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800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二百五十二卷目錄

 棺槨部彙考

  易經繫辭下傳

  禮記檀弓 喪大記

  釋名釋喪制

  說文棺櫬櫃槥

  漢制考

  葬度合棺

  本草綱目古櫬板集解 主治 附方

 棺槨部紀事

 棺槨部雜錄

 棺槨部外編

 溺器部彙考

  周禮天官

  芸窗私志虎子

 溺器部紀事

 溺器部雜錄

考工典第二百五十二卷

棺槨部彙考

易經

《繫辭下傳》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 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本義送死大事,而過於厚。大全南軒張氏曰:「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於此而過,無害也。」 丹陽都氏曰:「杵臼棺槨,所以使民養生送死無憾,所以依於人者過厚也。然養生不足以當大事,故取《小過》之義而已。送死足以當大事,故取《大過》之義焉。」 合沙鄭氏曰:「《大壯》外震,震動也,風雨飄搖之象。《大過》內巽,巽入也,殯葬入土之象。」

禮記

《檀弓》

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堲周。殷人棺槨,周人牆置翣。

陳注瓦棺,始不衣薪也。堲周或謂之土周。堲者,火之餘燼,蓋治土為甎,而四周於棺之坎也。殷世始為棺槨,周人又為飾棺之具,蓋彌文矣。牆柳,衣也。柳者,聚也,諸飾之所聚也。以此障柩,猶垣牆之障家,故謂之「牆翣」,如扇之狀。有畫為黼者,有畫為黻者,有畫雲氣者。多寡之數,隨貴賤之等。

周人以殷人之棺槨葬長殤,以夏后氏之堲周葬中 殤、下殤,以有虞氏之瓦棺葬無服之殤。

有子問於曾子曰:「聞喪於夫子乎?」曰:「聞之矣。死欲速 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參也聞諸夫子 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參也與子游 聞之。」有子曰:「然。然則夫子有為言之也。」曾子以斯言 告於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 子居於宋,見桓司馬自為石槨,三年而不成。夫子曰: 『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為桓 司馬言之也。曾子以子游之言告於有子。有子曰:「然, 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 「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槨,以斯知不欲速 朽也。」

后木曰:「喪,吾聞諸縣子曰:『夫喪,不可不深長思也,買 棺外內易』。」

陳注馮氏曰:「買棺之時,外內皆要精好,此是孝子當為之事,非是父母豫所屬託也。」

君即位而為椑,歲一漆之,藏焉。

君諸侯也。椑,杝棺也。漆之堅強,甓甓然也。人君無論少長,而體尊物備,故即位而造為此棺也。杝棺,親尸者也。每年一漆,示如未成也。「藏焉」者,棺中不欲空虛,如急有待,故藏物於中。一本不欲令人見,故藏之。

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杝棺一,梓 棺二,四者皆周。

陳注水牛兕牛之革耐濕,故以為親身之棺。二革合被為一重,杝木亦耐濕,故次於革,即前章所謂「椑」也。梓木棺二,一為屬,一為大棺。杝棺之外有屬棺,屬棺之外又有大棺。四者皆周,言四重之棺,上下四方悉周匝也。惟槨不周,下有茵,上有抗席故也。

棺束縮二衡三衽,每束一。

陳注古者,棺不用釘,惟以皮條直束之二道,橫束之三道。衽形如今之銀,則子兩端大而中小,漢時呼為小要,不言何物為之,其亦木乎?衣之縫合處曰衽,以《小要》連合棺與蓋之際,故亦名衽。先鑿木置衽,然後束以皮,每束處必用一衽,故云「衽每束一」也。

柏槨以端,長六尺。

陳注「天子以柏木為槨。」端猶「頭」也,用柏木之頭為之,其長六尺。

天子之殯也,「菆塗龍輴以槨,加斧於槨上,畢塗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