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生。父訓異之。永元八年,入掖庭為貴人。十四年,立為 皇后。是時方國貢獻,競求珍麗之物。自后即位,悉令 禁絕,歲時但供紙墨而已。元興元年,殤帝始生,百日 后迺迎立之,尊后為皇太后。太后自入宮掖,從曹大 家受經書,兼天文算數。晝省王政,夜則誦讀。而患其 謬誤,懼乖典章,迺博選諸儒劉珍等及博士議郎、四 府掾史五十餘人,詣東觀讎校傳記。事畢,奏御,賜葛 布各有差。又詔中官近臣,於東觀受讀經傳,以教授 宮人,左右習誦,朝夕濟濟。元初五年,平望侯劉毅以 太后多德政,欲令早有注記,上書安帝,帝從之。六年, 太后詔徵和帝弟濟北、河間王子男女五歲以上四 十餘人,又鄧氏近親子孫三十餘人,並為開邸第,教 學經書,躬自監試。尚幼者使置師保,朝夕入宮,撫循 詔導,恩愛甚渥。迺詔從兄河南尹豹、越騎校尉康等 曰:「吾所以引納群子,置之學官者,實以方今承百王 之敝,時俗淺薄,巧偽滋生,《五經》衰缺,不有化導,將遂 陵遲。故欲褒崇聖道,以匡失俗。《傳》不云乎:『飽食終日, 無所用心』。難矣哉!今末世貴戚食祿之家,溫衣美飯, 乘堅驅良,而面牆術學,不識臧否,斯故敗過所從來 也。」永平中,四姓小侯皆令入學,所以矯俗厲薄,反之 忠孝。先公既以武功書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孫, 故能束脩不觸羅網。誠令兒曹上述祖考休烈,下念 詔書本意,則足矣。其勉之哉!

《隗囂傳》:「囂素有名,好經書,遂共推為上將。」

《順陽懷侯嘉傳》:「順陽懷侯嘉,字孝孫,光武族兄也。父 憲,舂陵侯敞同產弟。嘉少孤,性仁厚,南頓君養視如 子。後與伯升俱學長安,習《尚書》《春秋》。」

《耿弇傳》:「父況,字俠游,以明經為郎。弇少好學,習父業。」 《袁崧書》曰:弇少學《詩》《禮》,明銳有權謀。

《杜茂傳》:「郭涼字公文,右北平人也。身長八尺,氣力壯 猛,雖武將,然通詩書,多智略。」

《竇融傳》:「融上疏曰:臣融年五十三,有子年十五,質性 頑鈍。臣融朝夕教導以經藝,不得令觀天文,見讖記。 誠欲令恭肅畏事,恂恂循道,不願其有才能,何況迺 當傳以連城廣土,享故諸侯王國哉?」

《馬援傳》:援西歸隴右,隗囂與援共臥起,問以東方流 言及京師得失。援說囂曰:「前到朝廷,上引見數十,每 接讌語,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敵也。且開心見誠, 無所隱伏。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同。經學博覽,政事 文辨,前世無比。」

《卓茂傳》:「茂字子康,南陽宛人也。父祖皆至郡守。茂,元 帝時學於長安,事博士江生,習《詩》《禮》及歷算,究極師 法,稱為通儒。」

劉宣字子高安眾侯崇之從弟。知王莽當篡乃變名 姓抱經書隱避林藪建武初乃出,光武以宣襲封安 眾侯。

《劉寬傳》:延熹八年,徵拜尚書令,遷南陽太守。每行縣, 止息亭傳,輒引學官祭酒及處士諸生執經對講,見 父老慰以農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訓,人感德興 行,日有所化。靈帝頗好學藝,每引見寬,常令講經。寬 嘗於坐被酒睡伏,帝問太尉醉邪,寬仰對曰:「臣不敢 醉,但任重責大,憂心如醉。」帝重其言。

《韋彪傳》:「彪兄豹,豹子著,字休明,少以經行知名,不應 州郡之命。大將軍梁冀辟,不就。」

《趙典傳》:「典字仲經,少篤行隱約,博學經書,弟子自遠 方至。建和初,四府表薦,徵拜議郎,侍講禁內,累遷太 常。朝廷每有災異疑議,輒咨問之,典據經正對,無所 曲折。每得賞賜,輒分與諸生之貧者。」

《郅惲傳》:「惲字君章,汝南西平人也。年十二失母,居喪 過禮。及長,理《韓詩》《嚴氏春秋》,明天文曆數。王莽時,寇 賊群發,惲乃仰占元象,嘆謂友人曰:方今鎮歲熒惑, 並在漢分翼軫之域,去而復來,漢必再受命,福歸有 德,如有順天發策者,必成大功。」

《朱浮傳》,上光武書:「是以博舉明經,唯賢是登。」《漢官 儀》曰:博士,秦官也。武帝初,置五經博士,後增至十四 人。太常差選有聰明威重一人為祭酒,總領綱紀。其 舉狀曰:「生事愛敬,喪沒如禮。通《易》《尚書》《孝經》《論語》,兼 綜載籍,窮微闡奧。隱居樂道,不求聞達。身無金痍痼 疾,世六屬不與妖惡交通。王侯賞賜,行應四科,經任, 博士,下言,某官某甲保舉。」

《梁統傳》:「子松,字伯孫,少為郎,尚光武女舞陰長公主, 再遷虎賁中郎將。松博通經書,明習故事,與諸儒修 明堂、辟雍、郊祀、封禪禮儀,常與論議,寵幸無比。 松弟竦,字叔敬,少習孟氏《易》,弱冠能教授。後坐兄事, 與弟恭俱徙九真。既徂南土,歷江湖,濟沅、湘,感悼子 胥、屈原以非辜沈身,迺作《悼騷賦》,繫元石而沈之。顯 宗後」詔聽還本郡。竦閉門自養,以經籍為娛,著書數 篇,名曰《七序》。班固見而稱曰:「孔子著《春秋》而亂臣賊 子懼,梁竦作《七序》而竊位素餐者慚。」

《馮緄傳》:「緄字鴻卿,巴郡宕渠人也。少學《春秋》司馬兵 法,後拜屯騎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