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1 (1700-1725).djvu/9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詔而廢大府之憲也。雖死,終不敢行』』。」縮高聞之,曰:「信 陵君為人,悍而自用也,此辭反,必為國禍。吾已全,已 無違人臣之義矣,豈可使吾君有魏患也?」乃之使者 之舍,刎頸而死。信陵君聞,縮高死服,縞素避舍,使使 謝安陵君曰:「無忌,小人也,困於思慮,失言於君,敢再 拜釋罪!」

石奢

按《史記循吏本傳》:「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堅直廉正,無 所阿避。行縣道,有殺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縱其父 而還自繫焉。使人言之王曰:『殺人者,臣之父也。夫以 父立政,不孝也;廢法縱罪,非忠也;臣罪當死』。王曰:『追 而不及,不當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 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誅 而死,臣職也』。」遂不受命,自刎而死。

長兒子魚

按《新序》:知伯囂之時,有士曰長兒子魚,絕知伯而去 之三年,將東之越,而道聞知伯囂之見殺也,謂御曰: 「還車反,吾將死之。」御曰:「夫子絕知伯而去之三年矣, 今反死之,是絕屬無別也。」長兒子魚曰:「不然。吾聞仁 者無餘愛,忠臣無餘祿。吾聞知伯之死而動吾心,餘 祿之加於我者,至今尚存,吾將往依之。」反而死。

屈原

按《史記》本傳:「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 徒,博聞彊志,明於治亂,嫺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 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上 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 為憲令,屈平屬草槁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 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 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 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 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 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 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 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 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 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 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 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 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 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 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 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屈平既絀,其後秦 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 幣委質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 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 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 六百里。」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 發兵擊之,大破楚師於丹浙,斬首八萬,擄楚將屈丐, 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 戰於藍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 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 曰:「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 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 臣靳尚,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 袖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平既疏,不復在位,使於齊,顧 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其後 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昧。時秦昭王與楚婚, 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 不如無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 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後,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 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復之秦,竟死於秦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 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睠顧 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 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 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 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 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聖君治國累世而不見 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 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 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 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易》曰:「『井泄不食,為 我心惻,可以汲,王明並受其福』。王之不明,豈足福哉?」 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 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于江濱,被髮行吟澤畔,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 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 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 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 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