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5 (1700-1725).djvu/5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我與歡相憐,約誓底言者。常歎負情人,郎今果成詐。 我有一所歡,安在深閣裏。桐樹不結花,何有得梧子。 長檣鐵鹿子,布帆阿那起。詫儂安在間,一去三千里。 暫薄牛渚磯,歡不下廷板。水深沾儂衣,白黑何在浣? 愛子好情懷,傾家科理亂。攬裳未結帶,落托行人斷。 月落天欲曙,能得幾時眠,悽悽下床去。儂病不能言, 髮亂誰料理,託儂言相思。還君華豔「去,催送實情來」, 《山頭草》歡少,四面風趨,使儂顛倒。

懊惱奈何許。夜聞家中論,不得儂與汝。

《黃竹子歌》

唐李康成曰:「《黃竹子歌》,《江陵女歌》,皆今時吳歌也。」

江邊「《黃竹子》,堪我女兒箱。一船使兩槳,得娘還故鄉。」

《江陵女歌》

雨從天上落,水從橋下流。拾得娘裙帶,同心結兩頭。

《三洲歌三曲

《唐書·樂志》曰:「《三洲》,商人歌也。」 《古今樂錄》曰:「『《三洲歌》者,商客數遊巴陵三江口往還,因共作此歌。其舊辭云:『啼將別共來』。梁武帝問法雲:『聞法師善解音律,此歌何如』?法雲曰:『應歡會而有別離,《啼將別》』可改為《歡將樂》』。故其歌和云:『三洲斷江口,水從窈窕河。傍流。歡將樂,共來長相思』。」

《送歡板橋灣》,相待三山頭。遙見千幅帆,知是逐風流。 風流不暫停,三山隱行舟。願作比目魚,隨歡千里遊。 湘東醽醁酒,廣州龍頭鐺。玉樽金鏤碗,與郎雙杯行。

《採桑度七曲

《採桑度》,一曰《採桑》。《唐書樂志》曰:「《採桑》因三洲曲而生,此聲苑也。」 《採桑度》,梁時作。《水經》曰:「河水過屈縣西南為採桑津。」 《春秋·僖公八年》,晉里克敗狄于採桑是也。按《古今樂錄》曰:「《採桑度》,舊舞十六人,梁八人。」 則非梁時作矣。

蠶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綠。女兒採春桑,歌吹當春曲。 冶遊採桑女,盡有芳春色。姿容應春媚,粉黛不加飾。 繫條採春桑,採葉何紛紛。採桑不裝鉤,牽壞紫羅裙。 語歡稍養蠶,一頭養百塸。奈當黑瘦盡,桑葉常不周。 春月採桑時,林下與歡俱。養蠶不滿百,那得羅繡襦。 採桑盛陽月,綠葉何翩翩。攀條上樹表,牽壞紫羅裙。 偽蠶化作繭,爛熳不成絲。徒勞無所獲,養蠶特底為。

《江陵樂四曲

《古今樂錄》曰:「《江陵樂》,舊舞十六人,梁八人。」

《不復蹋踶人》,踶地地欲穿。盆隘歡繩斷,蹋壞絳羅裙。 不復出場戲,踶場生青草。試作兩三回,踶場方就好。 陽春二三月,相將蹋百草。逢人駐步看,揚聲皆言好。 蹔出後園看,見花多憶子。烏鳥雙雙飛,儂歡今何在?

《青陽度三曲

《古今樂錄》曰:「青陽度倚歌,凡倚歌悉用鈴鼓,無絃有吹。」

隱機倚不織。尋得爛熳絲,成匹郎莫斷,憶儂經絞時。 碧玉擣衣砧,七寶金蓮杵。高舉徐徐下,輕擣只為汝。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並根藕,上生並頭蓮。

《青驄白馬八曲

《古今樂錄》曰:「《青驄》《白馬》,舊舞十六人。」

青驄白馬紫絲韁,可憐石橋根柏梁。

汝忽千里去無常,願得到頭還故鄉。

繫馬可憐著長松,遊戲徘徊五湖中。

借問湖中採菱婦,蓮子青荷可得否。

可憐白馬高纏騣,著地躑躅多徘徊。

問君可憐《六萌》車,迎取窈窕「西曲娘。」

問君可憐下都去,何得見君復西歸。

齊唱可憐使人惑,晝夜懷歡何時忘。

《安東平五曲

《古今樂錄》曰:「《安東平》,舊舞十六人,梁八人。」

凄凄烈烈。北風為雪。船道不通。步道斷絕。

吳中細布,闊幅長度。我有一端,與郎作褲。

「微物雖輕,拙手所作。」餘有《三丈,為郎別厝》。

制為輕巾,以奉故人。不持作好,與郎拭塵。

《東平劉生》,復感人情。與郎相知,當解千齡。

《那阿灘六曲

《古今樂錄》曰:「那阿,灘名。其和云:『郎去何當還』」 ,多敘江陵及揚州事。

「我去只如還,終不在道邊。我若在道邊,良信寄書還。 沿江引百丈,一濡多一艇。」上水郎擔篙,何時至江陵? 江陵三千三何足?特作遠書疏。數知聞,莫令信使斷。 聞歡下揚州,相送江津彎。願得篙櫓折,交郎到頭還。 篙折當更覓,櫓折當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頭還。 百思纏中心,顦顇為所歡。與子結終始,折約在金蘭。

《孟珠十曲

一曰《丹陽孟珠歌》。《古今樂錄》曰:「《孟珠》十曲,二曲,倚歌八曲。舊舞十六人,梁八人。」

人言孟珠富,信實金滿堂。龍頭銜九花,玉釵明月璫。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攀條摘香花,言是歡氣息。 人言春復著,我言未渠央。暫出後湖看,蒲菰如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