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3 (1700-1725).djvu/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雖出呂氏,乃心在王室,推戴永嘉,建植大功。景炎新 造,拜檢校少保,某軍節度使,殿前指揮司馬,兼諸路 經制鎮撫大使,廣東西策應大使。遇張世傑用事,志 不得展。丁丑七月,罷諸使,免兼殿司。帝在井澳,元劉」 深來襲,陳宜中如占城,劉義不以為是,櫂舟追之,不 及而返,夜泊灣頭,俄有天火飛集劉義舟,延燒眾舟 幾盡。祥興嗣立,進開府儀同三司、殿前都指揮使。厓 山兵敗績,與世傑同斷纜去。世傑死,劉義亦為亂,卒 所害。

夏師堯

按《休寧縣志》:「師堯字達德,休寧人。咸淳進士,授諫議 郎。嘗忤權璫,被謫。後陞翰林學士,遷承旨,羽翼扈從 祥興帝航海,元兵襲厓州,歿於難。」

馬南寶

按《廣東通志》:「南寶,香山人。世殷富,讀書好義,尤工於 詩。景炎二年十月,端宗自潮州之淺灣航海,避賊過 邑,南寶獻粟千石供軍,端宗下詔獎之,召拜權工部 侍郎。十一月,丞相陳宜中、少傅兼樞密副使張世傑、 殿前指揮使蘇劉義奉帝幸沙衝,暫宮於南寶家。南 寶竭力保衛帝躬居數日,元兵陷廣州,諸將召募潮」 居里民數百以行。南寶謂諸將曰:「功成之日,當以奉 迎孝恭懿聖皇帝為先。」因飲諸將酒,曰:「痛飲黃龍府, 在此行也。」遂歌岳武穆「直擣長驅」之句,以相風勵,慷 慨激烈,聞者莫不壯之。張世傑奉帝舟退保秀山,帝 次於井澳。丙子,颶風大作,舟敗幾溺,帝遂得心悸疾, 旬餘,諸兵士稍稍集。宜中欲奉帝走占城,不果,遂逃 去。南寶聞之,慟哭曰:「丞相必不返,國事去矣。」後果然。 景炎三年春,都統凌震復廣州,南寶賦詩志喜。時帝 舟次於化之碙洲,病大作。四月,帝崩於碙洲。衛王昺 即位,走厓山,張世傑從之,而曾淵子充山陵在厓山 也。宋亡,悲憤不食。元人籍仕宋者,南寶逃匿,不以姓 名降。嘗作詩,有「目擊厓門天地改,寸心難與夜潮消。」 又曰:「眾星耿耿滄溟底,恨不同歸一少微。」聞者哀之。 已而元兵欲屠潮居,里人為南寶危,而南寶恬不為 動。後聞陳宜中奉帝昺猶在占城,元主忽必烈下令 捕之。於是前招討使𥟖德、梁起莘與南寶起兵運糧 往迎車駕。元萬戶王守信諭起莘歸降,起莘奔還德 覘其有貳心,帥眾致討,與戰大敗。南寶被執,不屈而 死。

賈純孝

按《宋史賈子坤傳》,「子坤子仲武,仲武子純孝,登咸淳 七年進士第,揚州教授,受知帥李庭芝,調江淮總幕。 北兵下江南,二王在福州,以史館檢閱召辭。會丞相 文天祥辟佐其幕,尋授祕書丞,擢吏部郎中。丁母憂, 起復為右司,轉朝散郎。厓山師敗,純孝抱二女偕妻 牟同蹈海死。」

項榮貴

按《奉化縣志》:榮貴,端平中尚榮王女臨川郡主。主素 攻文翰,通古今,欲得醇謹有德者尚之。時榮貴為州 庠生,文章甲南服,余天錫薦之,王奏敕為臨川郡馬 都尉,主與相得,敬如賓。時理宗遣三帥引勁兵,乘滅 金之威,北爭河南,榮貴驚謂主曰:「官家得隴望蜀,渝 盟北伐,竊恐蒙古乘勝南下,江淮非國家有也。宣和 之事,足為明戒。」主啟王,王入奏,不聽。後全子才師潰, 趙范、趙葵棄師走。蒙古太弟忽必烈將大眾圍鄂州, 似道稱臣乞和,許輸歲帛,果如所料。明年,忽必烈即 位,遣使尋盟。似道恐事洩,命幽北使郝經於真州。榮 貴知其故,一日啟王,王以似道欺君誤國,入奏於帝, 帝猶豫。似道聞之,怒,奏帝,逐郡主榮貴歸鄉,榮王除 俸一年。及歸,與主遊雪竇、日嶺、福泉、白雲諸名勝以 自遣。主卒,停棺報國寺。因佯狂喪志,悒悒成疾。又數 年,伯顏入臨安,榮王家屬北行,強起北向,哭臨三日, 復臥病。厓山敗績,召弟榮達曰:「吾身為國戚,義同存 亡。吾無子,可以壽慶為後。」一慟而逝,時年八十。

徐宗仁 高桂 趙樵 茅湘 張烈良 劉

應龍 袁天與

按《廣東通志》:「宗仁,字求心,永豐人。淳祐十年進士,歷 官國子監主簿。開慶元年,伏闕上書曰:『賞罰者,軍國 之綱紀。今通國之所謂佚罰者,不過丁大全、袁玠、沈 翥、張鎮、吳衍、翁應弼、石正則、王立愛、高鑄之徒,而首 惡則董宋臣也。是以廷紳抗疏,學校叩閽,至有欲借 尚方劍為陛下除惡,陛下乃釋而不問。夫誤國之罪 不誅,則用兵之士不勇,陛下亦嘗一念及此乎』?」累遷 太常少卿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知寧國府,監察御 史郭閶論罷。德祐元年,歷權禮部尚書兼益王府贊 讀。從端宗海上厓山,兵敗,赴水死。同赴水者,樞密使 高桂、吏部侍郎趙樵、兵部侍郎茅湘俱死。時湖南制 置使張烈良、提刑劉應龍皆起兵,應厓山,為阿里海 厓所敗。烈良等舉宗及餘兵奔恩州烏羅洞,元兵襲 之,俱戰死。有袁天與者,不知何許人。第進士,丁父憂, 未仕。聞厓山宋亡,或勸其退伏草莽為自全計,天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