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考證

緄弟允,清白有孝行,能理《尚書》,善推步之術,拜降虜

校尉。」

《劉般傳》:般數歲而孤,獨與母居。王莽敗,天下亂,太夫 人與般轉側兵革中,般雖尚少,而篤志修行,講論不 怠。其母及諸舅以子身寄絕域,死生未必不宜,苦積 如此,數以曉般,般猶不改其業。建武八年,隗囂敗,河 西始通,般即將家屬東至洛陽,修經學於師門。明年, 光武下詔,封般為菑丘侯。

《周磐傳》:磐字堅伯,汝南安成人,徵士燮之宗也。祖父 業,建武初為天水太守。磐少游京師,學古文《尚書》《洪 範》、五行、《左氏傳》。好禮有行,非典謨不言,諸儒宗之。居 貧養母,儉薄不充,嘗誦《詩》至《汝墳》之卒章,慨然而歎, 迺解韋帶,就孝廉之舉。

《宋均傳》:「均字叔庠,南陽安眾人也。父伯,建武初為五 官中郎將。均以父任為郎,時年十五,好經書,每休沐 日,輒受業博士,通《詩》《禮》,善論難。至二十餘,調補辰陽 長。其俗少學者而信巫鬼,均為立學校,禁絕淫祀,人 皆安之。」

《光武十王傳》:沛獻王輔,矜嚴有法度,好經書,善說京 氏《易》《孝經》《論語傳》及圖讖,作《五經論》。時號之曰「沛王 通語。」

濟南安王康子孝王香嗣。永初二年,封香弟四人為 列侯。香篤行,好經書。初,叔父篤有罪不得封,西平昌 侯昱坐法失侯。香乃上書分爵土封篤子丸、昱子嵩, 皆為「列侯。」

《東平憲王蒼傳》:「蒼少好經書,有智思。為人美須䫇,要 帶十圍。顯宗甚愛重之。永平十五年,帝以所作《光武 本紀》示蒼,蒼因上《光武受命中興頌》,帝甚善之,以其 文典雅,特令校書郎賈逵為之訓詁。建初六年,蒼上 疏求朝。明年,帝許之,賜以祕書、《列僊圖》、道術祕方。明 年薨,詔封上蒼自建武以來章奏及所作書、記、賦、頌」、 七言別字歌詩,并集覽焉。

《樂恢傳》:「恢長好經書,事博士焦永。永為河東太守,恢 隨之宮,閉廬精誦,不交人物。後永以事被考,諸弟子 皆以通關被繫,恢獨皦然不污於法,遂篤志為名儒。」 《何敞傳》:「何敞字文高,扶風平陵人也。其先家於汝陰。 六世祖比干,學《尚書》於晁錯。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 由待以殊禮。敞論議高,常引大體,多所匡正。司徒袁」 安亦深敬重之。是時京師及四方累有奇異鳥獸草 木,言事者以為祥瑞。敞通經傳,能為天官,意甚惡之, 乃言於二公曰:「夫瑞應依德而至,災異緣政而生。故 鴝鵒來巢,昭公有乾侯之戹;西狩獲麟,孔子有兩楹 之殯;海鳥避風,臧文祀之,君子譏焉。今異鳥來於殿 屋,怪草生於庭際,不可不察。」由安懼然不敢答。 《陳寵傳》:永元十六年,代徐防為司空。寵雖傳法律,而 兼通經書,奏議溫粹,號為任職相。

《爰延傳》:「延字季平,陳留外黃人也。清苦好學,能通經 教授。」

《孝明八王傳》:「陳敬王羨博涉經書,有威嚴,講論於白 虎殿。」

《崔駰傳》:「駰高祖朝生子舒,舒小子篆,為郡文學,以明 經徵詣公車。母師氏能通經學百家之言,莽寵以殊 禮,賜號義成夫人,金印紫綬,文軒丹轂,顯於新世。後 以篆為建新大尹。」

駰年十三,能通《詩》《易》《春秋》,博學有偉才,盡通古今訓 詁百家之言。善屬文。少游太學,與班固、傅毅同時齊 名。

駰子瑗。瑗子實,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少沈靜,好典 籍,父卒,隱居墓側。服竟,三公並辟,皆不就。桓帝初,詔 公卿郡國舉至孝篤行之士,實以郡國舉,徵詣公車, 病不對策,除為郎。明於政體,吏才有餘,論當世便事 數十條,名曰《政論》。指切時要,言辯而确,當世稱之。仲 長統曰:「凡為人主,宜寫一通,置之坐側。」徵拜議郎,復 與諸儒博士共雜定《五經》所著碑、箴、銘七言詞文、表 記書凡十五篇。

《周燮傳》:燮生而欽頤折額,醜狀駭人,其母欲棄之,其 父不聽曰:「吾聞聖賢多有異貌,興我宗者,乃此兒也。」 於是養之。始在髫鬌,而知廉讓。十歲就學,能通《詩》《論》。 及長,專精禮《易》,不讀非聖之書,不修賀問之好。 《姜肱傳》:肱博通五經,兼明星緯,士之遠來就學者三 千餘人,諸公爭加辟命,皆不就。

《楊震傳》:震少好學,受《歐陽尚書》於太常桓郁,明經博 覽,無不窮究。諸儒為之語曰:「關西孔子楊伯起。」 震子秉,字叔節,少傳父業,兼明京氏《易》,博通書傳。常 隱居教授,年四十餘,乃應司空辟,拜侍御史。

《張皓傳》:「子綱,少明經學,雖為公子,而厲布衣之節。舉 孝廉不就,辟高第,為御史。」

《欒巴傳》:「巴字叔元,魏郡內黃人也。好道。順帝世以宦 者給事掖庭,補黃門令。非其好,性質直,學覽經典,雖 在中官,不與諸常侍交接。後陽氣通暢,白上乞退,擢 拜郎中,四遷桂陽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