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9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史記叔孫通傳》:「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群臣飲 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叔孫通說上 曰:『臣願徵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上曰:『可試為 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為之』。於是叔孫通使徵魯諸 生三十餘人及上左右為學者,與其弟子百餘人」為 綿蕞野外,習之月餘,叔孫通曰:「上可試觀。」上既觀,使 行禮,曰:「吾能為此。」迺令群臣習隸。如淳曰:「置設綿 索,為習隸處。」蕞謂以茅翦樹地為纂位。《索隱》曰:「韋昭 云引繩為綿,立表為蕞。」

《香案牘》:「季充號負圖先生,伏生十歲,就石壁中受充 《尚書》,授四代之事。伏生以繩繞腰領,一讀一結,十尋 之繩皆成結矣。」

《漢書孝宣許皇后傳》:「后父廣漢為宦者丞。上官桀謀 反時,廣漢部索其殿中廬,有索長數尺,可以縛人者 數千枚,滿一篋緘封。廣漢索不得,它吏往得之,廣漢 坐論為鬼薪。」《師古》曰:「須得此繩索者,用為桀之反 具。」

《後漢書岑彭傳》:「光武即位,拜彭廷尉,行大將軍事,圍 洛陽數月,朱鮪堅守不肯下。帝以彭嘗為鮪校尉,令 往說之。鮪在城上,彭在城下,相勞苦,歡語如平生。鮪 從城上下索曰:『必信,可乘此上』。」彭趨索欲上,鮪見其 誠,即許降。

《晉書劉寔傳》:「寔字子真,平原人。少貧甚,賣牛衣以自 給。然好學,手約繩,口誦書。郡察孝廉,州舉秀才,皆不 行。」

《陸雲傳》:「張華為人多姿制,又好帛繩纏鬚,雲見而大 笑,不能自已。」

《江逌傳》:「殷浩北伐姚襄,結營逼浩,浩令逌擊之。逌取 數百雞,以長繩連之,繫火於足,群雞駭散,飛集襄營。 襄營火發,因擊之。」

《世說》:桓南郡好獵,每田狩,車騎甚盛,或行陣不整,麏 兔騰逸,參佐無不被繫束。桓道恭,南郡之族也,常自 帶絳綿繩著腰中。南郡問「此何為?」答曰:「公獵好縛人 士,會當被縛,手不能堪芒也。」南郡自此小差。

《十六國春秋?後秦錄》:「姚興親帥群臣如逍遙園,引諸 沙門於澄元堂聽羅什演說佛經。遂大營塔寺,起逍 遙宮殿。庭左右有樓閣,高百尺,相去四十丈,以麻繩 大一圍,兩頭各經樓上。會日,令二人各從樓內出,從 繩上行,以為佛神相遇。」

《南史崔祖思傳》:「祖思,宗人文仲,位徐州刺史,封建陽 縣子,徙封隨縣。嘗獻高帝纏鬚繩一枚,上納受。後卒 於汝陰太守。」

《齊河東王鉉傳》:「鉉,高帝第十九子也。母張氏,有寵於 高帝。鉉又最幼,尤所留心。年三四歲,高帝嘗晝臥纏 髮,鉉上高帝腹上弄繩,高帝因以繩賜鉉。及崩後,鉉 以寶函盛繩,歲時輒開視,流涕嗚咽。」

《陶弘景傳》:「沙門釋寶誌,齊梁之交,稍顯靈跡。祭仲熊 常問仕何所至,了自不答,直解杖頭左索繩擲與之, 莫之解。仲熊至尚書左丞,方知言驗。」

《儒林傳》:「伏曼容子暅,徙新安太守,在郡清恪。郡多麻 苧,家人乃至無以為繩。其厲志如此。」

《章昭達傳》:「大建二年,征江陵,時梁明帝與周軍大蓄 舟艦於青泥中,昭達分遣偏將,乘輕舟焚之。周又於 峽口南岸築壘,名安蜀城,於江上橫引大索,編葦為 橋,以渡軍糧。昭達乃命軍士為長戟,施樓船上,仰割 其索,索斷糧絕,因攻其城降之。」

《北史魏本紀》:「魏之先不為文字,刻木結繩而已。」 《魏書楊大眼傳》:「楊大眼,武都氐楊難當之孫。少有膽 氣,跳走如飛。高祖南伐,令尚書李沖典選征官,大眼 往求,沖弗許。大眼曰:『尚書聽下官出一技』。」便出長繩 三丈,繫髻而走,繩直如矢,馬馳不及。沖曰:「千載以來, 未有逸材若此。」遂用為軍主。

《伽藍記》:河間王琛置玉井金罐,以金五色續為繩。 《北史麥鐵杖傳》:「沈光少驍捷,初建禪定寺,其中旛竿 高十餘丈,適值繩絕,非人力所及,光謂僧曰:『當相為 上繩』。諸僧驚喜,光因取索口銜,拍竿而上,直至龍頭。 繫繩畢,手足皆放,透空而下,觀者駭悅,莫不嗟異,時 人號為肉飛仙。」

《流求國傳》:男女皆帛紵繩纏髮,從項後盤繞至額。 《創業起居注》:宋老生兵敗奔門不得,城上人下繩引 之,老生攀繩欲上,去地丈餘,軍頭盧君諤所部人等 跳躍,及而斬之。

《景龍文館記》:「四年清明,中宗幸梨園,命侍臣為拔河 之戲。以大麻緪兩頭繫十餘小索,每索數人執之,以 挽六弱為輸。時七宰相、二駙馬為東朋,三相五將為 西朋。僕射韋巨源、少師唐休璟,以年老隨緪而踣,久 不能起,帝以為笑樂。」

《原化記》:開元中,嘉興縣以百戲與監司競勝,獄中一 囚曰:「吾解繩技。」吏白於監主,領至戲場,遂捧一團繩, 計百餘尺,將一頭擲於空中,勁如筆,初拋二三丈,次 四五丈,仰直如人牽之,後乃拋高三十餘丈,此人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