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1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陳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也。少與同郡雷義為友,俱 學《魯詩》《顏氏春秋》。太守張雲舉重孝廉。

范冉,字史雲,陳留外黃人也。少為縣小吏,年十八,奉 檄迎督郵。冉恥之,乃遁去。到南陽,受業於樊英。又游 三輔,就馬融通經,歷年乃還。

《方術傳》:李郃字孟節,漢中南鄭人也。父頡,以儒學稱。 官至博士。郃襲父業,游太學,通《五經》,善河、洛風星,外 質樸,人莫之識。

廖扶,字文起,汝南平輿人也。習《韓詩》《歐陽尚書》,教授 常數百人。

樊英,字季齊,少受業三輔,兼明五經。

唐檀,字子產,豫章南昌人也。少游太學,習京氏《易》、韓 《詩》《顏氏春秋》,尤好災異星占。後還鄉里,教授常百餘 人,著書二十八篇,名為《唐子》。

公沙穆,字文乂,北海膠東人也。家貧賤,自為兒童,不 好戲弄。長習《韓詩》《公羊春秋》,尤銳思河、洛推步之術。 居建成山中,依林阻為室,獨宿無侶。時暴風震雷,有 聲於外,呼穆者三,穆不與語。有頃,呼者自牖而入,《音》 狀甚怪。穆誦經自若,終亦無他妖異。

韓說,字叔儒,會稽山陰人也。博通《五經》,尤善圖緯。之 學舉孝廉,與議郎蔡邕友善,數陳災眚及賦奏頌連 珠。稍遷侍中。

華佗,字元化,游學徐土,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操聞 而召佗,佗求還取方,數期不反,操殺之。臨死,出一卷 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敢受。佗不強與, 索火燒之。

《逸民傳》:井丹字大春,扶風郿人也。少受業太學,通《五 經》,善談論,故京師為之語曰:「五經紛綸井大春。」 高鳳,字文通,南陽葉人也。少為書生,家以農畝為業。 而專精誦讀,晝夜不息。妻嘗之田,曝麥於庭,令鳳護 雞。時天暴雨,而鳳持竿誦經,不覺潦水流麥。妻還,怪 問之,鳳方悟之。其後遂為名儒,乃教授業於西唐山 中。

《夜郎國傳》:「桓帝時,郡人尹珍,自以生於荒裔,不知禮 義,乃從汝南許慎應奉受經書圖緯,學成還鄉里教 授,於是南域始有學焉。珍官至荊州刺史。」

《拾遺記》:「賈逵年五歲,明慧過人。其姊韓瑤之婦嫁瑤, 無嗣而歸,亦以貞明見稱。聞鄰中讀書,旦夕抱逵,隔 籬而聽之。逵靜聽不言,姊以為喜。至年十歲,乃」 諳誦 《六經》。姊謂逵曰:「吾家貧困,未嘗有教者入門,汝安知 天下有《三墳》五典,而誦無遺句耶?」 逵曰:「憶昔姊抱逵 於籬間,聽鄰家讀書,今萬不遺一。」 乃剝庭中桑皮,以 為牒,或題於扉屏,且誦且記。及期年,經文通遍於閭 里間。每有觀者,稱云「振古無倫,門徒來學,不遠萬里。」 或襁負子孫,舍於門側,皆口授經文,贈獻者,積米盈 倉。或云:「賈逵非力耕所得,誦經亡倦,所謂舌耕也。」 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每言:「人而 不學則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菴,削荊為筆, 剋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縞以自照觀。 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更 以淨衣易之,非聖人之言不視。臨終誡曰:「夫人好學, 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河」 洛祕奧 非正典籍所載,皆注記於柱壁及園林樹木,慕學者 來輒寫之,時人謂《任氏經苑》。

何休木訥多智,三墳五典,陰陽算術,河洛讖緯,及遠 年古諺,歷代圖籍,莫不咸誦也。門徒有問者,則為註 記,而口不能說。作《左氏膏肓》《公羊廢疾》《穀梁墨守》,謂 之《三闕》,言理幽微,非知機藏,往不可通焉。及成,鄭康 成蜂起而攻之,求學者不遠千里,贏糧而至,如細流 之赴巨海。京師謂康成為經神,何休為《學海》。

《高士傳》:「申屠蟠字子龍,隱居篤學,治京氏《易》《嚴氏春 秋》《小戴禮》,三業先通,因博貫五經,兼明圖緯。

摯恂,字季直,伯陵之十二世孫也。明禮《易》,遂治五經。 博通百家之言,又善屬文,詞論清美。渭濱弟子扶風 馬融、沛國桓驎等,自遠方至者十餘人。既通古今,而 性復溫敏,不恥下問,故學者宗之。嘗慕其先人之《高 》,遂隱於南山之陰。初,馬融如恂受業,恂愛其才,因以 女妻之。融後果為大儒,文魁當世,以是服恂之知人。 永和中,常博求名儒,公卿薦恂行侔顏閔,學擬仲舒, 文參長卿,才同賈誼,實瑚璉器也。宜在宗廟,為國碩 輔。由是公車徵,不詣。大將軍竇武舉賢良,不就,清名 顯於世,以壽終,三輔稱獎。

《英雄記抄》:「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也。少知名,號《八 俊》。州界」 群寇既盡,表乃開立學官,博求儒士,使綦毋 闓、宋忠等撰《五經章句》,謂之後定。

何休木訥多智,三墳五典,陰陽算術,河洛讖緯,及遠 年古諺,歷代圖籍,莫不咸誦也。門徒有問者,則為註 記,而口不能說。作《左氏膏肓》《公羊廢疾》《穀梁墨守》,謂 之《三闕》,言理幽微,非知機藏,往不可通焉。及成,鄭康 成蜂起而攻之,求學者不遠千里,贏糧而至,如細流 之赴巨海。京師謂康成為經神,何休為《學海》。

《高士傳》:「申屠蟠字子龍,隱居篤學,治京氏《易》《嚴氏春 秋》《小戴禮》,三業先通,因博貫五經,兼明圖緯。」

摯恂,字季直,伯陵之十二世孫也。明禮《易》,遂治五經。 博通百家之言,又善屬文,詞論清美。渭濱弟子扶風 馬融、沛國桓驎等,自遠方至者十餘人。既通古今,而 性復溫敏,不恥下問,故學者宗之。嘗慕其先人之高, 遂隱於南山之陰。初,馬融如恂受業,恂愛其才,因以 女妻之。融後果為大儒,文魁當世,以是服恂之知人。 永和中,常博求名儒,公卿薦恂行侔顏閔,學擬仲舒, 文參長卿,才同賈誼,實瑚璉器也。宜在宗廟,為國碩 輔。由是公車徵,不詣。大將軍竇武舉賢良,不就,清名 顯於世,以壽終,三輔稱獎」 。

《英雄記抄》:「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也。少知名,號《八 俊》。州界」 群寇既盡,表乃開立學官,博求儒士,使綦毋 闓、宋忠等撰《五經章句》,謂之後定。

《梓潼士女志》:「楊克,字盛國,梓潼人也。少好學,求師,遂 業,受古學於扶風馬季長、呂叔公,南陽朱明叔,潁川、 白仲職,精究《七經》。其朋友則潁川荀慈明、李元禮,京 兆羅叔景,漢陽孫子夏,山陽王叔茂,皆海內名士。還 以教授州里。常言:『圖緯空說,去事希略,疑非聖』。」 不以 為教。察孝廉,為郎,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