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8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小大。舉兩端而擬議,與百代而沙汰。既理貫於中,亦 聲聞于外。實鉤深而索隱,況致遠而情高。信積學而 無倦,豈待問而有勞。談柄乍揮,振冠蓋之岌岌;詞源 忽注,瀉江海之滔滔。將以演制度之善,論威儀之盛。 撮五經之閫閾,為九流之龜鏡。連山《魯史》,自此而刊; 《禮》《義》《詩》《書》,自茲乃正。夫如是,始可以化人倫,施國柄。 有典有則,惟明惟聖。上知恭勤,下審教令,然後代有 等威,理歸清淨。懿哉!釋鈐鍵之樞奧,賾精微而討論, 疑之者風散冰釋,學之者理順義存。可以明乎褒貶, 從其簡易,貢別九州,興窮六義,豈惟槭之說,蓋亦識 之智。今我后化葉人文,莫群陋漢,日越堯君。觀其環 林森森,璧池浩浩,鴻儒碩生,旦夕探討。曲盡庶彙,旁 流聖造。則知儒者可「為帝王之師保。」

《試進士第一問》
白居易

問:「《禮記》曰:『事君有犯無隱』。」又:「為人臣者不顯諫。」夫不 顯諫者,有隱也,無乃失事君之道乎?無隱者,顯諫也, 無乃失人臣之節乎?《語》曰:「不知命,無為君子。」《易》曰:「『樂 天知命故不憂』。《語》又曰:『君子憂道不憂貧』。」斯義憂道 者,非知命乎?樂天不憂者非君子乎?夫聖人立言,皆 有倫理,雖前後上下若貫珠,然今離之則可以旁行, 合之則不能一貫,豈《精義》有二耶?抑學者未達其微 旨耶?

《太學壁經賦》以六經典法刊正文字為韻
王履貞

國家誕敷文命,建學崇政,置《六經》于屋壁,作群儒之 龜鏡。剪遺文以辯謬,俾雅誥以詳正。是以儒業益敷, 皇風載盛,斆學既闡,廓宇斯分。飾素壁而照月,構丹 梁而結雲。於是集青衿之侶,延鴻鶴之群,貞八索,起 《三墳》。採典謨之淪翳,次編簡之繽紛。稽古至今,從百 家之正義;歸真背偽,俾四海之同文。於是博考群臣, 宣明舊典。既科斗之互缺,亦魚魯之相舛。依鳥跡而 難從,訪蛇形而莫辯。定茲《金簡》,規程邈之《隸書》;遵彼 古文,參史籀之大篆。然後命鍾張之藝,詔文學之官。 界四壁以繩直,揮五色之毫端。粲爾其彩,照然可觀。 雖一勞之克定,乃千載之不刊。錯綜既備,班列有次。 欲昭明於六書,先褒貶於一字。俾去舛訛之惑,用全 述作之意。苟不絕乎韋編,將永齊於石記。至於止戈 為武,反正為文,將為後生之式,必憲先王之法。爰及 垂露懸鍼,鶴頭蛟足,酌前賢之模楷,為後來之軌躅。 瞻彼垣牆,代茲簡牘,篇章煥炳,文雅照燭。正以先王 之脩,則《曲禮》三千;習以孔門之徒,則冠者五六。所謂 一人作則,京國儀刑,光我廊廟,異彼丹青。示人範於 古訓,正國常以《典經》。既文明乎天下,宜遠域而來庭。

《太學刱置石經賦》
前人

我國家學校是崇創《石經》于其中用。千年之聖,將 遺萬古之風。元化式敷,厥德既彰于有截;聲詩再闡, 斯文庶表於無窮。既而招學苑之徒,命他山之役,綴 滿壁之鴻文,結峻天之遠碧。且曰:「道自人弘,教由時 易。若不考深旨,勒貞石,布落落於廣庭,陳岩岩於千 尺,則何以表吾道之不騫,見伊唐之有赫者哉?」由是 雕鎪之功備矣,文質之義昭然。鑿寒光而嶄嶄迭映, 駢古色而字字相宣。儼彼貞規,韞玉之姿益壯;窮諸 墨妙,崩雲之勢彌堅。事既葉於造微,理乃符於摭實。 削成豈勞於執簡,壁立更逾於散帙。旁分鳥跡,且非 精衛之銜來;遠映天光,有若蝸皇之補出。可謂洙泗 之風不墜,而教化之道益敦。鑽仰苟同於深奧,咫尺 可見於微言。五色參差,天下之文章盡在;丹楹俯矙, 聖人之閫閾斯存。豈非吾君秉茲一德,光被四極,堅 貞為庶士之規,《考禮》作百王之式。既乃辨舛錯而定 魯魚,然後二三子是效是則。

《壞宅得書賦》
蔣凝

孔氏之居,中藏古書。當霸魯壞隳之日,見亡秦焚滅 之餘。卜數仞為繚垣,時之潛矣。定四科于《竹簡》,世以 傳諸。當其漢偃兵戈,魯修宮掖,將窮下國之侈,遂去 前賢之籍。并吞一畝,方取地以崇居;摧折兩楹,遂得 書于暗壁。悲夫!其宅也,人亡道窮,削跡于中,瓦毀而 阼階缺裂,塵飛而環堵空濛。鯉也必趨之庭,將為輦 「路;仲由未入之室,欲創離宮。」其《書》也,「藏深廢久,坑儒 之後,蟲侵而鳥跡微虧,土蝕而韋編欲朽。虞夏不刊 之典,出彼圬墁;殷周將喪之文,存于培塿。」于是升彼 堂矣,棄諸《簡》焉。信遺趾兮必毀,寧古文兮可傳。將卜 樓臺,划榛蕪而矻若;俄聞金石,扣寂寞以鏗然。王乃 凝思潛聽,追蹤往索。欽其宅兮不壞,「知其書兮可學。」 悔隳古而榮今,願習禮而聞樂。門庭猶在,存聖者之 規模;蟲篆難詳,是古人之質樸。倚伏相推,于焉有之? 不廣其居,則斯文永墜;不聞其樂,則往跡全隳。信乎, 君子所居,亦廢興而有數;聖人大道,當用舍而隨時。 今皇家修典墳,崇閫閾,開儒館以待士,設文教以濟 國。千秋萬歲,知此道之無窮;「四海九州」,信將來之有 得。

《問救學者禮樂詩書之失》
田備

「學者政之根,理之本。」 國家設庠序以崇儒術,張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