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53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者覺而止。夏四月,如乾陵。以耶律行平為廣平軍節 度使,夏行美為中順軍節度使,李延弘知「易州蕭從 順加太子太師。五月戊申,清暑柏坡。秋八月丙午,東 京賊將楊詳世密送款,夜開南門納遼軍,擒延琳,渤 海平。」按《蕭孝穆傳》:「九年,大延琳以東京叛,孝穆為 都統討之,戰于蒲水,中軍稍卻,副部署蕭匹敵、都監 蕭蒲奴以兩翼夾擊,賊潰,追敗之于手山北。延琳走 入城,深溝自衛,孝穆圍之,築重城,起樓櫓,使內外不 相通,城中撤屋以爨,其將楊詳世等擒延琳以降,遼 東悉平。」按《蕭蒲奴傳》,「太平九年,大延琳據東京叛, 蒲奴為都監,將右翼軍,遇賊戰蒲水中,軍少卻,蒲奴 與左翼軍夾攻之,先據高麗女直要衝,使不得求援, 又敗賊于手山。延琳走入城,蒲奴不介馬而馳,追殺 餘賊。已而大軍」圍東京,蒲奴討諸叛邑,平吼山賊,延 琳堅守不敢出。既被擒,蒲奴以功加兼侍中。

興宗重熙十一年正月遣蕭特末劉六符使宋取晉陽及瓦橋以南十縣地閏月與宋人和

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十一年春正月戊申,奉迎皇 太后于內殿。庚戌,遣南院宣徽使蕭特末,翰林學士 劉六符使宋,取晉陽及瓦橋以南十縣地。且問興師 伐夏及沿邊疏濬水澤,增益兵戍之故。二月壬寅,如 鴛鴦濼。四月甲戌朔,頒《南征賞罰令》。六月乙亥,宋遣 富弼、張茂實奉書來聘,以書答之。八月丙申,宋復遣」 富弼、張茂實奉書來聘,乞增歲幣銀絹,以書答之。九 月壬寅,遣北院樞密副使耶律仁先、漢人行宮副部 署劉六符使宋約和。是時,富弼為上言,大意謂「遼與 宋和,坐獲歲幣,則利在國家,臣下無與;與宋交兵,則 利在臣下,害在國家。」上感其言,和好始定。閏月癸未, 耶律仁先遣人報宋歲增銀絹十萬兩匹,文書稱貢, 送至白溝。帝喜,宴群臣于昭慶殿。辛卯,仁先、劉六符 還,進宋國誓書。按《蕭惠傳》:帝欲一天下,謀取三關, 集群臣議。惠曰:「兩國強弱,聖慮所悉。宋人西征有年, 師老民疲,陛下親率六軍臨之,其勝必矣。」蕭孝穆曰: 「我先朝與宋和好,無罪伐之,其曲在我。況勝敗未可 逆料,願陛下熟察。」帝從惠言,迺遣使索宋十城,會諸 軍于燕,惠與太弟帥師壓宋境,宋人重失十城,增歲 幣請和,惠以首事功進王。韓按《律耶仁先傳》:十一 年,陞北院樞密副使。時宋請增歲幣銀絹,以償十縣 地產。仁先與劉六符使宋,仍議書貢。宋難之,仁先曰: 曩者石晉報德本朝,割地以獻,周人攘而取之,是非 利害,灼然可見。宋無辭以對,乃定議增銀絹十萬兩 匹,仍稱貢。既還,同知南京留守事。按《劉六符傳》:十 一年與宣徽使蕭特末使宋,索十縣地,還為漢人行 宮副部署。會宋遣使增歲幣以易十縣,復與耶律仁 先使宋,定進貢名。宋難之,六符曰:「本朝兵強將勇,海 內共知,人人願從事于宋,若恣其俘獲,以飽所欲,與 進貢字孰多?況大兵駐燕,萬一南進,何以禦之?顧小 節,忘大患,悔將何及?」宋乃從之,歲幣稱貢。《六符》還,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及宋幣至,命《六符》為三司使以 受之。

重熙十三年,親征李元昊。

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十三年「夏五月,詔徵諸道兵 會西南邊,以討李元昊。秋九月戊辰,宋以親征夏國, 遣余靖致贐禮。壬申,會大軍于九十九泉,以皇太弟 重元、北院樞密使韓國王蕭惠將先鋒兵西征。冬十 月庚寅,祭天地。丙申,獲党項偵人射鬼箭。丁酉,李元 昊上表謝罪。己亥,元昊遣使來奏,欲收叛黨以獻,從」 之。辛亥,元昊遣使來進方物,詔北院樞密副使蕭革 迓之。壬子,軍于河曲。革言元昊親率党項三部來,詔 革詰其納叛背盟,元昊伏罪,賜酒,許以自新,遣之。召 群臣議,皆以大軍既集,宜加討伐。癸丑,督數路兵掩 襲,殺數千人。駙馬都尉蕭胡睹為夏人所執。丁巳,元 昊遣使以先被執者來歸,詔所留夏使亦還其國。 按《蕭惠傳》,惠為北院樞密使。十三年,夏國李元昊誘 山南党項諸部,帝親征,元昊懼,請降。惠曰:「元昊忘奕 世恩,萌姦計。車駕親臨,不盡歸所掠。天誘其衷,使彼 來迎,天與不圖,後悔何及!」帝從之。詰旦,進軍,夏人列 拒馬于河西,蔽盾以立,惠擊敗之。元昊走,惠麾先鋒 及右翼邀之,夏人千餘潰圍出,我師逆擊,大風忽起, 飛沙眯目,軍亂,夏人乘之,蹂踐而死者不可勝計。詔 班師。

重熙十八年秋七月,親征李元昊。冬十月,耶律敵魯 古等敗之。

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十八年「秋七月戊戌,親征。八 月辛酉,渡河,夏人遁,乃還。九月丁未,蕭惠等為夏人 所敗。冬十月,北道行軍都統耶律敵魯古率阻卜諸 軍至賀蘭山,獲李元昊妻及其官僚家屬,遇夏人三 千來戰,殪之。」按《蕭惠傳》:「帝復征夏國,惠自河南進, 戰艦糧船,綿亙數百里。既入敵境,偵候不還,鎧甲載 于」車,軍士不得乘馬。諸將咸請備不虞,惠曰:「諒祚必 自迎車駕,何暇及我?無故設備,徒自弊耳。」數日,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