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8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英雄相遇處 ,小水鎮李靖虯髯公相遇處》,有祠。

老生寨 ,與秦王嶺相對,宋老生築以拒唐兵處。唐攻霍邑,為老生所遏,兵不得進,因神語從間道進,遂破之。神即霍山神也。

漁鼓洞 雙白里,深靜村,擊石聲如漁鼓,故名。「聖松樹 」 在文殊原,高四丈,相傳文殊坐現于此。

《介廟牡丹 》廟中牡丹數本,枝幹碩大,每開時,花皆紅色。有白花一朵,開無定處。人以為神,不敢輕折。

蒲縣

講道臺 縣北蒲峪山,蒲伊子與帝堯講道處。故仵城 縣西北六十三里。後魏大武于此置仵城縣,正平間,置仵城郡,隋廢郡,以縣屬汾州。石城廢縣 縣西六十里。「後魏孝文帝于此置石城縣,後周大象三年,改石城縣為蒲子縣。隋大業三年,移置縣治,其城遂廢。」

蒲縣故城 縣西南二里。隋大業二年,置新城,改為蒲縣。唐武德初,移治城東,其城遂廢。今名「無意村。」

《歲寒亭 》城西翠屏山晉文公廟內,松柏森蔚,夏月如冬。

蒲州

風陵 州南六十里黃河北岸,因風后塚,故名。虞都古城 ,州城外東南與州城相連,內有舜陵寢。

舜宅 ,《宋山川記》云:「蒲坂城中有舜廟,城外有舜宅」 ,蓋古城之外,今之廟基是也。

舜井 州城東舜廟後,東西二井相去不數武。宋真宗幸廟,作贊,名「廣孝泉。」

「歷觀 城南」 ,舜所耕歷山上。

雷澤 州南四十五里雷首山下。舜漁於雷澤,即此。

陶邑 州北三十里黃河東岸。舜陶于河濱,器不苦窳,故名。唐馬燧敗李懷光於陶,分兵會渾瑊,逼河中府,即此。《水經注》曰:「陶城在蒲坂城北」 ,即舜所都也。

二妃壇 。《山川記》云:蒲坂城外有二妃壇,蓋祀娥皇、女英處。今名娥英陵,在蒼陵谷山之上。蒲坂縣 州城東五里。《水經注》云:「《地理志》曰:縣故蒲也,王莽更名蒲坂。」 應劭曰:「秦始皇東巡,見有長坂,故加坂也。」 孟康曰:「晉文公以蒲賂秦,秦人還蒲於魏,魏人喜曰:『蒲反矣』。故曰蒲坂也。」 晉陽故城 ,州東四十里,今名晉城。《綱目》書「秦取晉陽」 ,即此。

河曲 州南六十里。黃河之曲。《春秋》秦人、晉人戰於河曲,即此。

李樂營 中條山南。漢興平間,獻帝渡河,幸李樂營,河東太守王邑奉獻綿帛于此。

越城 北門外。周圍一百三十步。西魏大統四年造浮橋,九年築城以防越渡,故名。舊《志》謂魏豹所築,盛兵蒲坂以塞臨晉者,非也。永樂城 ,州東南一百二十里。後周置永樂郡。唐初置縣。宋罷縣為鎮。其地有降生臺,相傳侯道華昇仙處。唐李商隱寓此。

白樓 北城上。《唐詩》云:「魏國山川在白樓。」 避暑樓 ,州城南。中條山。棲巖寺,隋建。

《河東》廢縣 州西北隅「宣化坊,今改建按察分司。其前有鐵人二,東西相對,各高三尺。相傳唐明皇幸此,臣民鑄金以示榮。」

鐵牛 州城外黃河岸上。唐開元二十二年,鑄八牛,「東西岸各四牛,以鐵人策之,其牛並鐵柱入地丈餘,前後鐵柱三十六,鐵山四,夾岸以維浮梁。」 皮曰休有《河橋賦》,張說有《橋贊》。宋祥符四年,真宗次河中,渡河橋,觀鐵牛,作詩。嘉祐八年秋,水漲梁絕,西牛沉沒。真定僧懷炳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木鉤牛,除去土,舟浮牛出,止得其三,得牛而梁復成,詔賜懷炳紫衣。

呂洞賓故宅 州南永樂鎮,呂巖所居,唐即其地為呂公祠,元為純陽宮,有銀杏樹,相傳呂公手植。

逍遙樓 北城上,唐明皇有詩。

《綠莎廳 》唐河中府有《綠莎廳》。

蕭風樓 城內。唐廣明中,王重榮建。時與黃巢戰,誓眾於樓,因以「克復」 為名。宋真宗祀后土,幸河中,以舜故都,更今名,命陳堯叟為記。

鸛雀樓 「州西南城上,舊在黃河中高阜,時有鸛雀棲其上,故名。」

爽心亭 州東南萬固寺,五代時建。

西關城,柵 州城西。五代漢乾祐間,郭威遣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