不斫 也?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君之賢非此二 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參此二 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說,遂歸。中道聞國人謀不內矣。 齊景公賞賜及後宮文繡被臺榭,菽粟食鳧鴈。嘗出 而見殣,謂《晏子》曰:「此何為死?」晏子對曰:「此餒而死。」公 曰:「嘻!寡人之無德也,何甚矣!」晏子對曰:「君之德著而 彰,何為無德也?」景公曰:「何謂也?」對曰:「君之德及後宮 與臺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繡;君之鳧鴈,食以菽粟;君 之營內自樂,延及後宮之族,何為其無德也?顧臣願 有請於君,由君之意,自樂之心,推而與百姓同之,則 何殣之有?」君不推此,而苟營內好私,使財貨偏有所 聚,菽粟幣帛,腐於囷府,惠不遍加於百姓,公心不周 乎國,則桀紂之所以亡也。夫士民之所以叛,由偏之 也。君如察臣嬰之言,推君之盛德,公布之於天下,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