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6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元帝世子,名方等。」《侯鯖錄》曰:「《方等》者,即周遍義。 《新唐書志》歐陽永叔所作,頗有裁斷,文亦明達。而《列 傳》出宋子京之手,則簡而不明。二手高下,迥為不侔 矣。」如《太宗長孫后傳》安業。后異母兄之罪,萬死無赦。然不 慈于妾,天下知之。舊書改曰:「安業罪死無赦,然向遇妾 不以慈戶知之。」意雖不異,而「戶知之」三字殊不成文。 又如《德宗王后傳》:詔曰:「祭筵不可用假花果,欲祭者 從之。」舊書改曰:「有詔祭物無用寓,欲祭,聽之,不過省《舊 書》四字,然非注,不可解也。」

「史家之文,例無重出,若不得已而重出」,則當斟酌彼 此,有詳有略,斯謂之簡。如崔沔駮太常,議加宗廟籩 豆,其文兩載於本傳及《韋縚傳》,多至二三百言。又如 來濟與高智周、郝處俊、孫處約四人言志,及濟領吏 部,遂以處約為通事舍人,兩見於本傳及《高智周傳》。 而石仲覽一人,一以為「宣城」,一以為江都,此而忽之, 則亦不得謂之「能簡」矣。此二事已見於《新唐書糾 繆》,今仍錄之。

《楊瑒傳》言,「有司帖試明經,不質大義,乃取年頭月日, 孤經絕句。帖試之法,用紙帖其上下,文止留中間一 二句,困人以難記。年頭如元年、二年之類,月日如十 有二月乙卯之類,如此則習《春秋》者益少矣,故請帖 平文,今改曰年頭月尾」,屬對雖工,而義不通矣。 《嚴武傳》:「為城都尹,劍南節度使房琯以故宰相為巡 內刺」史,武慢倨不為禮,最厚杜甫,然欲殺甫數矣。李 白作《蜀道難》者,乃為房與杜危之也。此宋人穿鑿之 論。此說又見《韋皋傳》,蓋因陸暢之《蜀道易》而造為 之耳。

李白《蜀道難》之作,當在開元天寶間。時人共言錦城 之樂,而不知畏塗之險,異地之虞,即事成篇,別無寓 意。及元

宗西幸,升為南京,則又為詩曰:「誰道君王行?」

《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地轉錦江成渭水,天迴玉壘 作長安。」一人之作,前後不同如此,亦時為之矣。 《張孝忠傳》:「孝忠魁偉,長六尺。」《李晟傳》:「長六尺。」古人以 六尺為短,今以六尺為長,於他書未見。《馬燧》《楊收 傳》並云「長六尺二寸。」《高力士傳》「長六尺五寸。」

《舊唐書段秀實傳》:「陰說大將劉海賓、何明禮、姚令言、 判官岐靈岳同謀殺泚,以兵迎乘輿。」三人者皆秀實 夙所獎遇,此謂姚令言之判官岐靈岳與海賓、明禮 為三人耳。按文「姚令言」上當少一「及」字,《新書》謂結劉 海賓、姚令言、都虞候何明禮,欲圖泚。此三人者皆秀 實素所厚,而下文方云大吏岐靈岳、令言賊也,安有 肯同秀實之謀者哉?

《舊唐書》高仙芝、封常清二傳並云四鎮節度使夫蒙 靈察,而《李嗣業》、段秀實二傳則云安西節度使馬靈 察,《劉全諒傳》則云安東副都護、保定軍使馬靈察。按 《王維集》有《送不蒙都護詩》,注:不蒙,蕃官姓也。古「不」字 有「夫」音,「不蒙」當即「夫蒙」,然未知其何以又為「馬」也。《新 書》因之,兩姓並見,而《突厥傳》則云安西節度使夫蒙 靈察。

《馬總傳》:李師道平,析鄆、曹、濮等為一道,除總節度,賜 號天平軍。長慶初,劉總上幽、鎮地,詔總徙天平,而召 總還,將大用之。會總卒,穆宗以鄆人附賴總,復詔還 鎮。上云「詔總徙天平劉總也。」下云「召總還馬總也」;又 云「會總卒劉總也」;又云「鄆人附賴總、馬總也。」此於人 之主賓,字之繁省,皆有所不當。當云「詔徙天平」,而去 「總」字。其下則云「會劉總卒。」於文無加而義明矣。 《舊唐書皇甫鎛傳》附柳泌事云:「泌繫京兆府,獄吏叱 之曰:『何苦作此虛矯』!泌曰:『吾本無心,是李道古教我, 且云:壽四百歲』。府吏防虞周密,恐其隱化,及解衣就 誅,一無變異。」語雖煩而敘事則明。《新書》但云:「皆道古 教我,解衣即刑,卒無他異。」去其中間語,則「他異」二字, 何所本耶?

《曹確傳》:「太宗著令,文武官六百四十三。」按《百官志》:「太 宗省內外官,定制為七百三十員。」

《舊唐書。鄭綮傳》:昭宗謂有蘊蓄,就常奏班簿側。注云: 「鄭綮可禮部侍郎平章事。」中書胥吏詣其家參謁,綮 笑曰:「諸君大誤,使天下人皆不識字,宰相不及鄭五 也。」胥吏曰:「『出自聖旨特恩來日制下』。綮抗其手曰:『萬 一如此,笑殺他人』。」明日果制下。《新書》改曰:「俄聞制詔 下,歎曰:『萬一然,笑殺天下人。制已下矣,何萬一之有』?」 《禮樂志》:「貞觀二十一年,詔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穀 梁赤、伏勝、高堂生、戴聖、毛萇、孔安國、劉向、鄭眾、賈逵、 杜子春、馬融、盧植、鄭康成、服虔、何休、王肅、王弼、杜預、 范甯二十二人配享。」《儒學傳》復出此文,而闕賈逵作 二十一人。

《林蘊傳》:「泉州莆田人。父披,以臨汙多山鬼淫祠,民厭 苦之,撰《無鬼論》。刺史樊晃奏署臨汀令。」此當是署令 在前,作論在後,而倒其文。凡吳氏《糾謬》所已及者, 不更論。

昔人謂宋子京不善對偶之文,其作史有唐一代,遂 無一篇詔令。如德宗興元之詔,不錄于書,《徐賢妃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