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9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亦豈太子福耶?」竟不往。

侍衛部雜錄

蔡邕《獨斷》:「《樊噲冠》,漢將軍樊噲造次所冠,以入項籍 營,廣七寸,前出四寸。司馬殿門大護衛士服之。」 《演繁露》、沈約《宋志》:「虎賁,舊訓虎奔,言如虎之奔走也。 王莽以古有勇士孟賁,故以奔通,不必取孟賁為義。」 《歸田錄》:「寶元、康定之間,余自貶所還,過京師,見王君 貺,初作舍人,自契丹使歸,余時在坐,見都知押班殿 前馬」步軍聯騎立門外,呈榜子,稱「不敢求見。」舍人遣 人謝之而去。至慶曆三年,余作舍人,呵引者即斂馬 駐立,前呵者傳聲,太尉立馬,急遣人謝之。比舍人馬 過,然後敢行。後予官於外,十年而還,遂入翰林為學 士,見三衙呵引甚雄,不復如當時與學士相逢,分道 而過,更無斂避之禮。蓋兩制漸輕而三衙漸重。舊制, 「侍衛親軍與殿前分為兩司,自侍衛司不置馬步軍 都指揮使,止置馬軍指揮使、步軍指揮使。」以來,侍衛 一司自分為二,故與殿前司列為三衙也。五代軍制 已無典法,而今又非其舊制者多矣。

《金史訛可傳》:劉祈曰:「金人南渡之後,近侍之權尤重。 蓋宣宗喜用其人以為耳目,伺察百官,故奉御輩採 訪民間,號『行路御史。或得一二事即入奏之,上因所 責臺官漏泄,皆抵罪。又方面之柄,雖委將帥,又差一 奏御在軍中號曰『監戰』。每臨機制變,多為所牽制,遇 敵輒先奔,故師多喪敗。哀宗因之不改,終至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