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95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蓋不得已,所以重人倫之變也。遼據北方,風化視中 土為疏。終遼之世,得賢女二,烈女三,以見人心之天 理有不與世道存亡者。

《列女傳序》
宋·史

古者天子親耕,教男子力作;皇后親蠶,教女子治生。 王道之本,風俗之原,固有在矣。男有塾師,女有師氏, 國有其官,家有其訓。然而《詩》《書》所稱男女之賢,尚可 數也。世道既降,教典非古。男子之志四方,猶可隆師 親友以為善。女子生長環堵之中,能著美行,垂於汗 青,豈易得哉!故歷代所傳列女,何可棄也?考宋舊史, 得列女若干人,作《列女傳》。

《列女傳序》
史金

漢成帝時,劉向始述三代賢妃淑女,及淫泆奢僭,興 亡盛衰之所由,彙分類別,號《列女傳》,因以諷諫。范曄 始載之《漢史》。古者女子生十年有女師,漸長有麻枲 絲繭之事,有祭祀助奠之事。既嫁,職在中饋而已,故 以無非無儀為賢。若乃嫠居寡處,患難顛沛,是皆婦 人之不幸也。一遇不幸,卓然能自樹立,有烈丈夫之 風,是以君子異之。

《列女傳序》
元·史

古者女子之居室也,必有傅姆、師保為陳《詩》《書》圖史 以訓之。凡左右佩服之儀,內外授受之別,與所以事 父母舅姑之道,蓋無一不備也。而又有天子之后妃、 諸侯之夫人,躬行於上以率化之,則其居安而有淑 順之稱,臨變而有貞特之操者,夫豈偶然哉?後世此 道既廢,女子而處閨闥之中,溺情愛之私,耳不聆箴 史之言,目不睹防範之具,由是動踰禮則,而往往自 放於邪僻矣。苟於是時而有能以懿節自著者焉,非 其生質之美,則亦豈易致哉?史氏之書,所以必錄而 勿敢略也。元受命百餘年,女婦之能以行聞於朝者 多矣,不能盡書,采其尢卓異者,具載於篇。其間有不 忍夫死,感慨自殺以從之者,雖或失於過中,然較於 「苟生受辱」,與「更適而不知愧者」有間矣。故特著之以 示勸勵之義云。

《內訓序》
明·仁孝文皇后

「吾幼承父母之教,誦《詩》《書》之典,職謹女事,蒙先人積 善餘慶,夙備掖庭之選,事我孝慈高皇后,朝夕侍朝。 高皇后教諸子婦,禮法唯謹。吾恭奉儀範,日聆教言, 祇敬佩服,不敢有違。肅事今皇帝三十餘年,一遵先 志,以行政教。吾思備位中宮,愧德弗似,歉於率下,無 以佐皇上內治之美,以忝高皇后之訓。常觀史傳,求」 古賢婦貞女,雖稱德性之懿,亦未有不由於教而成 者。古者教必有方,男子八歲而入小學,女子十年而 聽姆教。小學之書無傳,晦菴朱子爰編緝成書,為小 學之教者始有所入。獨女教未有全書,世惟取范曄 《後漢書》、曹大家《女誡》為訓,恆病其略。有所謂《女憲》《女 則》,皆徒有其名耳。近世始有女教之書盛行,大要撮 《曲禮內則》之言,與《周南》《召南》《詩》之小序及傳記而為 之者。仰惟我高皇后教訓之言,卓越往昔,足以垂法 萬世。吾耳熟而心藏之,乃於永樂二年冬,用述高皇 后之教以廣之為《內訓》二十篇,以教宮壼。夫人之所 以克聖者,莫嚴於養其德性,以修其身。故首之以德 性,次之以修身,修身莫切於謹言行,故次之以「慎言、 謹行。」推而至於勤勵節儉,而又次之以《警戒》。人之所 以獲久長之慶者,莫加於積善。所以無過者,莫加於 遷善。數者皆身之要,而所以取法者則必守我高皇 后之教也。故繼之以《崇聖訓》。遠而取法於古,故次之 以《景賢範。上》而至於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又推而至 於母「儀睦親,慈幼逮下,而終之以待外戚。」顧以言詞 淺陋,不足以發揚深旨,而其條目亦粗備矣。觀者於 此,不必泥於言而但取其意,其於治內之道或有裨 於萬一云。永樂三年正月望日序。

《女誡內訓序》
神宗

《禮》稱:「天子理陽道以聽天下之外治,后理陰德以聽 天下之內治。」男子正位,化成俗美,故能不降階序而 天下咸理。朕以沖昧,統膺鴻緒,仰承聖母諄諄訓迪, 勉以法祖親賢,勵學勤政為務。數年以來,始克有省 俛焉。思所以興道致理者,庶無廑夫慈慮焉。頃以中 宮正位宗廟,有助聖母,恐母儀之教未闡,迺取曹大 家《女誡》一書,俾儒臣註解,以弘內範。蓋以此書簡要 明肅,足為萬世女則之規。夙經聖慈服膺誦法,是以 亟為表章。暨仁孝文皇后《內訓》二書,俾諸保傅姆朝 夕進講於宮闈,爰以毓成淑德,用奠坤維,共襄乾治, 則是書之功莫大焉。仍鏤其副本,頒示中外,使庶民 之家得以訓誨女子,有資閫教,其於刑于之化。不無 裨益云爾。萬曆八年歲在庚辰。春三月御製序

《古列女傳序》
黃嘉育

客有問於黃懷英氏曰:「劉中壘津津女德,王臨川迂, 其述諸狂女,而子又津津中壘也,將不臨川是乎?」曰: 「姬吾語:若地美而嘉禾生焉,水清而嘉魚出焉,《易凶》 《歸妹》《詩讚》《王睢》《昌國》《刑家》《內則》焉賴?客何不臨川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