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1 (1700-1725).djvu/5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隋書張衡傳》:衡年十五,詣太學受業,研精覃思,為同 輩所推。周武帝居太后憂,與左右出獵,衡露髮輿櫬, 叩馬切諫。帝嘉焉,賜衣一襲,馬一匹,擢漢王侍讀。 《王韶傳》:晉王廣之鎮并州也,韶除行臺右僕射,性剛 直,王甚憚之,每事諮詢,不致違於法度。韶嘗奉使檢 行長城,其後王穿池起三山,韶既還,自鎖而諫,王謝 而罷之。高祖聞而嘉嘆,賜金百兩,并後宮四人。 《通鑑》:隋煬帝問侍臣:「盜賊宇文述曰:『漸少』。帝曰:『比從 來少幾何』?對曰:『不能什一』。」納言蘇威引身隱柱,帝呼 前問之,對曰:「『但患漸近』。帝曰:『何謂也』?威曰:『他日賊據 長白山,今近在氾水,且往日租賦丁役,今皆何在?豈 非其人皆化為盜乎』?」帝不悅而罷。

《經濟類編》:太宗宴近臣於丹霄殿,長孫無忌曰:「王珪、 魏徵昔為仇讎,不謂今日同得此宴。」太宗曰:「徵、珪盡 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徵每諫我不從,我與之言輒不 應,何也?」魏徵對曰:「臣以事為不可,故諫;若陛下不從 而臣應之,則事遂施行,故不敢應。」太宗曰:「且應而復 諫,庸何傷?」對曰:「昔堯戒群臣:『爾無面從,退有後言。心 心知其非而口應陛下,乃面從也,豈稷、契事舜之意 邪』?」太宗大笑曰:「人言魏徵舉止疏慢,我視之更覺嫵 媚,正為此耳。」徵起拜謝曰:「陛下開臣使言,故臣得盡 其愚。若陛下拘而不受,臣何敢數犯顏色乎?」

《唐書魏徵傳》:文德皇后既葬,帝即苑中作層觀以望 昭陵,引徵同升。徵熟視曰:「臣眊昏不能見。」帝指示之, 徵曰:「此昭陵邪?」帝曰:「然。」徵曰:「臣以為陛下望獻陵若 昭陵,臣固見之矣。」帝泣為毀觀。

太宗從容問曰:「比政治若何?」徵見久承平。帝意有所 忽,因對曰:「陛下貞觀之初,導人使諫,三年以後,見諫 者,悅而從之。比一二年勉強受諫,而終不平也。」帝驚 曰:「公何物驗之?」對曰:「陛下初即位,論元律師死,孫伏 伽諫,以為法不當死。陛下賜以蘭陵公主園直百萬。」 或曰:「賞太厚。」答曰:「朕即位未有諫者,所以賞之,此導 人使諫也。」後柳雄妄訴隋資,有司得劾其偽,將論死。 戴胄奏:罪當徙,執之四五然後赦,謂胄曰:「第守法如 此,不畏濫罰,此悅而從諫也。近皇甫德參上書言:修 洛陽宮,勞人也;收地租,厚斂也;俗尚高髻,宮中所化 也。陛下恚曰:『是子使國家不役一人,不收一租,宮人 無髮,乃稱其意。臣奏:人臣上書不激切,不能起人主 意,激切即近訕謗。於時陛下雖從臣言,賞帛罷之,意 終不平,此難於受諫也』。」帝悟曰:「非公無能道此者,人 苦不自覺耳。」

《經濟類編》:魏徵容貌不逾中人,而有膽略,善回人主 意,每犯顏苦諫。或逢太宗怒甚,徵神色不移,太宗亦 為霽威。嘗謁告上冢還,言於太宗曰:「人言陛下欲幸 南山,外皆嚴裝已畢,而竟不行,何也?」太宗笑曰:「初實 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輟耳。」

《唐書王珪傳》:太宗嘗曰:「正主御邪臣,不可以致治;正 臣事邪主,亦不可以致治。唯君臣同德,則海內安。朕 雖不明,幸諸公數相諫正,庶致天下於平。」珪進曰:「古 者天子有爭臣七人,諫不用,則相繼以死。今陛下開 聖聽,收采芻言,臣敢竭狂瞽,佐萬分一。」帝可。乃詔諫 官隨中書門下及三品官入閣。

《杜淹傳》:「淹檢校吏部尚書,參預朝政,所薦四十人,後 皆知名。嘗曰:郅懷道可用。帝問狀,淹曰:『懷道及隋時 位吏部主事,方煬帝幸江都,群臣迎阿,獨懷道執不 可。帝曰:『卿時何云』?曰:『臣與眾』。帝折曰:『事君有犯無隱, 卿直懷道者何不讜言謝曰:『臣位下,又顧諫不從,徒 死無益』。帝曰:『內以君不足諫,尚何仕食隋粟,忘隋事 忠乎』』』?」因顧群臣:「公等謂何?」王珪曰:「比干諫而死,孔子 稱仁;泄冶諫亦死,則曰『民之多僻,無自立辟,祿重責 深,從古則然』。」帝笑曰:「卿在隋不諫,宜置世充親任,胡 不言?」對曰:「固嘗言,不見用。」帝曰:「世充愎諫飾非,卿若 何而免?」淹辭窮,不得對。帝勉曰:「今任卿已可,有諫未?」 答?曰:「願死無隱。」

《太平御覽》:太宗問褚遂良曰:「舜造漆器,禹雕其俎,當 年諫舜禹者十餘人,食器之間苦諫何也?」遂良對曰: 「雕琢害農器,俎纂傷女工,首創奢淫,危亡之漸。漆器 不已,必金為之,金器不已,必玉為之,所以諍臣必諫 其漸,及其滿盈,無所復諫。」太宗以為然。

《大唐新語》:馬周太宗將幸九成宮,上疏諫曰:「伏見明 敕,以二月二日幸九成宮。臣竊惟太上皇春秋已高, 陛下宜朝夕侍膳,晨昏起居。今所幸宮,去京二百餘 里,鑾輿動輛,俄經旬日,非可朝行暮至也。脫上皇情 或思感,欲見陛下者,將何以赴之?且車駕今行,本意 只為避暑,則上皇尚留熱處,而陛下自遂涼處溫凊 之道,臣竊不安。」太宗稱善。

《徐充容》太宗造玉華宮於宜君縣,諫曰:「妾聞為政之 本,貴在無為。竊見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闕初建,南 營翠微,曾未逾時,玉華創制,雖復因山藉水,非架築 之勞;損之又損,頗有無功之費。終以茅茨示約,猶興 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豈無煩擾之弊?是以卑宮