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諭,淮王聘為客。成化中,遷浮梁知縣。著《周易衍義》《春 秋講義》,又《左傳事類》四十卷。」

楊守陳

按《鄞縣志》:「楊守陳,字維新。祖範有學行,嘗誨守陳以 精思實踐之學。守陳受教,作『致知』」、「力行」、「持敬三銘。舉 景泰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成化初,充經筵講 官,進侍講。《英宗實錄》成,遷洗馬,尋進侍講學士,同修 《宋元通鑑綱目》。孝宗出閣,為東宮講官,時編《文華大 訓》,事涉宦官者皆不錄,守陳以為非,備列其善惡得」 失。書成,進少詹事。孝宗嗣位,遷吏部右侍郎,修《憲宗 實錄》,充副總裁。弘治改元,正月上疏曰:「孟子言:『我非 堯舜之道,不敢陳於王前』。夫堯舜之道何道?《書》曰:『人 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此堯、舜之得 於內者,深而為出治之本也。詢四岳,闢四門,明四目, 達四聰,此堯、舜之資於外者,博而為致治之綱也。」臣 昔忝宮僚,伏見陛下朗讀經書,未嘗究聖賢奧旨;儒 臣略陳訓詁,未嘗論帝王要道,是陛下得於內者未 深也。今視朝所接見者,大臣之丰采而已;君子小人 之情狀,小臣遠臣之才行何由識?退朝所披閱者,百 官之奏章而已;諸司之典例,郡吏之情弊何由見?宮 中所聽信者,內臣之「語言而已。千官之正議,萬姓之 繁言,何由聞?恐陛下資於外者未博也。願遵祖宗舊 制,開大小經筵,日再御朝。凡聖賢經旨,帝王大道,以 及人臣賢否,政事得失,民情休戚,必講之明而無疑, 乃可行之篤而無弊。若夫前朝經籍,祖宗典訓,百官 章奏,皆當貯文華殿後,悉加披覽,有疑則詢,必洞悉 而後已,則得於內者深,而出治之本立矣。詳詢博訪, 務竭下情,則資於外者博,而致治之綱舉矣。」帝深嘉 納。卒,諡文懿,贈禮部尚書。所著有《易》《書》《詩》《三禮》《孝經》 《大學》《中庸》《〈論》《孟〉私抄》,凡數百卷。

錢福

按《華亭縣志》:「錢福,字與謙,弘治庚戌進士第一,官修 撰,博學通經,著《尚書叢說》等書。」

吳寬

按《蘇州府志》:「吳寬,字原博,長洲人。成化六年,會試、廷 試俱第一。入翰林,累遷至詹事府掌詹,拜禮部尚書。 卒贈太子少保,諡文定。寬幼貧力學,至顯貴,讀書不 倦,撰述甚富。所著有《書經正蒙》等書行於世。晚自號 為匏菴,學者稱匏菴先生。」

林俊

按《福建通志》:「林俊,字見素,莆田人。成化戊戌進士,歷 官刑部尚書,加太子太保,諡貞肅。俊潛心學問,凡於 儒先議論,必辨析至精,以深求合夫聖賢立言之蘊。 所著有《尚書精蘊》等書,頗有裨於學者。」

穆孔暉

按《堂邑縣志》:「穆孔暉,字伯潛,弘治乙丑進士,歷官禮 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卒諡文簡。性沉靜篤學,謂 聖賢皆可學而至,無論資性敏拙,未有不學而能,亦 未有學而不能者。著有《尚書》《困學》等書行於世。」

王啟

按《浙江通志》:「王啟,字景昭,黃巖人。弱冠登成化進士, 授霍丘知縣。弘治間,擢御史,秩滿,轉江西按察僉事。 修白鹿洞、濂溪二書院。政少暇則讀書,間有所見,則 隨手筆記。著《正蒙直解》《周易傳疏》《周禮疏義》,及編《古 文類選》《大學稽古衍義》等書。歷刑部右侍郎,免歸,居 八年卒。學者稱『東瀛先生』。」

童品

按《蘭谿縣志》:「童品,字廷武,少好學,於六經之書無不 研貫。中弘治丙辰進士,官兵部員外郎。生平手不釋 卷,著述甚富。有《周易翼義》《春秋經傳辨疑》《禮記大旨》 若干卷行於世。」

何孟春

按《彬州志》:「何孟春,字子元,弘治癸丑進士,除兵部職 方主事,歷郎中,出補河南參政,入為太僕卿,以僉都 御史巡撫雲南,召為吏部右侍郎。世廟即位,詔議尊 親禮,孟春率部院臺諫跪泣於左順門,遷南工部右 侍郎,無何,削籍。穆廟初,追贈禮部尚書,諡文簡。所著 有《易疑、初筮》《告蒙約》十二卷。」

都穆

按《吳縣志》:「都穆字元敬,弘治己未進士。博學好古,於 古今之書無不廣搜博覽,凡名象度數,一器一物,無 不究其精微。授工部都水司主事,歷禮部主客郎中。 年五十四乞休,加太僕少卿致仕。所著有《周易考異》 及《鐵網珊瑚》等書行世。」

周用

按《吳江縣志》:「周用,字行之,吳江人。少嗜學,博通經術。 弘治壬戌成進士,授行人,遷南京工科給事中,出為 廣東參議,歷副使,遷布政,召為右副都御史,歷吏刑 二部侍郎,工、刑二部尚書。以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 特詔為吏部尚書。卒於位,贈太子太保,諡恭肅。其學 尤長於《易》,所著《讀易日記》。鄒元標稱其語雖寥寥,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