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夏侯之學。其後尹敏、桓榮、牟融、王良之徒,咸衍二家

之緒,而《歐陽傳》則最盛矣。然孔安國之《尚書》,乃得之 孔壁中者,世世守之,尤為近正焉。《詩》則申培公傳之 趙綰、王臧、周霸者,謂之魯;轅固生傳之伏恭;景鸞、匡 衡者,謂之齊;韓嬰傳之賁生孫、商、薛、漢者,謂之燕。而 毛萇之《詩》傳之貫徐、衛、鄭者,於《風》《雅》之旨,尤為有得 焉。《禮》始於高堂生,而蕭奮、后蒼最明其業。其後戴德 之學為大戴,而傳之徐氏;戴聖之學為小戴,而傳之 橋陽;慶普之學為慶氏,而傳之董鈞,亦已顯矣。乃安 國之《古經》,河間之《周官》,馬融、鄭元實深信之,顧不立 於學官,何哉?《春秋》初有公羊、穀梁、鄒氏、夾氏四家,鄒、 夾無傳,《穀梁》之學傳之瑕丘,《公羊》之學傳之胡母生, 胡母生之所傳者,又有嚴彭祖,有顏安樂,其學盛矣。 《左氏》最後出,至賈誼為訓詁以授貫公、翟方進、劉歆, 誠《春秋》之宗案也。乃亦不列於學官,何哉?散亡之後, 掇拾甚難;草創之初,恢弘不易。說者謂「漢儒窮經而 經絕,而一以宋儒之理學為主。」夫使宋儒當漢之世, 其搜羅綴緝之功,未必盡賢於漢儒。漢儒多齊魯之 士,而去《春秋》時不遠,其所得大都有自矧,稱為專門 者也。是故漢儒訓詁,宋儒理學,所乘之時不同耳,而 未可以軒輊論也。

《石經賦》有序
貝瓊

「五經載道之器。秦燒《詩》《書》,經燬而道自若也。漢求壞爛之餘書,《禮》《樂》已殘缺十九,惟《易》以卜筮存,《詩》以弦歌存,《春秋》以口授存。而俗儒章句之徒,傅會穿鑿,使《五經》大義不明於天下,不亦悲夫!」 靈帝熹平四年,議郎蔡邕與棠溪楊賜、馬日磾、張馴、韓說、單颺等求定五經文字,詔許之。邕乃書丹於石,命工刻之,立於太學門外。時四方摹者日以千計,然未知道之所存也,特以邕之書耳。洎唐文宗時,高重為國子祭酒,與鄭覃復刊定《九經》於石。嗚呼!漢、唐石經已風摧雨剝於數百年之久,與岐陽之鼓、嶧山之碑同一榛莽已因推衍其凡,以為之賦云。

「繄聖作而明述兮,尼父集夫大成。歷四海其遑遑兮, 威鳳瘖而不鳴。吁嗟時之終否兮,託空言以載道。世 莫知予奚恤兮,閱萬世其杲杲。嬴既暴而不德兮,舉 六籍而焚之。薄先王之仁義兮,尚法律而為治。悲祖 龍之鮑腥兮,阬亦湮而無煙。《易》幸存於卜筮兮,《詩》亦 肄於筦絃。《春秋》閟而不出兮,《禮》《樂》佚而不全。蝌蚪蠹 於壁中兮,光白虹之射天。嬴遂僨而劉王兮,家六合 而寧謐。乃約法而除律兮,掇壞爛於十一。洎六葉而 遘武兮,炳大明之當中。黜百家之淆亂兮,一道術之 異同。易蝌蚪而為隸兮,復家畜而人誦。道固不可泯 兮,亦何待夫汗牛而充棟。時既降而道晦兮,經蟳滅 而莫收。割申勸之或舛兮,眾咸失於」校讎。屬熹平之 四祀兮,帝孝靈之當宁。正儒術之穿鑿兮,偉中郎之 博古。辨魯魚與《亥豕》兮,割南山之堅珉。巍乎四十有 六兮,樹翼翼之成均;鉤銕畫之屈強兮,妙骨氣之洞 達。非餓隸之羸形兮,非寒巖之枯枿。非醉草之欹斜 兮,非劍舞之渾脫。初崩雲之恍恍兮,粲列宿之離離。 鸞振翼以夭矯兮,樹「交枝以參差。」《鷙鳥》以乍飛兮, 群鵝游而戲海。彼鶴頭與隼尾兮,曾何足以為態?捷 奔泉之渴驥兮,縱入草之驚蛇。勢或埒於墜石兮,體 已悟於畫沙。觀者紛其堵立兮,車連連其日至。豈八 法之是尚兮,幸經存而不墜。陋石鼓之苔剝兮,鄙漆 書之土瘞。觀奇陽而偶陰兮,窮太極于有無;感堯湯 之禪放兮,求厥中於典謨。何《二南》之和平兮,悲《雅》變 而逮風?儀?三千與三百兮,伊朝夕之攸執?何曲折而 精微兮,謹一出而一入?嗟聖人之憂世兮,徒感麟而 掩泣。二百四十二年之筆削兮,善既勸而奸戢。正彝 夏之內外兮,亦綱常之攸立。夫何經之徒存兮,昧古 訓之時式?痛賣官而列肆兮,盛後宮之傾國。奄豎黨 以盤錯兮,又孰恤乎社稷?九州裂而鼎峙兮,黎庶化 而為豺。經雖鑴而何補兮,政與道而相乖。逮有唐之 文宗兮,乃繼漢而有作。礱巨石之嶄嶄兮,列廣庭之 落落。吁回首其幾何兮,悉風摧而雨剝。文斷殘而莫 辨兮,委荊棘之漠漠。吾恐為沈犀於蜀門兮,同刻鯨 於昆池。曾不若慶雲與松風兮,託艮岳而效奇。又焉 得紀功千「載兮,擬岣嶁之禹碑?」誶曰:「已焉哉!《石經》泐 兮剡藤出,書連車兮布萬國。撫遺墨兮相得失,道之 存兮昭白日。」

《德陽縣儒學復古經樓碑記》
樊鼎遇

惟夫妊空顯質,具有神理之宗;設位流行,即為文字 之祖。東壁天書祕府,耀炳雙珠;西崑地冊靈樞,精藏 群玉。丹書金版,龍關開太昊之圖;赤簡綠文,滄水授 文命之策。此皆繩契未造,業留呵護隱章。然則事豈 人謀,吹皆天籟。出入三光之道,環坤腹以奠生。周遍 九有之民,秉分星而別度。羌華彝漢,所以辨族類而 「繫萬民;複簡隱明,所以統人神而察百物。」火符雷篆, 譯之卓有師傳;虎畫狐編,窺之更奪人巧。凡鳥獸鳴 動,亦喜怒感其誠通;或風水噭號,且宮商露其變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