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53 (1700-1725).djvu/1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人徙家於邢、洺,計口給粟。四月,太原民四百七十人

降。七月,鈞捉生指揮使路貴等十一人降,並補內殿 直。四年八月,邢州王全斌率師攻樂平,鈞拱衛指揮 使王超、散指揮使元威、侯霸榮率所部千八百人降 全斌。未幾,鈞侍衛都指揮使蔚進、馬軍都指揮使郝 貴超與契丹悉兵來救樂平,三戰皆敗之,遂下其城。 詔建為平晉軍,以降兵為「效順軍」,賜以錢帛,靜陽十 八砦遂相率來降。九月,鈞復引契丹攻平晉軍,太祖 遣洺州防禦使郭進、濮州防禦使張彥進、客省使曹 彬、趙州刺史陳萬通將步騎萬餘救之,未至而鈞遁 去。

乾德二年二月,李繼勳攻遼州,刺史杜延韜降之,府 州亦俘楊璘以獻。

按《宋史太祖本紀》,乾德二年二月「戊申朔,北漢遼州 刺史杜延韜以城來降。庚午,府州俘北漢衛州刺史 楊璘來獻」按《北漢世家》,「乾德二年二月,李繼勳與 兵馬鈐轄康延沼、馬步軍都軍頭尹訓率兵攻遼州, 劉鈞遣郝貴超來援,戰於城下,大敗。刺史杜延韜危 蹙,與拱衛都指揮使冀進、兵馬都監侯美籍部兵三 千」降於繼勳,賜延韜等襲衣、銀帶、器幣、鞍勒馬,其降 兵以「效順懷恩」為名。是月,府州擒鈞衛州刺史楊璘 以獻,又鈞耀州團練使周審玉等四人降。賜審玉襲 衣、金帶、絹千疋、銀五百兩、鞍勒馬,仍賜名承璡,以為 左千牛衛大將軍,領汾州團練使。四月,太祖遣馬軍 都校劉光將兵戍潞,備鈞入侵。

乾德三年春正月,王全斌等伐蜀,克劍門,蜀王孟昶 出降。

按《宋史太祖本紀》,乾德二年「冬十一月甲戌,命忠武 軍節度使王全斌為西川行營前軍兵馬都部署,武 信軍節度崔彥進副之,將步騎三萬,出鳳州道;江寧 軍節度使劉光義為西川行營前軍兵馬都部署,樞 密承旨曹彬副之,將步騎二萬,出歸州道以伐蜀。乙 亥,宴西川行營將校於崇德殿,示川陜地圖,授攻取」 《方略》,賜金玉帶、衣物各有差。十二月戊申,劉光義拔 夔州,蜀高彥儔自焚。辛酉,王全斌克萬仞、燕子二砦, 下興州,連拔石圖等二十餘砦。甲子,光義拔巫山等 砦,斬蜀將南光海等八千級,禽其戰櫂都指揮袁德 宏等千二百人。全斌先鋒史進德敗蜀人於三泉砦, 禽其節度使韓保正、李進等。三年春正月癸酉朔,以 出師,不御殿。甲戌,王全斌克劍門,斬首萬餘級,禽蜀 樞密使王昭遠、澤州節度趙崇韜。乙亥,詔「瘞征蜀戰 死,士卒被傷者給繒帛。」壬午,全斌取利州。乙酉,蜀王 孟昶降。「得州四十五,縣一百九十八,戶五十三萬四 千三十有九。」二月庚申,王全斌殺蜀降兵二萬七千 人於成都。三月癸酉,詔置義倉。是月,兩川賊群起,先 鋒都指揮使高彥暉死之,詔所在攻討。夏五月乙亥, 遣開封尹光義勞孟昶於玉津園。丙戌,見孟昶於崇 元殿,宴昶等於大明殿。丁亥,賜將士衣服錢帛。壬辰, 宴孟昶及其子弟於大明殿。六月甲辰,以孟昶為中 書令、秦國公,昶子弟諸臣錫爵有差。庚戌,孟昶薨。秋 七月「壬辰,追封孟昶為楚王。」按《王全斌傳》:「乾德二 年冬,全斌為忠武軍節度,即日下詔伐蜀,命全斌為 西川行營前軍都部署,率禁軍步騎二萬,諸州兵萬 人,由鳳州路進討,召示川陜地圖,授以方略。十二月, 率兵拔乾渠渡、萬仞、燕子二砦,遂下興州。蜀刺史藍 思綰退保西縣,敗蜀軍七千人,獲軍糧四十」餘萬斛, 進拔石圌、魚關、白水二十餘砦。先鋒史延德進軍三 泉,敗蜀軍數萬,擒招討使韓保正、副使李進,獲糧三 十餘萬斛。既而崔彥進、康延澤等逐蜀軍過三泉,遂 至嘉陵,殺擄甚眾,蜀人斷閣道,軍不能進。全斌議取 羅川路以入,延澤潛謂彥進曰:「羅川路險,軍難並進, 不如分兵治閣道。」進與大軍會於深渡。彥進以白全 斌,全斌然之,命彥進、延澤督治閣道,數日成,遂進擊 金山砦,破小漫天砦。全斌由羅川趣深渡,與彥進會。 蜀人依江列陣以待,彥進遣張萬友等奪其橋。會暮 夜,蜀人退保大漫天砦。詰朝,彥進、延澤、萬友分三道 擊之,蜀人悉其精銳來逆戰,又大破之,乘勝拔其砦, 蜀將王審超、監軍趙崇渥遁去,復與三泉監軍劉延 祚、大將王昭遠、趙彥韜引兵來戰,三戰三敗,追至利 州北,昭遠遁去,渡桔柏江焚梁,退守劍門,遂克利州, 得軍糧八十萬斛。自利州趨劍門,次益光。全斌會諸 將議曰:「劍門天險,古稱一夫荷戈,萬夫莫前,諸君宜 各陳進取之策。」侍衛軍頭向韜曰:「降卒牟進言益光 江東,越大山數重,有狹徑名來蘇,蜀人於江西置砦, 對岸有渡,自此出劍關南二十里,至清強店,與大路 合,可於此進兵,即劍門不足恃也。」全斌等即欲卷甲 赴之,康延澤曰:「來蘇細徑,不須主帥親往,且蜀人屢 敗,併兵退守劍門,莫若諸帥協力進攻,命一偏將趨 來蘇,若達清強,北擊劍關,與大軍夾攻,破之必矣。」全 斌納其策,命史延德分兵趨來蘇,造浮梁於江上。蜀 人見梁成,棄砦而遁。昭遠聞延德兵趨來蘇,至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