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5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三才章第七》

諸?女曰:「甚哉,夫之大也!」大家曰:「夫者天也,可不務乎? 古者女子出嫁曰歸,移天事夫,其義遠矣。天之經也, 地之義也,人之行也。天地之性,而人是則之。則天之 明,因地之利,防閑執禮,田可以成家。然後先之以汎愛, 君子不忘其孝慈。陳之以德義,君子興行。先之以敬 讓,君子不爭。道之以禮樂,君子和睦。示之以好惡」,君 子知禁。《詩》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孝治章第八》

《大家》曰:「古者淑女之以孝治九族也,不敢遺卑弱之 妾,而況於娣姪乎?故得六親之歡心以事其舅姑。治 家者不敢侮於雞犬,而況於小人乎?故得上下之歡 心以事其夫。理閨者不敢失於左右,而況於君子乎? 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 鬼享之,是以九族和平,萋菲不生,禍亂不作,故淑女」 之以孝治上下也如此。《詩》云:「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賢明章第九》

諸?女曰:「敢問婦人之德,無以加於智乎?」大家曰:「人肖 天地,負陰抱陽,有聰明賢哲之性,習之無不利,而況 於用心乎?昔楚莊王晏朝,樊女進曰:『何罷朝之晚也, 得無倦乎』?王曰:『今與賢者言樂,不覺日之晚也』。樊女 曰:『敢問賢者誰歟』?曰:『虞丘子』。樊女掩口而笑。王怪問 之,對曰:『虞丘子賢則賢矣,然未忠也。妾幸得充後宮, 尚湯沐,執巾櫛,備掃除,十有一年矣。妾乃進九女。今 賢於妾者二人,與妾同列者七人。妾知妨妾之愛,奪 妾之寵,然不敢以私蔽公,欲王多見博聞也。今虞丘 子居相十年,所薦者非其子孫,則宗族昆弟未嘗聞, 薦賢而退不肖,可謂賢哉』!」王以告之,虞丘子不知所 為,乃避舍露寢,使人迎孫叔敖而進之,遂立為相。夫 以一言之智,諸侯不敢窺兵,終霸其國,樊女之力也。 《詩》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又曰:「辭之輯矣,民之洽矣。」

《紀德行章第十》

《大家》曰:「女子之事夫也,纚笄而朝,則有君臣之嚴;沃 盥饋食,則有父子之敬;報反而行,則有兄弟之道;受 期必誠,則有朋友之信;言行無玷,則有理家之度。五 者備矣,然後能事夫。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醜不爭。 居上而驕則殆,為下而亂則辱,在醜而爭則乖。三者 不除,雖和如琴瑟,猶為不婦也。」

《五刑章第十一》

大家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妒忌,故七出之 狀,標其首焉。貞順正直,和柔無妬,理於幽閨,不通於 外,目不狥色,耳不留聲,耳目之欲,不越其事。蓋聖人 之教也,汝其行之。《詩》云:『令儀令色,小心翼翼。古訓是 式,威儀是力』。」

《廣要道章第十二》

《大家》曰:「女子之事舅姑也,竭力而盡禮;奉娣姒也,傾 心而罄義。撫諸孤以仁,佐君子以智。與娣姒之言信, 對賓侶之容敬。臨財廉,取與讓,不為苟得,動必有方, 貞順勤勞,勉其荒怠,然後慎言語,省嗜欲,出門必掩 蔽其面。夜行以燭,無燭則止。送兄弟不踰於閾。此婦 人之要道,汝其念之。」

《廣守信章第十三》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陰陽剛柔, 天地之始;男女夫婦,人倫之始。故乾坤交泰,誰能間 之?婦地夫天,廢一不可。然則丈夫百行,婦人一志。男 有重婚之義,女無再醮之文。是以芣苡興歌,蔡人作 誡,匪石為歎,衛主知慚。昔楚昭王出游,留姜氏於漸 臺,江水暴至,王約迎夫人,必以符合,使者倉卒,遂不 請行。姜氏曰:「妾聞貞女義不犯約,勇士不畏其死。妾 知不去必死,然無符不敢犯約,雖行之必生。無信而 生,不如守義而死。會使者還,取符,則水高臺沒矣。其 守信也如此,汝其勉之。《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廣揚名章第十四》

《大家》曰:「女子之事父母也孝,故忠可移於舅姑;事姊 妹也義,故順可移於娣姒。居家理,故理可聞於六親。 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諫諍章第十五》

諸女曰:「若夫廉貞孝義,事姑敬,夫揚名,則聞命矣。敢 問婦從夫之令,可謂賢乎?」大家曰:「是何言歟!是何言 歟!昔者周宣王晚朝,姜后脫簪珥待罪於永巷,宣王 為之夙興。漢成帝命班婕妤同輦,婕妤辭曰:『妾聞三 代明王,皆有賢臣在側,不聞與嬖女同乘』。成帝為之 改容。楚莊王耽於游畋,樊女乃不食野味,莊王感焉」, 為之罷獵。由是觀之,天子有諍臣,雖無道不失其天 下;諸侯有諍臣,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諍臣,雖無 道不失其家。士有諍友,則不離於令名;父有諍子,則 不陷於不義;夫有諍妻,則不入於非道。是以衛女矯 齊桓公,不聽淫樂,齊姜遣晉文公,而成霸業。故夫非 道則諫之,從夫之令,又焉得為賢乎?《詩》云:「猷之未遠, 是用大諫。」

《胎教章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