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4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添設墩臺, 延綏防守。嘉靖二十八年,題准延綏遊 兵,仍照原議應援宣、大。如宣大稍寧,延綏緊急,將老 營堡及寧固、莊浪各遊兵一枝,聽候延綏調遣。如延 綏」寧靜、宣大緊急老營堡遊兵,亦聽取回。 凡軍前 報效,嘉靖二十八年題准東西二關土著居民,有能 率眾報效,招至一百名以上者,給冠帶;三百名以上 者,授散官,防禦隘口,遇有警截殺,百里之外,給與行 糧,有功之日,查照防秋事例陞賞。 凡聽征人馬,二 十八年題准行巡視京營科道,會同提督聽征等官, 將營軍簡選精銳強壯,以備出戰。在十二團營者,選 作八陣,以四陣為正兵,四陣為奇兵,專備緊急防衛 京城。在東西二官廳者,分作十二枝,六枝出征,六枝 休息,更番節力 凡考閱。二十八年,議准「三大營官 員,除三千營隨駕執事,五軍營內圍子手、神機營內 五千下各係上直,其餘把總等」官,「五軍營三十九員 革一十二員,神機營五十六員革一十四員。以後坐 營官缺,兵部推舉。或將現在別營官員事務簡者,量 為兼領。其把總官員,查照舊例,每軍二百五十名方 設一員。如遇員缺,提督文臣會同該營提督巡視科 道等官選補。俱務在得人,不必拘泥原額。」

嘉靖二十九年,罷京營兩官廳之制,仍復祖制「五軍、 神樞、神機三大營」,又准《團營操練事宜》,及在京軍職、 各鎮邊防諸制。

按《明會典》:「京營,嘉靖二十九年,罷團營兩官廳,復祖 制三營,更三千營,曰神樞營。其三營司哨掖等名,及 諸內臣俱裁革。而統以大將一員,曰總督京營戎政 廳給印,曰戎政之印。佐以文臣一員,曰協理京營戎 政。其下設副、參等官二十六員。」凡團營兩官廳之兵, 悉歸五軍營。而寶纛令旗等項,則仍隸神樞營。遇用 撥取無恆名。已,又命以新募兵四萬人分隸神樞、神 機二營,其副將各止設一員,而增能戰之將六員,分 領操練。大將所統三營之兵,平日名「練勇將」,用時各 定職名。

「五軍營,大將一人,總主三營,六副將并參將等官,俱聽節制。副將二人,左、右、前、後參將四人,遊擊將軍四人。大將統軍一萬,二副各七千,四參各六千,四遊各三千」 ,外備兵六萬六千六百六十名。「神樞營」 ,即舊三千營,副將二人,各統軍六千,佐擊將軍六人,各兵三千,即前大將統八千,外備兵四萬人 。神機營將兵同。

三「大營」將領、副、參、遊佐、坐營號頭、中軍、千、把總等官 共五百八十六員。

「五軍營官一百九十六員,戰兵一營,左副將一員,戰兵二營,練勇參將一員,車兵三營,參將一員,車兵四營,遊擊將軍一員。城守五營,佐擊將軍一員,戰兵六營,右副將一員,戰兵七營,練勇參將一員,車兵八營,參將一員。車兵九營,遊擊將軍一員。城守十營,佐擊將軍一員。備兵坐營官一員。專為收新補之兵,以備」 十營兵之缺者:大號頭官一員,以上部推。監鎗號頭官一員,中軍官十一員,隨征千總官四員,設在東西將臺下。隨營千總官二十員,選鋒把總官八員,舊為家丁千總二員,惟戰兵營、車兵營各一員,把總一百三十八員,以上俱營推。山東領班都司二員。

「神樞營官二百八員。戰兵一營,左副將一員;戰兵二營,練勇參將一員;車兵三營,參將一員;車兵四營,遊擊將軍一員。城守五營,佐擊將軍一員;戰兵六營,右副將一員;車兵七營,練勇參將一員。執事八營,參將一員;城守九營,佐擊將軍一員;城守十營,佐擊將軍一員;備兵坐營官一員,大號頭官一員。以上部推。監」 鎗號頭官一員,中軍官十一員,千總官二十員,選鋒把總官六員,舊為家丁千總二員,把總一百五十七員,以上俱營推河南領班都司一員。

「神機營官一百八十二員。戰兵一營,左副將一員;戰兵二營,練勇參將一員;車兵三營,遊擊將軍一員;車兵四營,佐擊將軍一員;城守五營,佐擊將軍一員;戰兵六營,右副將一員;車兵七營,練勇參將一員;城守八營,佐擊將軍一員;城守九營,佐擊將軍一員;城守十營,佐擊將軍一員;備兵坐營官一員;大號頭官一員,以上部推。監鎗號頭官一員,中軍官十一員,千總官二十員,選鋒把總官六員,把總一百二十八員,以上俱營推。」 中都領班署副留守四員,舊都司二員。在京各衛,分隸三大營制:府軍前衛,牧馬所,騰驤左衛,騰驤右衛,茂陵衛,獻陵衛,龍虎衛,蕃牧所,通州左衛,留守中衛,大寧中衛,永寧衛,留守右衛,永清左衛,神武中衛,景陵衛,羽林前衛,通州右衛,忠義前衛,龍驤衛,奠靖所,康陵衛,神策衛,瀋陽左衛,「瀋陽右衛,義勇前衛,以上衛分隸五軍營。」 大寧前衛,富峪衛,義勇右衛,燕山左衛,羽林左衛,錦衣衛,營州前屯衛,濟陽衛,羽林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