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5 (1700-1725).djvu/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立定哭止,禮物擔床出畢,引使副近南面北立,勾弔

慰使副南洞門入,四使同見大行皇帝靈,再拜,引出 歸幕次。皇太后別殿坐,服喪服,先引北南面臣僚並 于殿上下依位立。弔慰使副捧書匣右入,當殿立,閤 門使右下殿受書匣上殿,奏「封全開。」讀訖,引使副南 階上殿,傳達弔慰訖,退下殿立。引禮物擔床過畢,引 使副近南北面立。勾祭奠使、副入,四使同見,鞠躬,再 拜,不出班,奏「聖躬萬福」,再拜。出班謝,面天顏,又再拜。 立定,宣徽傳聖旨撫問,就位,謝,再拜,引出歸幕次。皇 帝御南殿,服喪服,使副入見,如見皇太后儀,加謝遠 接、撫問、湯藥,再拜。次宣賜使副并從人祭奠,使副別 賜讀祭文例物。即日就館賜宴。高麗、夏國奉弔、進賻 等使禮略如之。道宗崩,天祚皇帝問禮於耶律固,宋 國遣使弔及致祭歸賵,皇帝喪服,御遊仙之北別殿, 使入門,皇帝哭,使者詣柩前上香,讀祭文訖,又哭。有 司讀《遺詔》慟哭。使者出,少頃,復入,陳賻賵於柩前。皇 帝入臨,哭退,更衣,御遊仙殿南之幄殿。使者入見,且 辭,敕有司賜宴於館。

太祖建隆四年慕容延釗卒帝素服發哀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舉哀掛服,尚舍設 次於廣德殿或講武殿、大明殿,其後皆於後苑壬地。 前一日,所司預設舉哀所幕殿,周以簾帷,色用青素。 其日皇帝常服乘輿詣幕殿,侍臣奏請降輿,俟時釋 常服,服素服白羅衫、黑銀腰帶、素紗軟腳幞頭。太常 博士引太常卿當御座前跪奏請皇帝為某官薨舉 哀,又請舉哭,十五舉音,又奏「請可止。」中書門下文武 百官進名於崇政殿門外奉慰,皇帝釋素服,服常服, 乘輿還內。建隆四年,山南東道節度使慕容延釗卒, 太祖素服發哀。

太宗太平興國七年實偁卒罷宴弔臨

按《宋史太宗本紀》,太平興國七年冬十月,左諫議大 夫、參知政事竇偁卒。 按《禮志》:太平興國七年十月 中書言,今月七日乾明節,選定二十二日大宴。二十 日參知政事竇偁卒,明日皇帝親幸其第,臨喪慟哭, 設奠,還宮即令罷宴。有司奏:「伏以百司告備,六樂在 庭,睿聖至仁,聞哀而罷,是以顯君父愛慈之道,勵臣 子忠孝之心。伏請宣付史館,傳錄美實。」詔可。

真宗咸平二年楊礪卒即日弔臨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車駕臨奠。太常新 禮:「宰相、樞密、宣徽使、參知政事、樞密副使、駙馬都尉 薨,皆臨幸奠酹。及發引,乘輿或再往。」咸平二年,工部 侍郎、樞密副使楊礪卒,即日冒雨臨其喪。

景德元年李沆薨詔擇日舉哀

按《宋史真宗本紀》,景德元年秋七月,李沆薨。 按《禮 志》:「李沆薨,禮官言舉哀品秩,雖載禮典,伏緣國朝惟 趙普、曹彬曾行茲禮,今望裁自聖恩。」詔特擇日舉哀。 自後宰臣薨皆用此禮。

大中祥符元年李繼和卒即日弔臨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大中祥符元年,殿 前都虞候、端州防禦使李繼和卒,真宗將臨其喪,以 問宰臣,對曰:「繼和以品秩實無此禮,陛下敦序外族, 先朝亦嘗臨杜審瓊之喪,於禮無嫌。」帝然之,即日幸 其第。

大中祥符二年,遼遣使告哀,詔禮官定儀注以聞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二年冬十二月甲辰,契 丹國母蕭氏卒,輟視朝。 按《禮志》:「凡外國喪,告哀使 者至,有司擇日設次於內東門之北隅,命官攝太常 卿及博士贊禮,俟太常卿奏請,即向其國而哭之,五 舉音而止。皇帝未釋素服,人使朝見,不宣班,不舞蹈, 不謝」面天顏,引當殿喝拜兩拜,奏聖躬萬福,又喝拜 兩拜,隨拜萬歲,或增賜茶藥,及傳宣撫問,即出班致 詞訖,歸位,又喝拜兩拜,隨拜萬歲,喝祇候退。大中祥 符二年十二月,北朝皇太后凶訃,遣使來告哀,詔遣 官迓之。廢朝七日,擇日備禮舉哀成服,禮官詳定儀 注以聞。其日,皇帝常服,乘輿詣幕殿,俟時釋常服。服 素服、白羅衫、黑銀帶、素紗軟腳幞頭。太常卿跪奏「請 皇帝為北朝皇太后凶訃至掛服。」又奏「請五舉音。」文 武百僚進名奉慰。退幕殿。仍遣使祭奠弔慰。

天禧元年季秋大享明堂王旦薨詔既祠後成服發哀

按《宋史真宗本紀》:天禧元年秋九月己酉,王旦薨。 按《禮志》,天禧元年,太尉王旦薨,時季秋大享明堂,其 日發哀,真宗疑之。禮官言:「祠事在質明之前,成服于 既祠之後,于禮無嫌。」詔可。

仁宗天聖九年契丹使來告哀為發哀苑中並遣使弔祭

按《宋史仁宗本紀》:「天聖九年秋七月,契丹使來告,其 主隆緒殂,遣使祭奠弔慰。」 按《禮志》:「天聖八年六月, 契丹使來告哀。禮官詳定北朝凶訃,宜於西上閤門 引來使奉書令閤門使一員跪受承進,宰臣、樞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