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計四千二百三十二卷。擬古則涼不足稱,明經亦要 而匪濫,良以多多為善,姑「俟徐徐積儲。」凡滋散漫簡 篇,皆歷代乾坤之精蘊。若假神聖筆削,斯六經性道 之文章。遠攷宋儒馬端臨錄《古今經籍志》,近見白下 焦太史作《明史經籍志》,舉道釋兩藏之教,即敘列於 諸子之中。果得刪述方家,因之,大一統類,千萬億卷 之義,自可約為一篇,千萬億卷之文,復可精藏一字, 薰蕕何病于芳臭。鳧鶴焉較其短長,作者尚未有人 收之不厭其雜,尚當備二氏之法寶,何況獵諸儒之 碎金。但今古大觀,急借閎肆之友;終始大業,尤須堅 忍之儒。《過庭錄》言:六經子史之善者,通不過三千卷, 成人日閱一卷,二十年可以再尋。歐陽公言九經正 文,通不過四十七萬八千九百九十五字,童子日誦 三百,不五年略可上口。徐盛年過八十,猶歲讀《五經》 一遍。劉原父初欲窮經,即手寫《六經》一通。茲由深味 義根,故終身同堅白之好;窮蒐道奧,故畢力游雋永 之途。先聖業筮,命盡日中,尚取書延晷刻,死而後已, 學之謂何?蘇子瞻言:老儒先生自言少時求《史記》《漢 書》且不可得,得則手自書寫,日夜誦讀。後生科舉之 士,目見諸子百家摹刻易致,致即束書不觀,游談無 根,繙朽骨而發陳頤精心尚詆為書肆,美四寸而忘 七尺,密繕且笑,為《說鈴矧》。目不遍三篋之藏,口唯授 一師之說。取科第之資不足詎天人之際可言,期與 學者實講求之,毋以故事虛崇尚之也。冶子學而為 裘,謂因五緎為七屬之用。孫郎圖而索驥,至以去父 冒山子之名。聖人卷絻南面而不釋然,其所憂者大 也;小人冠蓋里閈而有態色,其所忘者多也。不成位 兩間,靡拓幎幪六字之網;第縻情好爵,孰詣高明良 貴之階?諸生感起,即利賓王鼎;遇盟期終,願學孔、周、 呂以公輔為載,公輔有乘蹻跖之時;夔龍以餼祿養 廉餼祿有豢虎豹之日。若夫介然抱一物,至蓋棺而 不脫;悠然空萬有,臨納麓而不驚。樂則行之,憂則違 之。卷懷靈密鴻寶,生乎由是,死乎由是。歸藏貞耀元 珠,是則堯舜之心至今,豈懷山滔天所能溺?仲尼之 土萬世,詎炎岡烈澤所能焚。匪劉炫之《隋墳》,真得石 經古本;異舒公之《周禮》,親繙竹簡漆「書事理,罔克溺 之沈酣,恣所取耳,興復大義,布露微懷,估直并上,臺 司節目,副在曹案」,銘曰:「太虛惟靈,函氣質行,劙剖圓 方,布列星辰,經緯日月,殽列川陵,抽莖敷葉,縷析條 分,彫形鏤體,脈絡并森,龍圖龜畫,馬鬣魚鱗,珠光玉 彩,赭丹黛青,風聲雷號,鳥語獸鳴,鬼工神巧,傅會聖 心,思通穆邈,理徹元」冥。結想擬化,摛詞象鈞。祛知簡 智,閑邪存誠。黜浮體實,芟駁歸純。識小識大,擇見擇 聞。百王合符,千聖印真。《易》準天地,孝先溷沌。《禮》本太 乙,樂超氣聲。《書》陳中極,詩道和溫。《春秋》刑書,亂賊是 懲。典雅奧博,是曰「七經。」道兼覆載,義炳日星。萬世素 王,二論心精。異時同學,子輿一人。《周官》《戴記》,與《禮》參 明;《爾雅》注《詩》,《公》《穀異經》。《十三總錄》,開元所尊。諸子百 家,龐其斕斌。箱輹輪轂,合而車行。巖廊魏闕,何材不 賓。二氏角立,俶詭幻冥。偃師優孟,舉止亂貞。俳宣聖 旨,妙演靈根。龍門虎視,百代撮英。軒皇及漢,裁綴創 新。筆劍所擊,長短縱橫。史匠繩墨,文公典型。孟堅以 下,嚴秉法程。具體肖貌,駢偶失神。洗華露質,削弱傷 魂。夾漈論集,《通志》爰成。考度辨惑,博物邃生。端臨總 攬,通考酌斟。憲章備矣,禮樂攸存。詞章藻繢,行遠腴 身。昭明之選,弘麗和平。一洗惡陋,單寒浮榛。文苑次 之,披沙揀金。傳注性鑑,代制所欽。子史諸集,極博明 經。採華摭實,捐短錄贏。道我達意,證彼注心。野人質 耳,君子彬彬,廣心大畜。巨「細盡倫。唯聖希天,乃與斯 文。」

《尊經閣記》
錢溥

成化二十年,上海縣儒學尊經閣成。是閣也,邑宰宜 春劉侯治縣又明年,百度咸舉,庠舍一新。又議地於 明倫堂北,建閣數楹,以貯《六經》。聖朝御製諸書及百 家子史無不具在,而獨以「尊經」名,經以載道也。劉侯 知經學所當重,乃倡斯閣以尊崇之,俾諸士子誦習 之餘,游焉息焉。作新之功,豈出文翁下哉?侯名琬,字 「德資,侍郎錢溥記。」

《重建尊經閣記》
劉珝

若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歷萬世如一日者,繄!誰之 功耶?斯道之功也。道載於經,道尊則經尊矣。粵自伏 羲畫卦以後數千餘載,孔子者出,贊《周易》,刪《詩》《書》,定 禮樂,修《春秋》,謂之六經。當時與諸弟子講道杏壇,後, 門人記其問答之語,謂之《論語》。三千之徒,獨曾子得 其正傳而作《大學》,子思再傳而作《中庸》。嗣是百有餘 載,孟子者出,而作《孟子》。孟子後千有餘載,朱子者出, 註釋經書以解群疑。朱子後二百餘載,迄於我朝,主 聖臣儒,纂修《五經》《四書》大全。夫《易》《書》《詩》《禮》《春秋》也, 《語》《孟》《庸》學非經乎?贊之刪之、定之、修之、記之,作之,尊 也。註釋之,纂輯之,非尊乎學。經所以尊道也,道散於 天下,行之在乎人。君得之為明君,臣得「之為賢臣。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