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鄉試,受《易》於蔡清。先是,蔡氏《易》止行於閩南,及是清 大喜,盡以語之,由是蔡氏《易》北行齊魯矣。居母喪毀 瘠,州長吏每過之,輒太息而去。後會試不利,遂抗志 不出。逯博覽多通,尤好濂洛諸子之學。在先朝獨好 薛氏《讀書錄》,嘗曰:『三日不讀,心過滋矣』。長吏聘修州」 志,黜仙釋,崇義烈,他無徵實者不錄。有懷金以請者, 逯悚然曰:「吾豈有邪德耶?此物奚宜至哉!」少議論踔 厲,好面折人過。晚更和粹,不以己長格人,群目為厚 德君子。

陳琛

按《明外史儒林陳琛傳》:「琛字思獻,晉江人。資英邁,杜 門獨學,時人未之識也。蔡清見其文,異之曰:『吾得友 此人足矣,不敢為之師也』。琛因介友人見清,清曰:『吾 所謂發憤沉潛,辛苦而僅得者,以語人,常不解。不意 子已自得之,今且盡以付子矣』。於是遂為弟子。清沒 十年,琛始舉進士。時編修尹讓得琛卷,嘆異,以呈主」 考靳貴。貴曰:「是必出陳白沙門,否則蔡虛齋之徒也。」 榜發果然,一日名動京師。初授刑部主事,乞便養,改 南京戶部,榷稅淮安。課既登,即弛禁任,商舟往來。部 尚書責其怠事,不顧也。尋調南京考功主事,以徽號 恩,獲封贈其親。琛喜曰:「此足以慰父母矣。」遂乞終養 歸。嘉靖七年,廷臣有薦其恬退者,有詔徵之,琛辭。居 一年,即家起貴州按察僉事,旋改江西,皆督學校,並 辭不赴。家居,卻掃一室,偃臥其中,靜觀天地萬物消 長之變,古今治亂興衰之跡,及世俗得喪炎涼之態, 或逌然孤笑,或喟然長嘆。時放於山砠水涯,與漁樵 問答;或縱步阡陌,與田夫野老語桑麻,道故事為樂。 絕跡公府,長吏莫得見其面。論者謂道德行誼無愧 師門云。始,清督學江西,與琛偕行。較士,得進賢舒芬 卷,琛已置之。清覆視,拔為第一。榜發,諸生譁然不服。 清大書芬卷曰:「即日大魁天下,異日必為忠孝名臣 也。」已而果然。琛每道此事,稱清神鍳不可及也。琛所 著《易經》《通典》《四書淺說》,舉業家並宗之。

林希元

按《明外史儒林陳琛傳》:「同郡林希元,字懋貞,與琛同 舉進士,歷官雲南按察僉事。坐考察不謹,冠帶閑住。 所著《易經四書存疑》與《蒙引通典淺說》並盛行於世。 嘉靖二十九年,上所改《大學經傳》定本及《存疑》於朝。 世宗大怒,詔焚其書,下巡按御史逮問,褫其冠帶。然 其書猶行於時,以居鄉不檢,故不為士論所稱。」

蔡烈

按《明外史儒林蔡烈傳》:「烈字文繼,龍溪人。父昊,瓊州 知府。烈弱冠為諸生,受學晉江蔡清,莆田陳茂。烈有 所悟入,遂隱居鶴鳴山之白雲洞。時方壯歲,知府潘 旦勸之仕,對曰:『昔漆雕未信,若烈則未見也』。嘉靖十 二年,詔舉遺佚,知府陸金以烈應。監司勸駕,力以母 老辭。巡按御史李元陽檄郡邑建書院,亦固辭。忽山」 鳴如雷,三日,烈遂卒。烈性剛方,晚年充養和粹,終日 危坐,非劇病無怠容,雖大橫逆,不見怒色。提學副使 邵銳聞而訪之,談論終日,蔬食相對。副使柯喬嘗劇 談道體潛天潛地,烈徐應曰:「道固察天地,端則始夫 婦,但屋漏,無愧天地自位。」主簿詹道請論心,烈則論 事曰:「孔門求仁,未嘗出事外也。堯、舜之道,孝弟而已;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學士豐熙戍鎮海,見烈嘆曰:「先 生不言躬行,熙已心醉矣。」提學副使朱衡稱曰:「力行 好學,老而不倦,漳南又一布衣也。」所著有《孝經定本》 《大學格物致知傳》《道南錄》《朱子晚年定論》《諸儒正論》 《大儒粹言》《讀書錄》諸書。

林祺

按《明外史儒林蔡烈傳》:「同邑有林祺者,少為諸生,豪 宕不羈,後乃收斂力行。母卒,哀毀骨立,足不踰戶,嘗 輯《續伊洛淵源錄》《考亭麗澤錄》《高東溪遺澤錄》《陳布 衣文鈔》《漳獻備忘》《漳文備忘》《古文指掌錄》諸書。祺得 年僅三十餘,方著書時,人無知者。既沒,檢其篋,乃得 此數種。」

夏尚樸

按《明外史儒林夏尚樸傳》:「尚樸,字敦夫,廣信永豐人。 少有志操。正德初,會試赴京,見劉瑾亂政,慨然嘆曰: 『時事如此,尚可干進乎』?不試而歸。六年成進士,授南 京禮部主事。官曹清簡,日討求載籍,敦厲正學。歲饑, 道殣相望,急條上救荒數事,多見施行。再遷廣東惠 州知府。道聞上官驕倨,難共事,即投劾歸。嘉靖初,言」 官交薦,起山東提學副使,擢南京太僕少卿,與魏校、 湛若水輩日相講習。八年,言官劾大學士桂萼,語連 尚樸。吏部尚書方獻夫白其無私,世宗不問。尚樸尋 引疾歸。早年師事婁諒,傳主敬之學。常言「纔提起便 是天理,纔放下便是人欲。」魏校聞而亟稱之。所著有 《中庸語》《東巖文集》。東巖者,尚樸別號也。

潘潤

按《明外史儒林夏尚樸傳》:「同邑潘潤,字德夫,亦常受 業於婁諒。諒為人嚴毅英邁,誨之曰:『禮有之:致禮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