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6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法則》然後王乃巡守,不巡守則殷國皆所以撫之也。

歲遍存,三歲遍覜,五歲遍省。

鄭康成曰:「歲者,巡守之明歲以為始也。存、覜、省者,王使臣于諸侯之禮,所謂間問也 。」 王昭禹曰:「存者,問而存之也。覜者,問而視之也。省者,巡而察之也。覜則詳於存,省則詳於覜 。」 劉執中曰:「存問其安否 。」 劉氏曰:「覜視其治效也。省察其風俗。」

七歲,屬象胥,諭言語,協辭命;九歲,屬《瞽史》,諭書名,聽 聲音。

鄭康成曰:「屬猶聚。自五歲之後,遂間歲遍省。」

十有一歲,達瑞節,同度量,成牢禮,同數器,脩法則。

鄭康成曰:「達、同、成、脩,皆齎其法式,行至則齊等之也 。」 《易氏》曰:「至十有一歲然後為之察諸侯之政刑、瑞節見于小行人之官從而達之;牢禮見于掌客之官,從而成之;法則正于匡人之官,從而脩之;度量數器一于合方氏之官從而同之。凡此皆所以待王之巡守也。」

十有二歲,王巡守殷國。

鄭鍔曰:「至十二歲,王乃巡其所守。變禮易樂者,可以知其畔;革制度者,可以知其逆。或討或流,于是行焉。若或有故而不巡守,則合天下諸侯皆來朝王于京師,考其制度焉。是謂殷國。殷者,眾也,言命眾國而皆至也 。」 呂氏曰:「巡守之禮,此乃維持政治,攝提人心,聖人運量天下妙處。大抵人心久則易散,政治久則必」 有缺一次,巡守又提攝整頓一次,此所以新新不已之意 。楊氏曰:「虞舜之世,其事簡,其人寡,其于巡守也,兵衛少,征求輕,故行之五歲不為數。成周之世,其事繁,其人眾,其于巡守也,兵衛多,征求重,故行之十二歲不為疏。」

《司儀》「掌九儀之賓客擯相之禮,以詔儀容、辭令、揖讓 之節。將合諸侯,則令為壇三成,宮旁一門。」

鄭康成曰:「合諸侯,謂有事而會也 。」 王氏《詳說》曰:「古者天子巡守,諸侯入朝,一皆為壇于國門之外,加方明焉。天子祀之,蓋以為盟尸也。此云『合諸侯者,謂大會同耳。巡守之制亦如其會同。但會同為壇于國門之外,而巡守為壇于方岳之下耳。有事而會,不協而盟,此壇之所作也。其制為壇三成,即《覲禮》所謂深四尺』」 者是也。蓋從下向上為深,發地一尺,上有三成,則總四尺矣。宮旁一門,即《覲禮》所謂宮方三百步,四門是也。蓋壝土為壇,壇外為宮,每旁一門,則四門矣。

《掌客》「掌四方賓客之牢禮、餼獻、飲食之等數,與其政 治。」

黃氏曰:「所掌牢禮、餼獻等數,皆天子之禮,而以王巡守所至之國為主。天子禮待諸侯,故以四方言之 。」 《易氏》曰:「牢禮即凡用牢之禮。餼謂餼九牢之類,獻謂禽獻之類,飲食謂饗燕膳食之類。」

王巡守殷國,則國君膳以牲犢,令百官百牲皆具從 者,三公眡上公之禮,卿眡侯伯之禮,大夫眡子男之 禮,士眡諸侯之卿禮,庶子壹眡其大夫之禮。

賈氏曰:「王巡守則殷同,殷同則殷國也。王巡守至于四嶽之下,當方諸侯,或所在經過,或至方嶽之下。若殷國或在王城出畿外,在諸侯之國,所在之處,皆設禮待王,故巡守、殷國並言也 。」 黃氏曰:「《大行人》『十有二歲王巡守殷國,巡守至方嶽,大明黜陟也』。」 《掌客》:「王巡守殷國,通兩義。有巡守而不至方嶽者,直曰巡守而」 已。至方嶽則為殷國,所至國君膳天子之禮,皆當如是 。鄭康成曰:「國君者,王所過之君也。犢,繭栗之犢也。以膳天子貴誠也。牲孕,天子不食也,祭帝不用也。」

《冬官》:「玉人之事,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射四寸,厚 寸。黃金勺,青金外,朱中鼻寸,衡四寸,有繅。天子以巡 守,宗祀以前馬。」

趙氏曰:「自大璋至前馬,皆天子巡守過山川祭酌之。蓋三璋據為勺柄,黃金勺以下據為杓頭,蓋銳首曰圭,半圭曰璋。圭以象陽之生物,璋以象陰之成事。地以終天之功為事,山川以成地之功為事,故事山川以璋,邸射而巡守用事于山川亦以璋,凡以象陰之成事故也。」 然謂圭、璋之勺,形制並與圭、瓚同,是有事山川,用此盛酒以灌神之器。但圭瓚以圭為柄,故謂之圭瓚,此以璋為柄,故只謂之璋瓚,皆用玉為之。大璋加文,飾,用于大山川;中璋殺文,飾,用于中山川;邊璋半文,飾,用于小山川。言大璋、中璋,則知邊璋為小。不言小而言邊,以特飾其邊,如邊之有邊,騰邊唇也。飾其邊,計其分寸,得大璋之半。注「所以言半飾」 ,飾謂彫琢成文也。「射四寸」 ,謂就璋上剡出一半已上至首,令削得尖細,以貫勺,勺即瓚也,其半以下不剡處則為文飾。是大璋中璋、邊璋寸數雖不同,而射處皆尖四寸。射如射之貫,以象山澤通氣,與璋邸射同,不射則貫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