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9 (1700-1725).djvu/5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四百十六卷目錄

 太醫院部名臣列傳

  北周

  姚僧垣      褚該

  遼

  直魯古

  宋

  劉翰       趙自化

  沙門洪蘊     王懷隱

  陳昭遇      馮文智

  閻文顯      劉贇

  許希       錢乙

  僧智緣

  金

  紀天錫

  元

  許國禎子扆

 太醫院部藝文一

  御製銅人腧穴針灸圖序略  明英宗

  太醫院題名碑記      黃洪憲

 太醫院部藝文二

  贈國醫張子和       金李夷

 太醫院部紀事

 太醫院部雜錄

官常典第四百十六卷

太醫院部名臣列傳

北周

姚僧垣

按《周書》本傳,「僧垣,字法衛,吳興武康人,吳太常信之 八世孫也。曾祖郢,宋員外散騎常侍、五城侯。父菩提, 梁高平令。嘗嬰疾歷年,乃留心醫藥。梁武帝性又好 之,每召菩提討論方術,言多會意,由是頗禮之。僧垣 幼通洽,居喪盡禮。年二十四,即傳家業。梁武帝召入 禁中,面加討試,僧垣酬對無滯,梁武帝甚奇之。大通」 六年,解褐臨川嗣王國左常侍。大同五年,除驃騎廬 陵王府田曹參軍。九年,還領殿中醫師。時武陵王所 生葛修華,宿患積時,方術莫效。梁武帝乃令僧垣視 之,還具說其狀,并記增損時候。梁武帝歎曰:「卿用意 綿密,乃至於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朕常以前代名 人,多好此術,是以每恆留情,頗識治體。今聞卿說,益 開人意。」十一年,轉領太醫正,加文德主帥、直閤將軍。 梁武帝嘗因發熱,欲服大黃。僧垣曰:「大黃乃是快藥。 然至尊年高,不宜輕用。」帝弗從,遂至危篤。梁簡文帝 在東宮,甚禮之,四時伏臘,每有賞賜。太清元年,轉鎮 西湘東王府中記室參軍。僧垣少好文史,不留意於 章句,時商略今古,則為學者所稱。及侯景圍建業,僧 垣乃棄妻子赴難。梁武帝嘉之,授戎昭將軍、湘東王 府記室參軍。及宮城陷,百官逃散,僧垣假道歸,至吳 興,謁郡守張嶸。嶸見僧垣流涕曰:「吾過荷朝恩,今報 之以死。君是此邦大族,又朝廷舊臣,今日得君,吾事 辨矣。」俄而景兵大至,攻戰累日,郡城遂陷。僧垣竄避 久之,乃被拘執。景將侯子鑒素聞其名,深相器遇,因 此獲免。及梁簡文嗣位,僧坦還建業,以本官兼中書 舍人。子鑒尋鎮廣陵,僧垣又隨至江北。梁元帝平侯 景,召僧垣赴荊州,改授晉安王府諮議。其時雖剋平 大亂,而任用非才,朝政混淆,無復綱紀。僧垣每深憂 之,謂故人曰:「吾觀此形勢,禍敗不久。今時上策,莫若 近關。」聞者皆掩口竊笑。梁元帝常有心腹疾,乃召諸 醫議治療之方。咸謂至尊至貴,不可輕脫,宜用平藥, 可漸宣通。僧垣曰:「脈洪而實,此有宿食,非用大黃,必 無差理。」梁元帝從之,進湯訖,果下宿食,因而疾愈。梁 元帝大喜。時初鑄錢,一當十,乃賜錢十萬,實百萬也。 及大軍剋荊州,僧垣猶侍梁元帝,不離左右,為軍人 所止,方泣涕而去。尋而中山公護使人求僧垣,僧垣 至其營,復為燕公于謹所召,大相禮接。太祖又遣使 馳驛徵僧垣,謹故留不遣。謂使人曰:「吾年時衰暮,疹 疾嬰沉,今得此人,望與之偕老。」太祖以謹勳德隆重, 乃止焉。明年,隨謹至長安。武成元年,授小畿伯下大 夫。金州刺史伊婁穆以疾還京,請僧垣省疾。乃云:「自 腰至臍,似有三縛,兩腳緩縱,不復自持。」僧垣為診脈, 處湯三劑。穆初服一劑,上縛即解;次服一劑,中縛復 解;又服一劑,三縛悉除,而兩腳疼痺,猶自攣弱。更為 合散一劑,稍得屈伸。僧垣曰:「終待霜降,此患當愈。」及 至九月,遂能起行。大將軍、襄樂公賀蘭隆,先有氣疾, 加以水腫,喘息奔急,坐臥不安。或有勸其服《決命大 散》者,其家疑未能決,乃問僧垣。僧垣曰:「意謂此患不 與大散相當,若欲自服,不煩賜問。」因而委去。其子殷 勤拜請曰:「多時抑屈,今日始來,竟不可治,意實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