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1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親,毒殺其父思王,名曰鉅鼠,後雲竟坐大逆誅死。義 父故丞相方進,險詖陰賊,兄宣靜言令色,外巧內嫉, 所殺鄉邑汝南者數十人。今積惡二家,迷惑相得,此 「時命當殄,天所滅也。」義始發兵上書,言「宇信等與東 平相輔謀反,執捕械繫,欲以威民。先自相被,以反逆 大惡,轉相捕械,此其破殄之明證也。已捕斬斷信二 子穀鄉侯章、德廣侯鮪、義母練、兄宣親屬二十四人, 皆磔暴於長安都市四通之衢。」當其斬時,觀者重疊, 天氣和清,可謂當矣。命遣大將軍共「行皇天之罰,討 海內之讎,功效著焉,予甚嘉之。《司馬法》不云乎,『賞不 踰時,欲民速睹為善之利也』。今先封車騎都尉孫賢 等五十五人皆為列侯,戶邑之數。」別下遣使者持黃 金印赤韍縌朱輪車,即軍中拜授。因大赦天下。於是 吏士精銳遂攻圍義於圉城,破之。義與劉信棄軍庸 亡,至固始界中,捕得義尸,磔陳都市,卒不得信。初,三 輔聞翟義起,自茂陵以西至汧二十三縣,盜賊並發。 趙明、霍鴻等自稱將軍,攻燒官寺,殺右輔都尉及斄 令,劫略吏民,眾十餘萬,火見未央宮前殿。莽晝夜抱 孺子禱宗廟。復拜衛尉王級為虎賁將軍,大鴻臚望 鄉侯閻遷為折衝將軍,與甄邯、王晏西擊趙明等。正 月,虎牙將軍王邑等自關東還,便引兵西。強弩將軍 王駿以無功免,揚武將軍劉歆歸故官。復以邑弟侍 中王奇為揚武將軍,城門將軍趙恢為強弩將軍,中 郎將李棽為厭難將軍,復將兵西。二月,明等殄滅,諸 縣悉平,還師振旅。莽乃置酒白虎殿,勞饗將帥,大封 拜。先是,益州蠻夷及金城塞外羌反畔,時州郡擊破 之,莽迺并錄,以小大為差,封侯、伯、子、男凡三百九十 五人,曰:「皆以奮怒東指,西擊羌寇,蠻盜反鹵逆賊,不 得旋踵,應時殄滅,天下咸服之,功封云。」莽於是自謂 大得天人之助,至其年十二月,遂即真矣。初,義所收 宛令劉立聞義舉兵,上書願備軍吏為國討賊,內報 私怨。莽擢立為陳留太守,封明德侯。始,義兄宣居長 安,先義未發,家數有怪,夜聞哭聲,聽之不知所在。宣 教授諸生滿堂,有狗從外入,齧其中庭群鴈數十,比 驚救之,已皆斷頭。狗走出門,求不知處。宣大惡之,謂 後母曰:「東郡太守文仲素俶儻,今數有惡怪,恐有妄 為而大禍至也。太夫人可歸,為棄去宣家者以避害。」 母不肯去。後數月敗,莽盡壞義第宅汙池之發。父方 進及先祖冢在汝南者,燒其棺柩,夷滅三族,誅及種 嗣,至皆同坑,以棘五毒并葬之。而下詔曰:「蓋聞古者 伐不敬,取其」鯢,築武軍封,以為大戮,於是乎有京 觀,以懲淫慝。迺者反鹵劉信、翟義誖逆,作亂於東,而 芒竹群盜趙明、霍鴻,造逆西土,遣武將征討,咸伏其 辜。惟信、義等始發自濮陽,結奸無鹽,殄滅於圉。趙明 依阻,槐里環隄,霍鴻負倚盩厔芒竹,咸用破碎,亡有 餘類。其取「反鹵」《逆賊》之鯢,聚之通路之旁,濮陽、無 鹽圉、槐里盩厔,凡五所,各方六丈,高六尺。築為武軍, 封以為大戮。薦樹之棘,建表木,高丈六尺。《書》曰:「反鹵 逆賊。」鯢在所長吏,常以秋循行,勿令壞敗,以懲淫 慝焉。初,汝南舊有鴻隙大陂,郡以為饒。成帝時,關東 數水,陂溢為害。方進為相,與御史大夫孔光共遣掾 行視,以為決去陂水,其地肥美,省隄防費而無水憂, 遂奏罷之。及翟氏滅,鄉里歸惡,言方進請陂下良田 不得而奏罷陂云。王莽時,常枯旱,郡中追怨方進,童 謠曰:「壞陂誰?翟子威。飯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當 復。誰云者?兩黃鵠。」

劉崇

按《漢書王莽傳》:「居攝元年四月,安眾侯劉崇與相張 紹謀曰:『安漢公莽專制朝政,必危劉氏,天下非之者 乃莫敢先舉,此宗室恥也。吾帥宗族為先,海內必和』。 紹等從者百餘人,遂進攻宛,不得入而敗。紹者,張竦 之從兄也。竦與崇族父劉嘉詣闕自歸,莽赦弗罪。竦 因為嘉作奏曰:建平、元壽之間,大統幾絕,宗室幾棄」, 賴蒙陛下聖德扶服,振救遮扞,匡衛國命,復延宗室, 明目臨朝統政,發號施令,動以宗室為始,登用九族 為先,並錄支親,建立王侯。南面之孤,計以百數。收復 絕屬,存亡續廢,得比肩首,復為人者,嬪然成行,所以 藩漢國,輔漢宗也。建辟雍,立明堂,班天法,流聖化,朝 群后,昭文德,宗室諸侯,咸益土地,天「下喁喁,引領而 歎;頌聲洋洋,滿耳而入。國家所以服此美,膺此名,饗 此福,受此榮者,豈非太皇太后日昃之思,陛下夕惕 之念哉!何謂亂則統其理,危則致其安,禍則引其福, 絕則繼其統,幼則代其任,晨夜屑屑,寒暑勤勤,無時 休息,孳孳不已者,凡以為天下厚劉氏也。臣無愚智, 民無男女,皆諭至意」而安眾侯崇乃獨懷悖惑之心, 操畔逆之慮,興兵動眾,欲危宗廟,惡不忍聞,罪不容 誅,誠「臣子之仇,宗室之讎,國家之賊,天下之害也。」是 故親屬震落而告其罪,民人潰畔而棄其兵,進不跬 步,退伏其殃,百歲之母,孩提之子,同時斷斬,懸頭竿 杪,珠珥在耳,首飾猶存。為計若此,豈不誖哉!臣聞古 者畔逆之國,既以誅討,則豬其宮室以為汙池,納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