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卑詞致禮,請為主文,朋來屢往應之。及對大廷,其所 選士居天下三之一焉。初,朋來以《周禮》首薦鄉郡,而 元制,《周官》不與設科,治《戴記》者又鮮,朋來屢以為言。 蓋朋來之學,諸經中《三禮》尤深,是以當世言禮學者 咸推宗之。至治中,英宗始采用古禮,親御袞冕祠太 廟,銳意於制禮作樂之事。翰林學士元明善颺言於 朝,以朋來為薦,未及召而卒,年七十八。朋來動止有 常,喜怒不形於色。接賓客,人人各自以得其意。有《家 集》三十卷,其大者明乎禮樂之事,關於世教。其餘若 天文、地理、方技、名物、度數,靡不精究。子太古,鄉貢進 士。

戴表元

按《元史儒學戴表元傳》:「表元字帥初,一字曾伯,慶元 奉化州人。七歲學古詩文,多奇語。稍長,從里師習詞 賦,輒棄不肯為。咸淳中,入太學,以三舍法陞內舍生。 既而試禮部第十人,登進士乙科,教授建寧府。後遷 臨安教授,行戶部掌故,皆不就。大德八年,表元年已 六十餘,執政者薦於朝,起家拜信州教授,再調教授」 婺州,以疾辭。初,表元閱宋季文章,氣萎薾而辭骩骳, 其弊已甚,慨然以「振起斯文」為己任。時四明王應麟、 天台舒岳祥並以文章師表一代,表元皆從而受業 焉。故其學博而肆,其文「清深雅潔,化陳腐為神奇。蓄 而始發,間事摹畫,而隅角不露,施於人者多,尤自祕 重,不妄許與。至元、大德間,東南以文」章大家名重一 時者,唯表元而已。其門人最知名者曰袁桷。桷之文, 其體裁議論,皆取法於表元者也。表元晚年,翰林集 賢以修撰、博士二職論薦,而老疾不可起,年六十七 卒。有《剡源集》行於世。當表元時,有四明任士林者,亦 以文章知名云。

牟應龍

按《元史儒學牟應龍傳》:「應龍字伯成,其先蜀人,後徙 居吳興。祖子才,仕宋,贈光祿大夫,諡清忠。父巘,為大 理少卿。應龍幼警敏過人,日記數千言,文章有渾厚 之氣。應龍當以世賞補京官,盡讓諸從弟,而擢咸淳 進士第。時賈似道當國,自儗伊周謂馬廷鸞曰:『君故 與清忠游,其孫幸見之,當處以高第』。應龍拒之不見。」 及對策,具言上下內外之情不通,國勢危急之狀,考 官不敢寘上第。調光州定城尉。應龍曰:「昔吾祖對策, 以直言忤史彌遠,得洪雅尉。今固當爾,無媿也。」沿海 制置司辟為屬,以疾辭不仕,而宋亡矣。故相留夢炎 事世祖為吏部尚書,以書招之曰:「苟至翰林可得也。」 應龍不答。已而起家教授溧陽州。晚以上元縣主簿 致仕。初,宋亡時,大理卿已退不任事,一門父子自為 師友,討論經學,以義理相切磨,於諸經皆有成說,惟 《五經音攷》盛行於世。應龍為文,長於敘事,時人求其 文者,車轍交於門。以文章大家稱於東南,人儗之為 「眉山蘇氏父子。」而學者因應龍所自號,稱之曰「隆山 先生。」泰定元年卒,年七十八。

鄭滁孫 鄭陶孫

按《元史儒學鄭滁孫傳》:「滁孫,字景歐,處州人。宋景定 間,登進士第,知溫州樂清縣,累歷宗正丞,禮部郎官。 至元三十年,有以滁孫名薦者,世祖召見,授集賢直 學士,尋陞侍講學士,又陞學士,乞致仕歸田里。 鄭陶孫,字景潛,亦登進士第,監西嶽祠。先陶孫徵至 闕,奏對稱旨,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會纂修國史至 宋德祐末年事,陶孫曰:「臣嘗仕宋,宋是年亡,義不忍 書,書之非義矣。」終不書。世祖嘉之,陞應奉翰林文字, 後出為江西儒學提舉。滁孫兄弟在當時最號博洽, 儒學之士翕然推之。隆福宮以其兄弟前朝士,乃製 衣親賜,人以為異遇焉。滁孫所著有《大易法象通贊》 《周易記玩》等書。陶孫有文集若干卷。

陳孚

按《元史儒學陳孚傳》:「孚字剛中,台州臨海人。幼清峻 穎悟,讀書過目輒成誦,終身不忘。至元中,孚以布衣 上《大一統賦》,江浙行省為轉聞於朝,署上蔡書院山 長。考滿,謁選京師。二十九年,世祖命梁曾以吏部尚 書再使安南,選南士為介,朝臣薦孚博學有氣節,調 翰林國史院編修官,攝禮部郎中,為曾副。陛辭,賜五」 品服,佩金符以行。三十年正月至安南,世子陳日燇 以憂,制不出郊,遣陪臣來迎,又不由陽明中門入。曾 與孚回館,致書詰日燇以不廷之罪,且責日燇當出 郊迎詔,及講新朝尚右之禮。往復三書,宣布天子威 德,辭直氣壯,皆孚筆也。其所贈,孚悉卻之。詳見《梁曾 傳》。中使還,除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官。帝方欲寘 之要地,而廷臣以孚南人,且尚氣,頗嫉忌之,遂除建 德路總管府治中。再遷治中衢州,所至,多著善政,秩 滿,復請為鄉郡,特授奉直大夫、台州路總管府治中。 大德七年,詔遣奉使宣撫循行諸道。時台州旱,民饑, 道殣相望。江浙行省檄浙東元帥脫歡察兒發粟賑 濟,而脫歡察兒怙勢立威,不卹民隱,驅脅有司,動寘 重刑。孚曰:「使吾民日至莩死不救者,脫歡察兒也。」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