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3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伯文慷慨自引,不以累人,獨斬於袁市,家徙於燕。」

張德輿

按《淮安府志》:「德輿,淮人。端宗景炎二年,與淮西野人 原寨劉源等起兵興復,司空山民傅高起兵應之,遂 復黃州壽昌,戰於樊口,殺元將鄭鼎。未幾,元襲破司 空山,復陷壽昌,德輿死之。」

傅高

按《安慶府志》:景炎二年四月,淮人張德輿與淮西野 人原寨劉源等起兵興復,高舉兵應之,遂復黃州壽 昌軍,用景炎正朔。元賈居真使湖北宣慰司鄭鼎將 兵拒之,鼎言:「鄂之大姓皆與高通,請先除之,以絕禍 本。」居真不可,鼎戰敗死。九月,元遣昂吉兒等將兵襲 司空山寨,破之。高變姓名出走,欲為再圖,尋被獲,遂 遇害。

馬發

按《廣東通志》,「發,海陽人。景炎二年春正月,元兵破汀 關,發知潮州,與循州劉興、梅州錢榮之皆降,發後獨 遁歸。五月,張世傑將兵復潮,安撫使方興來撫諭,時 發為摧鋒寨將,承命攝州事,稱安撫使。十月,元將唆 都陷興化,先鋒至潮陽,遣使諭降,發嬰城固守。元兵 至,與戰,卻之。三年二月,海陽賊陳懿導唆都及蒙古」 反,圍城,發修兵戒備。守南門巡檢黃虎子與陳懿通, 潛開納元兵,鼓譟突入,城遂陷。發收殘卒百餘人入 保子城,力不支,令妻子縊死,發自鴆,時三月一日也。

張鎮孫

按《廣東通志》:「鎮孫,字鼎卿,南海人。少以博學強記聞。 咸淳辛未,舉進士,廷對第一。臚唱日,天陰晦,大雨如 注,識者謂非文明之兆。授祕書監正字,遷校書郎,尋 通判婺州,迎養其父母。德祐元年,元兵至,鎮孫遂奉 二親歸廣。臺章劾之,詔罷鎮孫職。端宗航海幸閩廣 間,廣州海上潰軍,奉鎮孫為帥,鎮孫與都統凌震結」 集分伍,分東西二路,誓圖恢復。景炎元年十二月,帝 舟次於惠州之甲子門,詔以鎮孫為龍圖閣待制、廣 東制置使兼經略安撫使,委以軍事。將校盧震擁眾 暴橫,鎮孫數其罪戮之。由是將士用命,兵威稍震。元 酋帥呂師夔、張榮賓已入廣州,聞鎮孫至,以軍餉不 繼退走,命其將梁雄飛守之。二年四月,帝舟次於廣 之官富場,鎮孫復廣州,雄飛等走韶州,下詔褒賞,親 知多啟賀,鎮孫有憂色,皆不答。十一月,元酋右丞塔 出會師夔合攻廣州,鎮孫欲為守禦計,而力不支,城 陷。明年二月,師夔還師,執鎮孫北歸,死於大庾。文天 祥作詩悼之。時陳仲微者紀海上事,書鎮孫死節,董 師謙亦云「鎮孫死難,惜無有暴白之者,而史臣以降 書,毋亦董狐責盾之義乎?」

張和孫

按《臨海縣志》:和孫號哲齋,邑之城門人。文丞相自通 州汎海過其家,為題綠漪堂,有「清風隨地到,直節與 天高」之句,且約共舉義。和孫欣然聚海艘,移檄召募, 將取明州,不果。後張弘範兵至,見檄捕之,和孫曰:「吾 身為宋民,死為宋鬼。」遂遇害。

張日中

按《建昌府志》:「日中,南城人。宋興化軍通判。景炎三年, 文天祥帥師次汀州,日中以兵來會,天祥師潰於空 坑,日中奮力拒戰,身被數十槍而死。」

劉源

按《安慶府志》:「源字叔清,淮西野人原,義兵長也。性慷 慨,負大節,勇敢有智略。咸淳十年甲戌,奉朝廷旨,聯 絡山寨,以禦元師。源馭眾有方,保障生靈十萬,勒石 山巔,紀其事。德祐元年,范文虎以安慶降元。端宗景 炎二年,源與宋安撫使張德輿起兵倡義興復,司空 山傅高舉兵應之。源建寨野人原,寨與司空山為掎」 角,力與元抗,遂復黃州、壽昌軍,用景炎正朔。夏四月, 元賈居貞使湖北宣慰司鄭鼎將兵拒之,源從德輿 遇鼎於樊口,鼎戰敗被殺。九月,元昂吉兒將攻原寨, 源禦之不能克,遂逆兵襲司空山寨,破之,殺德輿及 傅高,源猶固守不下。元兵屢攻源、出奇,多所斬獲,自 景炎丁丑至祥興己卯,拒者三年。至是德輿與高俱 死,黃州、壽昌復陷於元源,不勝,憤元兵復困之,力戰 而死。

彭茂才

按《永豐縣志》:「茂才,字少英,戶部侍郎思永四世孫也。 中寶祐乙卯鄉舉,官司農少卿。從信國公起兵勤王, 奮勇前驅,至空坑,兵潰,被箭傷足,抱憤而死。」

蕭資

按《宋史忠義傳》:「資,天祥幕下書吏也。天祥起兵,資于 患難中扶持甚至。空坑兵敗,以全督府印功,升閤門 路鈐轄。資性和厚,臨機應變,輯穆將士,總攝細務,任 腹心之寄。潮陽移屯,與元兵遇,死之。」

繆朝宗

按《淮安府志》:「朝宗,淮陰人。宋環衛官,知海州。有意義。 嘗為常熟邵氏客,後從文天祥於平江。天祥歸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