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1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六十四卷目錄

 經學部紀事二

經籍典第三百六十四卷

經學部紀事二

《南齊書良政傳》:虞愿,字士恭。褚淵常詣愿,不在,見其 眠床上積塵埃,有數袠,淵歎曰:「虞愿之清一至於此!」 令人埽地,拂床而出。著《五經論問》,撰《會稽記》,文翰數 十篇。

《魏虜傳》:「城西三里,刻石寫《五經》及其國記於鄴,取石 虎文石屋基六十枚,皆丈餘,以充用。」

《高麗國傳》知讀《五經》。使人在京師,中書郎王融戲之 曰:「服之不衷,身之災也。頭上定是何物?」答曰:「此即古 笄之遺像也。」

《梁書武帝本紀》:「帝少而好學,洞達儒元,雖萬機多務, 猶卷不輟手。燃燭側光,常至戊夜。造《制旨》《孝經義》《周 易講疏》及《六十四卦、二繫文言》《序卦》等義,《學社義》《毛 詩答問》《春秋答問》《尚書大義》《中庸講疏》《孔子正言》《老 子講疏》,凡二百餘卷,並正先儒之失,開古聖之旨。王 侯朝臣皆奉表質疑,高祖皆為解釋。修飾國學,增廣」 生員,立五館,置《五經》博士。天監初,何佟之、賀瑒、嚴植 之、明山賓等覆述制旨,并撰吉凶軍、賓、嘉五禮,凡一 千餘卷。高祖稱制斷疑,於是穆穆恂恂,家知禮節。大 同中,於臺城立士林館,領軍朱异、太府卿賀琛、舍人 孔子祛等遞相講述。皇太子、宣城王亦於東宮宣猷 堂及廨開講,於是四方郡國,趨學嚮風,雲集於京師 矣。

《簡文帝本紀》:「高祖所製《五經》講疏,嘗於元圃奉述,聽 者傾朝野。」

《昭明太子傳》:「太子生而聰睿,三歲受《孝經》《論語》,五歲 遍讀五經,悉能諷誦。」

《始興忠武王憺傳》:「天監九年。遷益州刺史。開立學校。 勸課就業。遣子映親受經焉。由是多向方者。」

《鄱陽忠烈王恢傳》:「幼聰敏,年七歲能通《孝經》《論語》義, 發擿無所遺。」

《王筠傳》:其自序曰:「幼年讀五經,皆七八十遍。愛《左氏 春秋》,吟諷常為口實,廣略去取,凡三過抄餘經及《周 官》《儀禮》《論語》《爾雅》《山海經》《本草》並再抄,子史諸集皆 一遍。未嘗倩人假手,並躬自抄錄,大小百餘卷。不足 傳之好事,蓋以備遺忘而已。」

《蕭子顯傳》:「高祖所製經義,未列學官。子顯在職,表置 助教一人,生十人。遷國子祭酒,又加侍中,於學遞述 高祖五經義。」

《王規傳》:規八歲丁母憂,有至性,太尉徐孝嗣每見必 為之流涕,稱曰孝童。年十二,《五經》大義並略能通。 《臧質傳》:質幼從徵士琅邪諸葛璩受《五經》,通章句。璩 學徒常有數十百人,質處其間,無所狎比。璩異之,歎 曰:「此生重器,王佐才也。」

《孝行傳》:「庾黔婁字子貞。和帝即位,侍皇太子讀,甚見 知重。詔與太子中庶子殷鈞、中舍人到洽、國子博士 明山賓等,遞日為太子講經義。」

褚修,錢唐人也。父仲都,善《周易》,為當時最。天監中,歷 五經博士。修少傳父業,兼通《孝經》《論語》、善尺牘,頗解 文章。

《處士傳》:「何引,點之弟也。既長,好學,師事沛國劉瓛,受 《易》及《禮記》《毛詩》,注《周易》十卷、《毛詩總集》六卷、《毛詩隱 義》十卷,《禮記隱義》二十卷、《禮記答問》五十五卷」, 《南海王大臨傳》:「少而敏慧,年十一,遭左夫人憂,哭泣 毀瘠,以孝聞。後入國學明經,射策甲科。」

《阮孝緒傳》:「字士宗,年十三,遍通五經。」

《高昌國傳》:「國人言語與中國略同,有《五經》《歷代史》、諸 子集。」

《陳書虞荔傳》:「荔字山披,會稽餘姚人也。祖權,梁廷尉 卿,永嘉太守。父檢,平北始興王諮議參軍。荔幼聰敏, 有志操。年九歲,隨從伯闡侯太常陸倕,倕問五經,凡 有十事,荔隨問輒應,無有遺失,倕甚異之。」

《周弘正傳》:「弘正字思行,汝南人。父寶,梁司徒祭酒。弘 正幼孤,及弟弘讓、弘直,俱為叔父侍中護軍捨所養。 年十歲,通《老子》《周易》。捨每與談論,輒異之曰:『觀汝神 情穎悟,清理警發,後世知名,當出吾右』。河東裴子野 深相賞納,請以女妻之。十五,召補國子生,仍入國學 講《周易》,諸生傳習其義,以季春入學,孟冬應舉。學司」 以其日淺,弗之許焉。博士到洽議曰:「周郎年未弱冠, 便自講一經,雖曰諸生,實堪師表,無俟策試。」起家梁 太學博士,累遷國子博士。時於城西立士林館,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